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让你少走5年弯路的读书方法

 即开欧文 2017-08-13

读书的方法

今天谈谈曾国藩的读书方法:读书一定要攻城掠地,不要一个村庄、一 个小镇地那样去打仗,那样是不可能最终取胜的。意思就是读书要读有难度的书,对自己的知识能够更新迭代的那些必须要读的书你读完这些书。这样一来其他的小村小城就迎刃而解。

有些人读了很多书,但是他们遇到一些有难度需要耗动大脑的书的时候,往往是绕道而走,总是让自己处于读书的舒适区,从而让自己的智力与那些小村庄、小城镇式的书相处,这样你要想成为真正的读书人,那简直是异想天开。

曾国藩的很多学习理论都跟他打仗的经历有关,曾国藩是一个天资很低的人,但是他在仕途、在军事上取得的成就是很多智力高超的人难望其顼背的奇迹,今天我们说说他打仗的六字诀,“扎硬寨、打呆仗”。

扎硬寨:

扎硬寨,就是行军每到一个地方,第一件事情就是安营扎寨,动员所有的兵力挖战壕,纵使你千军万马,天兵天将,我都不care,我首要目标是只要把我的寨子扎稳,你就是天兵天将也拿我没办法,曾国藩常常用这种方式把敌人给耗死。

打呆仗:

打呆仗,就是我不给敌人玩什么花活,耍什么花招,我就用最简单的方法跟你打,你还以为我在搞什么高明的战略战术,就如当年海湾战争美国人打伊拉克的时候,发现伊拉克毫无抵抗的时候,觉得萨达姆在玩一个巨大的阴谋,玩空城计什么的。

曾国藩就是用最简单的方法来对抗你,结果就是用他的呆、用他的笨来稳扎稳打, 步步为营。

之所以提到曾国藩打仗方式,是因为和学习这件事情有关。学习就像打仗,首先我们要问自己现在的最核心知识是什么,然后给自己做一个知识清单,这个核心知识也就是你的知识大本营。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知识大本营:

比如你是做设计的,那你的知识大本营就是与设计相关的各种规范,各种国家标准,地方标准,以及常见的通用标准。就如打仗从自己的大本营出发,去讨伐敌人。你之所以能够去出征,是因为你有一个根据地,你有一个大本营,看过三国演义诸葛亮六出祁山你就知道了,每次讨伐未果诸葛亮都要回到他的大本营蜀中休息,补充给养,以逸待劳,然后再出击,这是一种学习理论。

学习学习,但是学习二字之学和习是很不一样的。所谓学就是从我们已有的一个领域的核心知识出发,不断向外探索并接触新事物。然后再返回已有的知识大本营,重新整合新了解的新的片段,然后不断再次出去探索新的东西,这样反反复复、来来回回,就能够将已经接触的新的知识归入到你既有的核心知识的大本营当中(旧的知识框架)。也就是说我们要在自己的核心知识内部建立一种连接,内部连接把一个个碎片化的新的信息,用自己原来的知识框架系统进行新的连接,在该过程中,我们不断地重复已经知道的东西,让自己的大脑以及新知逐渐地下沉到下丘脑,进入下丘脑以后,把知识形成自动化的意识,不在上传到大脑皮层(老司机开车就是意识自动化,甚至在接电话的时候一点儿都不耽误。他的开车的行为已经是受他的意识自动化的控制)。不断重复的过程就不再是学,而叫习。

学习是从接触陌生的、新鲜的,具有挑战性的,让你感到不适的信息开始,然后将通过多次的重复,形成习,将新的知识内化为你的意识,变成一种意识自动化,你的专业技能也就形成了。所以不在于积累新的知识,而在于内化信息的片段,形成一种自动化的意识。

就如当专业棋手看一个新的棋谱时候,他能调动大脑中已经存在的信息网络,把新的信息放置到这个网络框架系统,类似于图书馆的结构布置,把新的图书信息迅速地编目,放置在各类科目确定的地址,能够短暂而准确地存储在自己的记忆区。

让你少走5年弯路的读书方法

学习的真正目的是什么?在《哈佛幸福课》里有三个词:Information(信息)、transportation(搬运)Transformation(转型、蜕变、转 化),学习不是尽可能多地接触新的信息,或者说尽可能地把新的信息搬运到我们的头脑中来。

就像图书馆,要是没有编目的方法(框架结构),而你不停地把新的书装进图书馆,最后这个图书馆是混乱的没用的装杂书的仓库。顾而图书馆一定是要有现成编目系统框架结构,这样不论进来的新书是什么都能迅速地对应着现成的框架进行分类,然后各就各位,放在不同的位置,当你要调用这本书的时候,它能够以最快的速度再把这本书找到。

所谓学以致用:

1.大脑里要存储大量的知识结构;

2.当出现新的场景的时候,我们迅速地能调用这个知识。

你只有有这个编目系统,你新进来的信息Information才能够成为你的图书馆的一部分,才能从一个小图书馆变成一个大图书馆,从一个空的图书馆变成一个藏书量很丰富的图书馆,最重要的是它是图书馆,而不是仓库。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习就是不断的重复,在不断的重复过程当中建立新的连接,再把新的信息植入到已有的知识网络当中,建立一种内部连接,让一个新的知识汇入到一种内在的信息网络当中,以备随时调用。

