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华传世名将:“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

 liuhuirong 2017-08-12

春秋时期还有一位知名的将领,他叫司马穰苴。

司马穰苴是春秋时期一代名将,他在齐国曾显赫一时。

司马穰苴出身于田氏,原亦系名门望族。像孙子也是田氏出身,只不过司马穰苴是庶出而孙子是嫡出。所以司马穰苴的境遇要差的多,开始是空怀一身本领却远处施展,终日浪迹于齐国都城临淄,等待时机。

齐景公时,晋国与燕国分别入侵齐国,而齐军连吃败仗。大臣晏婴就向齐景公举荐司马穰苴,称其“文能附众,武能威敌”。齐景公就召见司马穰苴,和他谈军事与兵法,发现真是个人才,便立即任命司马穰苴为将军,领兵抵御晋、燕军队。

司马穰苴因为自己出身寒微,未有知名,于骤然居重位,恐将士不服其调遣,便恳请齐景公派遣一个庞臣作为监军,协助其统兵作战。齐景公就委派最为庞爱的庄贾为监军。司马穰苴当即与庄贾约定次日旦时军营相见,部署军事。次日司马穰苴及早营帐等候庄贾。可悲的庄贾还自恃为庞臣,置约定于不顾,在亲友相送时饮酒不止,迟迟不至。

等庄贾醉醺醺的到营帐时,根本不把久等的司马穰苴的执问当回事。像司马穰苴这样的名将,为了树立军威与自己的威望,其实要的就是庄贾的这种态度,而庄贾说白了就是一个道具。司马穰苴当即下令将庄贾推出斩首,庄贾的洒顿时醒了一半,大声求饶。庄贾的侍从见势不妙赶紧冲出军营向齐景公求救。司马穰苴在此时说出一句传于后世的军事经典名言: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而“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应是由这句话转化而来。

等齐景公派的使者手持赦旨驾车冲进军营时,庄贾的人头已被斩落了。而对驾车冲撞军营的使者,司马穰苴问左右“驾车闯营者该当何罪”时,左右皆称死罪。使者这时也被吓破了胆。司马穰苴因使者是齐景公派来的,不能杀,便把使者所乘坐的御车给砸了,并杀了拉车的马。司马穰苴斩杀庄贾,在中国历史上也是很有名的治军典故,其手段就是通过斩杀君王身边庞爱的人来达到整肃军纪、树立威望的目的,与孙子斩杀吴王阖闾的二名庞妃如出一辙。当然,此后军纪肃然。

司马穰苴不仅严肃军法,还很注意善待普通士卒,经常关心询问患病的士卒病情,饮食则与士卒吃同样的饭。因此,他很快博得将士拥戴,“病者皆求行,争奋出为之赴战”。司马穰苴率领这样一支军队出战,很快就击退来犯之敌,大获全胜。司马穰苴返回时,齐景公亲率众臣到郊外迎候。司马穰苴也因战功被尊为大司马,其职级相当于现代的三军总司令,声名威望自然是极为显赫,田氏家族也因此在齐国更加显贵。

也许因功遭忌是中国历史上的一贯现象,司马穰苴不久就遭到大夫鲍氏等人的妒嫉与谄害,被齐景公罢免。后来,郁郁不得志的他竟然得病死去了。唉,或许在中国古代只有功成身退才是万全之策!

司马穰苴虽然死了,但的治军之道与作战之道却对当时及后世有很大影响。至代齐的田和自立为齐威王时,更是极力推崇。甚至威王派人将司马穰苴的兵法附入古书《司马兵法》中,易名为《司马穰苴兵法》,流传于后世。

唐时的韩愈曾说过一句名言: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举荐司马穰苴的晏婴就是一个更难得的伯乐。晏婴又被称为晏子,久居齐相,在春秋时期是个很是以超人的智慧而著名于世的人。本来,能被人称为什么子的人,肯定是有大成就、大影响,超于常人的人。如孙子、吴子、孔子、老子、孟子、荀子、韩非子……晏子尤以“三桃杀二士”、“晏子使楚”两件事在中国历史上极为出名,至今人们提及仍津津乐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