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古情怀-故宫藏乾隆朝仿古器欣赏(三)
仿古,顾名思义是指摹仿古代的事物,这里主要指摹仿古代艺术品的形式。仿古之风始于宋代,当时的文人热衷于通过古器物考证古代的典章制度且以好古来增添文房清趣,因而兴起了使用铜、瓷、玉等材质仿制古代器物的风气。这种好古的传统发展到五百多年后的清代乾隆时期更是盛极一时。乾隆皇帝自幼接受汉族传统文化教育,以儒家思想治理天下并真心地热爱古代文化,具有浓厚的慕古之情。当时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文化事业,特别是金石学的研究有很大发展,安定的社会环境给手工业生产水平的进步提供了基本保障,所有这些都为乾隆朝仿古之风的劲吹制造了条件。清宫中收藏了大量的商周青铜礼器、宋代至明代的瓷器、古代的玉器等古物,因而乾隆皇帝的鉴赏力和品味情趣得以提升并在仿古方面有所参照。皇宫里庞大的手工制造机构汇集了全国最优秀的工匠,可以制作玉器、珐琅、竹雕、铜器等各种工艺品;而京城以外如景德镇、扬州、苏州等地也据自己所长为皇家制作物品。品质优良、工艺精湛的仿古器就这样在皇帝的授意和亲自指点下诞生了。这些器物许多造型端庄规整,图案纹饰丰富多彩,在追寻着前朝的古风古韵的同时,又能大胆创新,成为乾隆一朝留给后世的重要文化遗产。本展览从当时大量的仿古器物中遴选出51件,以飨观众。
瓷器仿古
清代的制瓷技术精益求精,仿古之风盛行,到了乾隆时期,瓷器的仿古技术已达到了随心所欲、运用自如的程度。此时的仿古瓷器品种包罗万象,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一是釉色仿古,仿宋代五大名窑和前朝名窑产品。二是青花仿古,仿明代永乐、宣德青花,从青花呈色到器物的造型、纹饰全面复制。三是斗彩仿古,明代成化斗彩是重点仿烧对象,主要在技法上予以继承。这个时期的新品种有仿古铜器、仿红雕漆等仿工艺品以及仿动植物的象生瓷等,它们皆能准确地表达出所仿之物的色感和质感,堪称巧夺天工,形成了乾隆瓷器的一大特色。在这些仿古瓷器中,有些品种是按照乾隆皇帝的旨意烧造的,清宫档案里多可见到当年乾隆皇帝批给督陶官的批文,从批文中可知皇帝对瓷器的烧造有着非常具体的指示。
1.﹃仿汝釉三羊梅瓶﹄
清乾隆
高23.5cm,口径5.9cm,足径8.7cm
瓶小口微撇,短颈,丰肩,肩以下渐收,圈足。肩部凸饰三只羊头。通体施仿汝釉。足内青花书“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篆书款。
对宋代五大名窑瓷器的仿制在明代已尉然成风,仿汝窑瓷器以清雍正、乾隆两朝最为逼真。传世品中,乾隆时期的仿汝器大部分是对釉色的仿烧,造型则多为本朝流行式样。此器以三羊装饰,因“羊”与“阳”谐音,寓意“三阳开泰”,以示吉祥。
﹃宋汝窑三足樽﹄

2.﹃仿哥釉叶式洗﹄
清乾隆
高2.4cm,长17.7cm,宽12.8cm
洗为树叶状,叶边卷起,宛如一片飘浮在风中的树叶,动感极强。通体满施仿宋代哥窑釉色,釉面有不规则的纹片。底有6个支钉痕,并书青花“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篆书款。
此洗匠心独具,将仿生造型与宋哥窑瓷器的特点巧妙地结合在一起。釉面肥润,釉色青中闪灰,通体开较大的纹片,纹理灰黑,和谐自然,给人一种妙趣天成的美感享受。

