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和罗理

 明天风飒然 2017-08-13
  和罗理(?—1707年),号巴图尔额尔克济农(又称额尔克巴图尔台吉),蒙古族将领,孛儿只斤氏。成吉思汗二弟哈布图·哈萨尔之后裔,厄鲁特蒙古和硕特部顾实汗第三子巴延阿布该阿玉什(号达赖乌巴什)之长子,鄂齐尔图彻辰汗的侄子。1686年(清圣祖康熙二十五年),和罗理率所部归附清王朝,清王朝赐所部游牧阿拉善地,诏封和罗理为多罗贝勒。是阿拉善和硕特旗(今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和阿拉善右旗)第一代扎萨克,担任阿拉善旗王10年。
  和罗理是一位善于约束部众、管理牧地、顾全大局、赞成统一的和硕特首领,他曾多次上书清廷请求封地,接受中央政府的领导。1686年清廷赐封:贺兰山以西,额济纳河以东,喀尔喀蒙古以南,明代长城以北,各以距边60里为界,总面积19万平方公里的辽阔地域,为和硕特蒙古牧地。并议定对杀人、盗窃、越界游牧的处罚律例,以期边境民众共同遵守,营造了稳定的游牧环境。
  1707年(清圣祖康熙四十六年),去世。

生平

  1676年(清圣祖康熙十五年)之前,和罗理率部众随厄鲁特蒙古和硕特部顾实汗其兄之子鄂齐尔图汗同在今新疆、青海一带游牧。1677年(清圣祖康熙十六年),蒙古准噶尔部台吉噶尔丹袭杀鄂齐尔图汗所部。和罗理收集其残部,率庐帐万余,避居大草滩(今甘肃省及周边地区),几经周折后,聚集到黄河西套地区(今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和阿拉善右旗地区)驻牧。
  1681年(清圣祖康熙二十年)夏,和罗理派使者向清王朝纳贡。
  1685年(清圣祖康熙二十四年)冬,和罗理亲率780人的使团赴京,清王朝派员到芦沟桥迎接,康熙皇帝单独接见和罗理,诏令其200人留在关内,余部驻于归化城(今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旧城),并调拨羊和宣化府的粮食供其缮食。
  1686年(清圣祖康熙二十五年),和罗理等再次至京,奏请归顺。清王朝按大台吉例予以接待,赐和罗理御服貂裘。后赐阿拉善地为和罗理所部驻牧地区。
  1691年(清圣祖康熙三十年),蒙古准噶尔部噶尔丹侵犯蒙古喀尔喀部,逼近阿拉善地方,康熙皇帝以和罗理所部仍留阿拉善驻牧不安全为由,诏令和罗理所部迁至归化城,并命令宁夏派兵防护。和罗理则以所部在阿拉善驻牧已久为由,不愿迁徙。后得知清王朝大军将至,害怕被讨伐,率部众逃至西喇布里图。清将军尼雅汉遣使告知和罗理:清军到来,不是来讨伐你们,而是保护你们迁往归化城,请不要误解。但和罗理不听所劝,仍不从命。尼雅汉追至库克布里图,没有追到,只把和罗理所部遗弃的牲畜赶了回来。康熙皇帝得知后,担心和罗理所部趁黄河冰冻时越界蒙古喀尔喀部,遂命蒙古鄂尔多斯、乌喇特、喀尔喀各部整兵防备。和罗理违命西逃后不久,心有悔意,领属下2 000余人移牧于今额济纳河之明安雅玛图地区。
  1692年(清圣祖康熙三十一年),清将军玛拉等遣侍卫阿南达前往和罗理所部招降,和罗理偕次子玉木楚木至京,痛哭服罪,得到了康熙皇帝的原谅,诏令蒙古鄂尔多斯等各部撤去防备之兵。
  1693年(清圣祖康熙三十二年),和罗理上书自理,称当年虽未遵旨内迁,率众奔逃,但从不敢负圣恩,今族属困馁,不便内迁,请赐牧旧地,蒙恩允许。
  1696年春(清圣祖康熙三十五年),清军分三路进攻蒙古准噶尔部噶尔丹时,和罗理派遣所部劲兵,随清西路将军费扬古越沙漠北上,与清军密切配合,大败噶尔丹于昭莫多。之后,和罗理令所部分屯设哨,并再次派兵千余赴阿尔台之十鲁固,防御噶尔丹。
  1697年(清圣祖康熙三十六年),清王朝设置阿拉善和硕特旗,诏封和罗理为多罗贝勒,授札萨克印,辖其部众。阿拉善和硕特旗自为一部,不设盟,由清王朝理藩院直接管理。
  1703年(清圣祖康熙四十二年),康熙皇帝驾幸西安,和罗理到临潼县迎觐皇帝,并陪同视察驻防兵,受到康熙的宴请和赏赐。
  1707年(清圣祖康熙四十六年),和罗理去世。其第三子阿宝承袭阿拉善和硕特旗札萨克多罗贝勒。(内蒙古自治区地方志办公室)