让你少走5年弯路的读书方法

学习是一个全面的过程。我们所处在的周围的事物,都相互被规律作用着,以一种叫做“系统”的方式存在着。要素,是系统中你看得见的东西;关系,是系统中你看不见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看到要素,看到要素之间的关系,更看到这些关系背后的规律,是为“全局观”。

利用要素之间的关系探索事物背后的原因:

举个例子,都知道旺铺重要。可是旺铺为什么这么重要?是因为好的地段带来了更多的人流。所以,人流,其实才是“旺”和“铺”这两个要素之间的关系,是这关系背后的规律,简单地说人流是旺铺的规律。

如果知道了人流量这一点规律,就可以把这个规律(人流量)推演到整个系统中,哪里人流多,哪里就会旺。于是,在以前的PC电商、后来的移动电商、微商,再后来的社群经济、现在的网红、未来的移动直播、虚拟现实(VR),就一下子都理解了。理解了关系,作用于关系背后的规律(就如力与反作用力),就能在复杂的系统中理解现在,甚至一定程度上可以预测未来。所有的战略,都是站在未来看今天。

如何才具有系统思维呢?学习用关联的、整体的、动态的方法看问题的能力。

关联性:任何事物之间,彼此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彼此之间相互作用着,这种相互作用,叫做关联性。

利用关联性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以及探索事物背后的原因:

比如,“旺”和“铺”之间的关系,平台和产品之间的关系,引爆点和网络效应之间的关系,企业文化和人性之间的关系,个体理性与群体感性之间的关系等等。

整体性:很多事物和要素,加上若干相互之间的关联,也就是若干要素、若干关联构成了系统。

一个有边界的清晰的系统,就会有输入、内部机制、输出三个物体。这个系统包含若干要素、若干关联,内部用你理解、或者不理解的方式精密运作着。比如引进人口政策会如何刺激本国科技经济发展,扁平化管理会如何激励员工的积极性,引入外资会如何刺激本地经济发展,价格策略刺激会如何影响消费者购买决策等。

动态性。一个系统的要素,和要素之间的关联,不是恒久不变的。如果把“时间轴”加进来,在未来的生活方式是怎样的?过去伟大的公司在今天又怎样了,如当年的诺基亚;今天最强大的公司在10还会强大多久?

我们今天看到的结果不是今天的行为导致的,如果你学习今天的苹果就学习10年前的苹果,短期的利益是长期行为导致的。

在商业社会环境巨变的今天,要懂得关联地、整体地、动态地看问题。当你拥有关联的(二维),整体的(三维),动态的(四维)看待事物的能力,你就拥有真正的看问题的全局观,就可以站在未来看今天。

有人拜访子贡,问:一年有几季?子贡说,春夏秋冬,四季。那人说,错,只有春夏秋三季。两人争论不下,去问孔子。孔子观察来人后,说,是的,只有三季。来人满意离开。子贡不解。孔子说,来人一身绿衣,分明是田间蚱蜢。蚱蜢春生、秋亡,一生只有春、夏、秋,哪里见过冬天。在他的思维里,完全没有“冬天”这个概念,你和他争论三天三夜,都不会有结果的。

上面就是没有全局观的三季人。不要和三季人讨论四季,不要和没有全局观的人讨论战略。否则,你会死在他思维里从来不曾存在的那个“冬天”。

怎样学习任何知识:

1、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看到知识后问自己:还有什么现象可以被这个知识解释?……知识的学习从来就不是孤立的,学习任何知识(概念、定义、公式、问题、观念、理论等)都需要联系。你创造的联系越多,它们就会记得越牢、理解得越好。多问自己与此类似的结论还有哪些?是哪些地方类似?

2、构思知识的多种用法——问自己:这个知识可以用于做哪些事?还有呢?……比如当理解一个公式的基本含义之后,应该这样进行拓展:公式是怎么来的?公式中的每个成分代表的真实含义是什么?公式中的什么成分可以做些改变?这种改变会导致结果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其他公式与这个公式有什么相同之处,又有什么不同之处?这个公式可以用来干什么?

3、探索事物背后的原因——遇到反常或者有趣的事情,问自己:为什么会这样?有什么理论或者知识可以解释?有哪些相似的事件?

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便签RIA阅读法:

R=Read,阅读原文片段 ,并默默地读出声音。

I=Interpretation引导促进(用自己的话重述原文知识,使重述的话保证小学生也能听懂)。

A=Appropriation拆为己用(反复打磨修正)。

A1: 写和这个知识有关的自己的经验,通过反思自己的相关经验,让这个知识真的和自己有关。

A2: 写下针对这个知识自己可以如何进行的下一步行动,让知识真的应用在自己的生命里,我们才能因为它变的更好。

最后:

特别想说的是,没有目标的学习,可能并没有太多的用。很多刚毕业的同学都希望能够快速提高自己的能力,于是各种读书。但是他们往往存有一个问题,就是不知道读了这本书的目的是什么,这样会使得效率低,而且进步也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