﹃宋哥窑海棠式花盆﹄

3.﹃仿永乐青花阿拉伯文盘座﹄
清乾隆
高17cm,口径17.1cm,足径16.5cm
器呈圆筒状,中空,无底,上下口均出宽沿,直壁,腹中部有一凸棱。通体满饰青花,上下口沿均绘蕉叶纹,器身三层纹饰,上、下均绘缠枝花纹,其上书阿拉伯文,器身中部以凸棱为界,对称饰仰覆莲瓣纹。
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均仿烧这种盘座,以乾隆朝的仿制品最为精致。器内放置一花形铜胆,可用于插花,为宫中陈设器。
此器俗称无挡尊,早在明永乐、宣德时期的景德镇官窑就有烧造,它源自于西亚铜器,是中外商品、文化交流的产物。除这种器物,景德镇烧造的青花花浇、大扁壶、水注、折沿盆等也仿自西亚铜器。
从外观看,永乐器座青花色泽深浓,乾隆时的仿品青花色泽亮艳,缺乏前者的古旧感。

﹃明宣德青花阿拉伯文盘座﹄

4.﹃仿宣德青花松竹梅纹盘﹄
清乾隆
高4cm,口径18cm,足径12.2cm
盘敞口,浅弧壁,圈足。盘心青花双圈内绘松、竹、梅及山石图。盘外壁绘庭院人物。底书青花“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楷书款。
清乾隆时期,随着仿古风尚的兴起,景德镇御窑厂烧制了一大批仿明宣德时期的青花松竹梅纹盘,它们的形制、大小、纹饰布局与原器完全一样,有的写款识,有的不写款识。款识有两种,一种书“大明宣德年制”款,另一种书“大清乾隆年制”本朝款。
与宣德青花盘相比,仿品釉面洁白,青花色泽鲜艳,宣德盘则青花的颜色深邃宁静,有着水墨画般的效果。仿品盘心的纹饰整体比原器要小。

﹃明宣德青花松竹梅纹盘﹄

5.﹃仿宣德青花三果纹执壶﹄
清乾隆
高25.5cm,口径4cm,足径10.3cm
壶体呈玉壶春瓶式。通体以青花为饰,颈部绘蕉叶纹,下饰缠枝莲花,腹部两面有菱形开光,一面开光内绘折枝桃,一面开光内绘枇杷果,流、足墙饰忍冬纹,柄绘朵花纹。底署青花“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篆书款。
玉壶春式执壶在元代至明初的南方窑场较为流行,明永乐、宣德时期的执壶最为优美,清代各朝均有仿制。此壶壶体及纹饰均仿明宣德青花三果执壶,较宣德执壶造型略显生硬,胎质更加细腻洁白,纹饰描绘过于精细,一丝不苟,不如宣德纹样自然生动。青花呈色艳丽,色浓处也有密集的小蓝黑点,为人工点染所致,带有鲜明的清乾隆朝青花器特征。

﹃明宣德青花三果纹执壶﹄

6.﹃仿成化斗彩天字盖罐﹄
清乾隆
高7.5cm,口径3.5cm,足径6cm
罐直口,短颈,丰肩,腹下渐收,平底浅足,平顶直边圆盖。通体以斗彩为饰,口沿绘一道青花弦线,肩部及近足处绘莲瓣纹,腹部绘六朵缠枝莲纹。盖面以青花绘莲花纹。底白釉,中心青花书“天”字楷书款。
斗彩天字罐出现于明成化时期,因其器底书有“天”字,故名。此罐造型、纹饰、款识皆仿成化斗彩天字罐,胎釉细润洁白,色彩清新雅致,为清乾隆时期仿成化斗彩器中的精美之作。