生平详述

·率部东迁 寻求牧地

  顾实汗之兄拜巴葛斯曾为卫拉特四部盟主,早年无子,以其弟顾实汗第四子巴延阿布该阿玉什(号达赖乌巴什)为养子。后拜巴葛斯生鄂齐尔图彻辰汗和阿巴赖诺颜二子。自清以来,和硕特拜巴葛斯部在鄂齐尔图彻辰汗率领下,游牧于天山北路,分布在斋桑湖到巴尔喀什湖以及楚河、伊犁河到阿亚古斯河之间。17世纪中下叶,沙皇俄国开始窥伺中国西部边疆,除蚕食中国领土外还扶持准葛尔离心势力攻击大漠南北和新疆、西藏的兄弟民族。1671年葛尔丹夺取准葛尔部汗权后,大肆扩充牧地,首先击溃其叔父楚琥尔乌巴什的强大势力。1677年(康熙十六年),准葛尔首领葛尔丹在斋桑湖袭杀鄂齐尔图彻辰汗。不甘忍受葛尔丹统治的和硕特部众纷纷内徙。巴延阿布该阿玉什的长子和罗理率部与鄂齐尔图余部和准葛尔楚琥尔乌巴什残部,先后离开天山北路,经青海大草滩,庐帐万余,徙牧河套以西地区。避免了准葛尔部葛尔丹的迫害,保存了有生力量。
  以和罗理为首的兄弟12人率和硕特部众东迁后,时值清廷集中力量平息“三藩之乱”。和罗理为生存奔走,寻求安身立命之地。先至甘肃沿边一带,不久率部游牧大草滩,又率众驰牧额济纳河流域,1683年游牧黄河岸边,几经迁移,最后定牧贺兰山以西、龙首山以北的辽阔地域。从东迁到定牧阿拉善的20年中,先后有两部四批五支卫拉特部众迁居于此,他们是和硕特和罗理部、鄂齐尔图之孙罗卜藏衮布阿拉布坦和罕都为首的准葛尔人。据粗略估算,迁徙定居的人口大约在2至3万人左右,他们成为阿拉善建旗后的主要居民。
  清政府对这批来自新疆地区的游牧民,采取积极的态度给予妥善安置,对和罗理部下的违规行为亦不深究,赢得了和罗理部族人的信任,满、蒙、汉之间的民族关系,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得到进一步改善,为封地和建旗奠定了基础。

·三次见驾 提倡汉学

  和罗理是一位具有政治远见的卫拉特台吉,十分注重并不断改善与清廷的关系。1681年,因部下违规劫掠乌拉特部牲畜人口,为了取得清朝政府的谅解,派人进京纳贡请罪,并要求在宁夏互市贸易。在他的影响下,其母格楚尔哈屯,弟土谢图罗卜藏、博第等人分别遣使入贡,得到了康熙的谅解,初步改善了与中央政府的关系。随后,和罗理遣使陈情内附打算,争取“封号”、要求“赐印”管理部众;鄂齐尔图孙罗卜藏衮布阿拉布坦以达赖喇嘛名义,请求赐封龙首山以北(今阿右旗)为牧地;康熙皇帝要求他们合兵一处,然后封赐。
  1685年,和罗理亲自率领780人的使团进京纳贡。清廷派人在芦沟桥迎接,按卫拉特四大台吉(汗)的规格给以隆重接待。康熙皇帝单独会见了和罗理,回顾了中央政府与和硕特部的关系,并希望和硕特部“相互辑睦,善自安乐”。
  1694年,清康熙皇帝再次诏和罗理进京朝贡,继续加大对西套和硕特部的控制。
  1703年,康熙赴西安视察,和罗理与叔父达什巴图尔到临潼与会,并陪同康熙视察驻防部队,受到清廷的优渥赏赐。
  和罗理善于约束部众,注重信用,礼贤下士,提倡汉学,注意改善蒙汉民族关系。数十年的边塞生活,可能他还兼通汉语,据说他在甘州(张掖)附近和汉族儒生谈话后,一直告诫部下不得越边游牧,侵犯一草一木。还劝告罕都学习“汉人书”,聘请汉族秀才为师傅。在其影响下,许多蒙古部落纷纷出重资延请老学究讲授四书五经。

·反对分裂 维护统一

  “三藩之乱”平定后,从1690年至1697年间,清廷集中力量三次出征漠北,平定葛尔丹叛乱。以和罗理为首的西套和硕特蒙古愿为“驰驱效力”,参加了平定葛尔丹的战争。战事之初,和罗理所部西套蒙古与喀尔喀蒙古形成犄角之势,牵制分散了葛尔丹的力量。
  1696年春,清军分三路进攻葛尔丹,和罗理派劲旅为前驱,随西路军费扬古越沙漠北上,大败葛尔丹于昭莫多。接着,和罗理又命布尔葛齐达尔汗宰桑玛赖、额尔克哈什哈等部分别屯兵额布格特、额济纳、布隆吉尔等地,自己统兵千余骑,与策旺阿拉布坦、土尔扈特阿玉奇兵共同驻守阿尔泰山土鲁图,防止葛尔丹西逃,对葛尔丹形成巨大威胁,较快结束了西北地区的动荡局势,有力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为在阿拉善地区设旗编佐扫请了道路。

·争取封地 建立旗制

  和罗理是一位善于约束部众、管理牧地、顾全大局、赞成统一的和硕特首领,他曾多次上书清廷请求封地,接受中央政府的领导。1686年清廷赐封:贺兰山以西,额济纳河以东,喀尔喀蒙古以南,明代长城以北,各以距边60里为界,总面积19万平方公里的辽阔地域,为和硕特蒙古牧地。并议定对杀人、盗窃、越界游牧的处罚律例,以期边境民众共同遵守,营造了稳定的游牧环境。
  1697年(康熙三十六年),清朝政府按内蒙古49旗之例,正式设置阿拉善和硕特旗,和罗理任札萨克多罗贝勒,阿拉善和硕特贝勒府设于夏日布勒都(即今阿拉善左旗锡林高勒境内),为办理旗政之处,编置佐领,管理全旗属民、牧地和军队。阿拉善旗上不设盟,直接隶属清廷理藩院典属清吏司管理。阿拉善旗行政建置由此开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