分享

画出好成绩——中小学语文阅读思维导图

 凌之梅 2017-08-12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阅读一篇文章如何快速抓住重点,理清结构,归纳内容,理解中心,把握写法呢?

       请采用思维导图阅读教学法。




一、线性式的阅读思维导图

线性模式的阅读思维导图像用线串起一颗颗珍珠,只要抓住所阅读文章的线索,在阅读中找到作者在文章中写到的一个个过程、一件件事、一个个人,用图标记录下来,再用连线把它们联系起来,就能画出整篇文章的阅读思维导图。


例如:《冬阳·童年·骆驼队》一文,是林海音写的小说《城南旧事》的序言。骆驼队是留在作者童年里鲜明的记忆,它们脖子上的铃声,是童年中美妙的音响。课文围绕着骆驼队,写了怎样看骆驼咀嚼,怎样和爸爸谈关于骆驼脖子上挂铃铛的事,怎样想为骆驼剪垂在肚子底下的毛,怎样好奇地问夏天骆驼到哪儿去了,这些看似很小,却很有童趣的事。读着课文,联想到的一个一个镜头就会自然展现在读者的面前。学生把他们阅读时所想到的、所感受到的一一用图的形式记录下来,就画出了一幅线性模式的阅读思维导图。


二、环状式的阅读思维导图

文章结构为开篇点题,或开头为下文作铺垫,结尾与开头或前文呼应,深化、升华主题的,它的阅读思维导图多是环状模式的。


   例如:《因特网将世界连成一家》这篇课文,学生通过阅读了解课文主要介绍从古至今信息传递形式的主要发展经历。古代,驿差长途跋涉;近代,依靠交通工具的邮政系统;现代,电报、电话;当代,广播、电视和计算机网络。绘制出来的环状模式的思维导图,让学生直观地看出:文章结尾感叹“天涯若比邻”不再是梦想,回应了“因特网将世界连成一家”这个主题,表现人类为实现高效率传输信息的心愿,从未曾停止努力。有心思的学生特意把首尾相接的环状阅读思维导图画成“心”型,形象表现文章主题。


三、放射式的阅读思维导图

画放射模式的阅读思维导图像画太阳,它是先由一个中心主题开始,向四周放射性扩展分支,来画相关图标和记关键词的。



例如:《白杨》这一篇课文写的是在通往新疆的火车上,一位父亲和两个孩子,望着车窗外的白杨展开讨论的事。文章由树及人,从孩子关于白杨的争论开始,引出“爸爸”对白杨特点的介绍,托物言志,借物喻人;最后写“爸爸”借白杨表明了自己扎根边疆的志向,和希望孩子也能够成为边疆建设者的心愿。


四、聚敛式的阅读思维导图。

聚敛模式的阅读思维导图是重点突显文章所有展开的内容都紧扣一个中心主题进行描述这个特点的,所记录的图标和关键词等等,都与这一中心或主题紧密相连。


例如,《梅花魂》,一个个小故事都是紧扣“梅花魂” 这一主题来写的,有的直接表达外祖父对祖国的热爱、眷恋之情:如,教“我”读唐诗宋词时,读到思乡诗时会落泪,因年龄大不能回国时,竟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地哭;有的间接地表达这种感情,如,外祖父因为“我”弄脏墨梅图而发脾气,临走送我墨梅图,到船上送我带着梅花的手绢等。学生阅读这篇课文,绘制出聚敛模式的阅读思维导图,直观地认识整篇文章形散神聚,从多个侧面勾勒出一位挚恋祖国的海外游子的形象,深刻地理解梅花魂已注入老人的生命之中这一主题。



   

   请大家欣赏几篇课文学生做的思维导图。


《草原》这篇散文,是作家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全文情景交融,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

学生在阅读中品味语言,积累语言。如,“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又如,全文的中心句:“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等等,学生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体会一点,就在阅读思维导图上记录一点,学习到一处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就在阅读思维导图上记录一处。




《老人与海鸥》这篇故事,学生首先自学课文,画出阅读思维导图,了解课文主要写了人与动物之间的一个感情真挚的故事。细细品读,学生抓住了文章描写老人神态、动作和语言以及描写海鸥动作的关键语句,记入阅读思维导图,并以图导读,归纳文章的写作手法,体会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揣摩文章的写作方法。学生读着文章描写老人喂海鸥、呼唤海鸥的名字、与海鸥亲切地说话等事例,想象老人去逝后,海鸥在老人遗像前翻飞、盘旋、肃立、鸣叫等悲痛画面,借助思维导图品味那生动传神、令人感动的语言。




   

  《在山的那边》,通过自己一次童年的经历比喻一个信念,妈妈所说的'山的那边是海'。其中'海'是妈妈由我的痴想,疑问而说起的,并非指理想。全诗主旨:抒写了童年的向往和困惑,成年的感悟和信念,要实现远大的理想,就要一次次战胜失望,不停地翻过无数座山,这一过程是艰辛、艰难、痛苦的。但因对理想的呼唤、信念的支持,使人不畏长途跋涉。



   《走一步,再走一步》,原名《悬崖上的一课》,作者莫顿·亨特(美),入选初一语文,主要写小亨特体弱怯懦,一次他跟随伙伴攀登悬崖,由于害怕,上不去下不来。杰利引着父亲找到了他,激励他一步一步地走下来。亨特信心大增,一步一步地爬下来,终于脱险。



  《生命,生命》作者呼唤的“生命,生命”,表达自己强烈的生命意识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愿每个人珍视生命,不虚度光阴,坚强勇敢,让有限的生命发挥出无限的价值,让人生更有意义,更有光彩,更有活力。同时,也说明一个道理:不到最后一刻,就不能放弃求生的欲望。



   

       《金色的脚印》课文主要记叙了男佣人从山里捉来一只小狐狸,老狐狸知道后,给小狐狸送食、喂奶,最后想出种种办法救小狐狸的故事。歌颂了是伟大的,说明了“只有爱,才维持着生命,并使它充满活力。”   本文讲述了老狐狸给被抓的小狐狸喂奶,为了救小狐狸在郎家地板下做窝,和正太郎,并救了正太郎的。赞扬了狐狸的善良品质。 本文通过老狐狸和小狐狸,正太郎之间发生的事,告诉我们:大自然是人类和动物的共同家园,要与人类和谐相处,这个世界才会美丽。表达了作者十分喜爱善良的狐狸。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