﹃明成化斗彩缠枝莲纹罐﹄

7.﹃粉彩勾莲纹天球瓶﹄
清乾隆
高29cm,口径5.8cm,足径8.7cm
瓶直口,长颈,球形腹,圈足。
全器施粉彩纹饰。口沿下为黄地松石色云头纹,颈部和腹部均以粉色地粉彩绘制,主题纹饰为勾莲纹,莲花枝叶舒展,枝茎和花朵以绿、白、红、蓝、黄等各种色彩间绘。近底部绘莲瓣纹。器里及足底均为松石绿釉。足内书红彩书“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篆书款。
此器仿明代宣德瓷器造型,器形规整,纹饰构图疏朗有致,色彩明艳,为典型的宫廷陈设用瓷。

﹃明宣德青花缠枝花纹天球瓶﹄

8.﹃绿地粉彩婴戏纹双螭耳撇口瓶﹄
清乾隆
高75cm,口径26cm,足径24cm
瓶撇口,束颈,颈上饰一对螭耳,折肩,腹渐敛,圈足。瓶内施淡绿釉。外颈部饰淡绿釉粉彩缠枝花纹。腹部的主题纹饰为白地粉彩婴戏纹,描绘了在远山近水、亭台楼阁、小桥流水、洞石花卉之间,众多的婴孩嬉戏其中,气氛十分活跃。足内施白釉,书“大清乾隆年制”青花三行六字篆书款。
瓷瓶的螭耳仿商代青铜器,颇具古意。主题纹饰婴戏图是中国传统的装饰纹样。此瓶形体硕大,器形规整,釉彩亮丽鲜艳,纹饰细腻生动,意境欢乐喜庆,是乾隆官窑器中的精美之作。

﹃白地粉彩婴戏纹﹄

﹃明正德青花婴戏纹碗﹄

9.﹃窑变釉梅瓶﹄
清乾隆
高37.2cm,口径7cm,足径11.2cm
瓶小口,短颈,丰肩,瘦胫,圈足。外壁通体施凝厚的火焰红釉,釉色以紫红色为主,间有少许蓝色。足内仿宋钧釉,无款识。
窑变釉是清代雍正时期仿宋代钧窑釉色繁衍出来的一个新品种。它是一种高温颜色釉,采用两次或多次上釉的方法烧成,将各种不同颜色的釉融合为一体,在不同的窑内气氛中呈现出多种美丽的釉色,交织在一起,形成千变万化的缕丝状线条或斑片,奇妙无比。
此瓶仿雍正窑变釉烧造,形制较大,胎体厚重,胎质细腻,釉层里闪现出深浅不同的蓝色线条,与红釉相互浸润,色彩斑驳瑰丽,美不胜收。

﹃清雍正窑变弦纹撇口瓶﹄

10.﹃天蓝釉出戟花觚﹄
清乾隆
高16.5cm,口径12.2cm,足径6cm
花觚喇叭口,长颈,腹部有束腰,束腰上下各出戟四道,圈足。器内外均施天蓝釉。底青花书“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篆书款。
瓷花觚源于商周时期的青铜觚,宋、元、明、清均有烧制。天蓝釉是清康熙时景德镇窑创烧的一种高温颜色釉,因其色如天空而得名。此件花觚从瓷器工艺到器形都是仿照前代的品种而制作,造型端庄古朴,釉色匀净淡雅,釉质滋润柔和,是清乾隆朝官窑精美的陈设品。

﹃清康熙天蓝釉花觚﹄101

﹃明万历青花龙凤出戟花觚﹄102

11.﹃古铜彩描金花圆盒﹄
清乾隆
通高3cm,口径6cm,足径5cm
盒扁圆形,盖面凸起,圈足。通体以酱釉为地,满饰金彩,并以金、银彩描绘纹饰。盒身口沿下绘朵梅边饰,近足处绘如意云纹。盒盖口沿处绘圆点纹、水波纹,盖面中心绘一变形西番莲,四周绘如意云纹。底以金彩书“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篆书款。
清乾隆时期景德镇御窑厂烧制的仿古器品种繁多,其中以仿铜器最为成功。此器的制作方法是先以高温烧成一种釉色似铜的酱釉,再用金、银彩描绘花纹,入窑二次以低温烧成,釉面光润莹亮,金银彩同饰于一器尤显富丽堂皇。

