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鲍艳举六经辨证 |医者大爱

 AB向往神鹰 2017-08-13

医者大爱

我是一名即将迈入大四的学生,在这个假期有幸遇到了鲍老师。可能我足够幸运,可能我有人照拂,可能我人品爆发,总之,我遇到了鲍老师。

21天的学习,很多的笔记甚至来不及回头看看。听到有人说什么不舒服立刻分析病症,根据自己的体系分辨。专业性的感想,我想已经有很多很多人都在写了,并且有些写的我都热血澎湃,只想一腔热血为祖国中医药事业奉献。我写不出来,更写不下去,可是总有一些话是一直想说的。

鲍老师说:我不管什么派别,只要治病,我就学我就用!

这应该是鲍老师第一次让我崇拜。对鲍老师可以说之前没有很多了解,直到这句话的出现。自古以来,派别之争就是杏林家不可规避的问题。可是要顺应这个时代,中医之路如此艰难,我们又何必自相残杀、相互否认。医者,能长久存在并且有极高的社会地位原因是能为病人解除痛苦。如果锱铢必较,针锋相对,不如说是失去行医的本真。鲍老师其实已经站在一定高度上对待病人,打破派别之争,取各家之长一心为病人。


鲍老师说:作为年轻大夫,要考虑如何拿住病人。

这是鲍老师第二次打动到我。憨态可掬的鲍老师说话很坦诚,作为看起来没有资质没有职称甚至可能没有太多行医经历的年轻大夫需要如何“抓住”病人。很多老师上课只是说,要提高知识素养,背方子理解方证。却从来没有告诉我们,如何随时准备着,如何“不放过”来就诊的病人,又如何让来就诊的病人信任自己并且药到病除的解决病痛。鲍老师是用竹筒倒豆子的方式传播知识,让人觉得学习是件特别美好的事情。想要为了病人解除病痛。


鲍老师说:我们一定要多为病人考虑,病人很多时候让我觉得心疼。


这是鲍老师第三次用人格魅力打动我。见过很多冷冰冰的医生,可能他们很累很疲惫,他们也把这种消极的情绪带给了病人。鲍老师说,病人们很脆弱,生病以后尤其需要安慰。一定要多为他们着想,什么方法快速起效明显就先用。鲍老师上课提到因为自己去美国进修而错过的病人的时候,声音会放低,从眼神里就能看到遗憾。

人都是血肉之躯,哪怕见惯了生死,也能为每一次生死动容。鲍老师就是这样的人吧,为病人惋惜,因为自己没有及时帮到病人而遗憾和悲伤。把生命看的重要的医生,才会认真对待每一个病人,不放过一丝生的希望,以减轻病人痛苦为原则。


不是恭维鲍老师,也不需要为鲍老师做宣传。只是真心感慨,祖国的中医药事业需要鲍老师这样的榜样,治病更暖心,精益求精。大医精诚,大医更有大爱!

 作者丨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院 

                                                    伤寒十班           于楚楚

                           审稿丨伤寒十班班长         王媛媛

                           编辑丨新媒体部                 刘   伦



本系列为鲍艳举伤寒论六经辨证体系学习班的感悟分享。

医路漫漫,愿与众医友共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