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治疗风湿性关节炎!

 乐乐书屋 2017-08-13



二  诊

      2016年4月2日。膝关节疼痛怕冷减轻,月经量增多,颜色红,腰酸。舌质红,舌苔薄白,脉沉细。寒凝血瘀好转,但肝肾亏虚是主要病因。上方去豨签草、威灵仙、青风藤、秦艽、防风等祛风止痛药加杜仲、川断、川牛膝补肝肾强筋骨。21剂。


三  诊

       2017年5月12日。膝关节疼痛好转,月经按月来潮,经色量质均有好转。腰困腿软,舌质红,舌苔薄白,脉弦细。风湿性关节炎后期治疗以补气养血,补肾健脾祛湿兼顾。用独活寄生汤加桂枝茯苓丸加味治疗。处方:独活10g,桑寄生10g,秦艽10g,细辛3g,防风10g,白芍10g,当归10g,川芎6g,生地10g,人参20g,桂枝10g,茯苓10g,丹皮6g,桃仁10g,桑枝30g,马钱子一个油炸,水煎服。一日一剂。14剂。加用乌鸡白凤丸补气养血。


按 语
      中年女性,素体气血亏虚,外受风寒,湿热郁寒,寒客经脉胞宫则月经推迟量少,痛经发作;风寒湿三气杂合而至,谓之痹症。风气盛者为行痹;寒气盛者为痛痹;湿气盛者为着痹。风寒湿三种邪气混杂而至形成痹证。正气亏虚是所有疾病形成的主要病因。《黄帝内经》云:“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气存内,则邪不可干”。正气亏虚主要指气血亏虚或肝肾不足,或脾肾阳虚等。所以痹症的形成是在正气亏虚的前提下形成的,正虚邪实,风寒湿侵袭机体是痹症总的病因病机。《金匮要略》云:“诸肢节疼痛,身体尪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者, 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本方具有祛风除湿,通阳散寒,清热和营卫之功。肢体关节肿痛,身体消瘦体质较差,头晕气短,头昏恶心呕吐者,下肢水肿,这些症状均与风湿或类风湿性关节炎典型症状相类似,所以凡是具备这些症候者均可以此方加减治疗。应用本方主要的特点之处是要把附子这味温阳散寒,回阳救逆药要灵活应用。附子量要大一些,通常在15~30克左右,需要先煎1小时。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发现,川乌、草乌用量各15克左右,再配合细辛祛风散寒,行水开窍,马钱子一个油炸,散寒除湿止痛,止痛效果会大大加强;“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在治疗痹症时用活血化瘀之桃红四物汤、丹参、赤芍、鸡血藤等可提高临床疗效;寒湿疼痛加豨签草、威灵仙、青风藤、秦艽、防风祛风止痛药;肝肾不足者加杜仲、川断、川牛膝、桑寄生补肝肾强筋骨;气血不足加党参、白术、茯苓、甘草、黄芪、当归等补气健脾药。恢复期用独活寄生汤气血同治,兼顾祛风湿通经络,扶正固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