﹃清铜镀金嵌料石葵花盒﹄

12.﹃仿黑漆描金缠枝花果盘﹄
清乾隆
高4cm,口径15cm,足径9cm
盘敞口,浅弧壁,圈足。盘里及足内施白釉。外壁仿黑漆描金工艺,在漆黑莹亮的釉面上以金彩绘桃纹,桃花和桃实处适宜地点缀红彩,使艳丽的花朵和熟透的鲜桃跃然盘上。
此盘仿漆器描金工艺,造型端庄,制作精细,色彩对比强烈,给人一种雍荣华贵之感。

﹃清黑漆描金山水海棠式盘﹄

13.﹃像生瓷海螺﹄
清乾隆
高5.5cm,长9cm
此件瓷质海螺的形制、大小、色泽、质感与贝壳真品酷似,精巧之极,代表了清乾隆时期像生瓷的高超技艺。
乾隆时期,景德镇汇集了一大批能工巧匠,瓷器的生产无论在数量还是质量上都达到了历史的顶峰,其精美奇巧的造型、五彩缤纷的釉色、华缛多姿的纹饰,堪称一代之奇。像生瓷是此时景德镇御窑厂的创新品种,它仿照各种动、植物及干鲜果品烧制而成,形象逼真,构思巧妙。

14.﹃仿朱漆菊瓣式盘﹄
清乾隆
高3.4cm,口径16.8cm,足径9.9cm
盘敞口,浅腹,圈足。盘壁呈菊瓣形,盘内及外壁均施仿朱漆釉。外底为仿黑漆地,上以金彩书“大清乾隆仿古”六字楷书款。内底微凸起,以金彩书写乾隆帝御制诗:“吴下休工巧莫比,仿为或以旧还过。脱胎那用木和锡,成器奚劳琢与磨。博士品用谢青喻,仙人颜侣晕朱酡。事宜师古宁斯谓,拟欲摛吟愧即多。乾隆甲午御题。”下仿篆书印两枚“乾”、“隆”。
乾隆甲午即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乾隆时期创烧出仿制各种工艺品的瓷器,其颜色和质地都与被仿品极为相像。仿漆器就有仿朱漆、仿雕漆、仿黑漆描金、嵌螺甸漆器等,所见以盘、碗居多。
此件仿朱漆盘外底施仿黑漆釉,更加准确地表达了漆器制品的工艺特征,反映出乾隆时期陶工对釉料的配制、烧成火候及气氛等工艺已能运用自如。乾隆皇帝对此件作品倍加欣赏,特为其写诗。
﹃乾隆帝御制诗﹄141
﹃明嘉靖龙凤填漆菊瓣盘﹄142
15.﹃仿木纹釉碗﹄
清乾隆
高4.6cm,口径13.6cm,足径9.2cm
碗敞口微外撇,浅腹,玉璧底,底部有支钉痕。里外满施木纹釉。仿木纹釉出现于清雍正时期,乾隆时制作更为广泛,釉面比雍正时有更富于变化。
此碗仿木纹纹理清晰,釉面质感逼真。
16.﹃仿石纹釉笔筒﹄
清乾隆
高9.7cm,口径8.2cm,足径8.1cm
笔筒口底相若,筒形腹,圈足。里外均施仿石釉。无款识。
清乾隆时期,仿制各种工艺品类的像生瓷制作颇盛,几近无所不仿。仿石纹釉瓷器是在烧制好的白瓷胎上用近似于石质的彩釉勾绘出石头的纹理,入窑二次高温烧制而成。
此件笔筒仿制效果逼真,玉石质感极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