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津人为嘛爱叫“姐姐”?天津人为嘛过什么节都要吃饺子?

 xqjhr 2017-08-13
天津人为嘛爱叫“姐姐”?介里面学问大了!
天津出入境 2017-07-07 10:33

"姐姐"在天津是个特别吃香的称呼

下到十几岁小闺女

上到五六十岁的大娘

在天津都能被叫成"姐姐"

一句简单的"姐姐",这里面的学问可大了

天津人为嘛爱叫“姐姐”?介里面学问大了!

一句"姐姐"咱懂礼

天津的"姐姐"全国有名

曾有一个外地的女性朋友外派到天津工作,刚到第一天,坐上出租车,的哥第一句话就是:"姐姐,您了上哪儿?"她还有点不高兴,心想:"这人都多大岁数了还管我叫姐姐。"

天津人为嘛爱叫“姐姐”?介里面学问大了!

一位大爷对着面前二十岁出头的柜台服务小姐说:"姐姐,帮我改下业务行吗?"但看那服务员并没有什么异样的表情,依然微笑道:"好的,先生您请坐,请问您要改哪种业务?"接下来便是浓重的天津口音与标准普通话之间的对白。

天津人为嘛爱叫“姐姐”?介里面学问大了!

等晚上到了饭馆,一群人刚一坐下就听见一声嘹亮的“姐姐,点菜”,服务员乐呵呵地就跑过来了。

天津人为嘛爱叫“姐姐”?介里面学问大了!

一天下来,

外地朋友有点蒙,她纳闷:

天津人怎么这么爱管女性叫"姐姐"

“姐姐”可不是乱喊的

天津人讲礼数是出了名的,信奉的理念是"出门三分小",所以"姐姐"使用范围会扩大化。您要是被比自己岁数大的人叫成"姐姐",您还别不乐意,这一来是尊敬您,二来是跟您显得亲切,没拿您当外人,而且还有热情好客的感情在其中。

天津人为嘛爱叫“姐姐”?介里面学问大了!

至于"姐姐"该怎么区分,天津人管妙龄少女加个"小"字叫成"小姐姐"上了岁数的则加个"老"字叫成"老姐姐"。不过倘若要是省个字,直接叫"小姐",那一定要遭斜眼了,估计连说者也会感到很不自在。

天津人为嘛爱叫“姐姐”?介里面学问大了!

旧社会时的"小姐"一词,在当代已经完全颠覆了那袅娜的良家妇女的形象,成了"失足少女"的代名词,这词可不能拿来叫天津的这群"姐姐"们。

天津人为嘛爱叫“姐姐”?介里面学问大了!

一句"姐姐"藏学问

在社会交往中,用亲属称谓招呼并无亲属关系的陌生人,可以拉近心理距离,显得亲切真诚,这种称谓理念早已在天津形成传统。

在天津,到了店铺,别管买不买,商贩都会热情地招呼一句:"姐姐,您了看点嘛?"

天津人为嘛爱叫“姐姐”?介里面学问大了!

比如十七八的一个闺女,周日陪着妈妈外出购物,到农贸市场买菜,娘儿俩都被小贩称为"姐姐",管闺女叫"小姐姐",管年长的叫"老姐姐"。母女俩相视一笑,都会觉得舒服受用。为嘛?

天津人为嘛爱叫“姐姐”?介里面学问大了!

(图片来源于天津网)

闺女听后心里颇得意,觉得自己长大了,人家没管自己叫"小孩",说明已然受到社会的尊重和重视。妈妈那边就不用说了,更是开心,在外人看来自己和闺女跟亲姐妹似的,说明还很年轻。您说这菜还愁卖吗?

天津人为嘛爱叫“姐姐”?介里面学问大了!

此外,天津的女性长辈面对陌生的年轻女子,有时也称之为"姐姐"。这是怎么个原因呢?

例如:一位大娘领着三四岁的小白眼儿逛街,路旁小摊散发着烤山芋诱人的香味,小白眼儿吵着要吃。于是,六十来岁的大娘停住脚步,对盯摊儿的一位三十多岁的妇女说:"姐姐,这烤山芋怎么卖?"

天津人为嘛爱叫“姐姐”?介里面学问大了!

(图片来源于原生态摄影)

外地过客听了,或许会产生疑惑:这叫法可乱了辈分啊,大了好几轮的老太太怎么管小年轻儿叫"姐姐"呢?其实大娘这声"姐姐",是替小白眼儿叫的。而绝非认为卖烤山芋的女青年比自己容颜还老。

天津人为嘛爱叫“姐姐”?介里面学问大了!

一句"姐姐"不犯忌

现在人们晚婚晚育的情况越来越多,对不熟悉的女性更是不能瞎叫。小贩看见一位前来买菜的妇女,三十来岁,漂亮贤惠,小贩主动招呼一声:“大嫂!”“德行!谁是你大嫂!”小脸儿一绷,妇女气哼哼地走了。旁边买菜的大娘小声说:"你这个冒失鬼啊!人家是大闺女,还没出阁呢!"

天津人为嘛爱叫“姐姐”?介里面学问大了!

在平常社交中,面对陌生的女性,在对婚姻状况不明的情况下,"姐姐"这个词就成了最保险的称谓,怎么叫都不犯忌。

可能有的人就纳闷了,那为嘛要叫"姐姐",不叫"妹妹"呢?您想如果一张口就"妹妹长""妹妹短"的,疑似情语,听着就有点儿酸,容易产生误解,以为这位男士有其它"动机"。

天津人为嘛爱叫“姐姐”?介里面学问大了!


现在天津话的"姐姐"
从十五六的小姑娘,到四五十的中年妇女
全部涵盖在内,其实,除了“姐姐”

天津人还有很多有趣的称呼

快来看看都是你平常说的吗?

“ 爷 们 儿 ”

上世纪80年代曾经有个50多岁的老先生去东北出差,刚一出火车站就被一位膀大腰圆的大姐拦住问:“爷们儿,住店吗?我这便宜。”吓了这位老先生一跳,没走几步又有女司机上来搭讪:“爷们儿,坐车吗?”老先生有点懵

天津人为嘛爱叫“姐姐”?介里面学问大了!

后来问了问当地的同事才明白,原来那里年轻人不分男女都称呼年长男性为“爷们儿“,显得尊重,跟“叔叔”差不多。

天津人为嘛爱叫“姐姐”?介里面学问大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但“爷们儿”在咱天津可离“叔叔”十万八千里了。在天津您了可以管满大街的妇女叫“姐姐”,但可不能随便管男人叫“爷们儿”,因为早年间“爷们儿”在天津是专指自己丈夫的意思。当今咱们习惯称呼“孩儿他爸”、“我那位”、“我们对象”,但以前天津的妇女都爱用“爷们儿”。所以您明白为嘛前面那老先生直犯懵的原因了吧。

天津人为嘛爱叫“姐姐”?介里面学问大了!

"张爷" "李爷" 满大街

在天津有一种官称叫“爷”,特别是早年间无论对方是不是真的“爷”,都尊称一句“什么什么爷”。比如俩人见面,一个招呼:“呦,王爷!”对面那位马上回一句:“爷爷爷!”只不过现在这种见面打招呼的方式已经很少了。

天津人为嘛爱叫“姐姐”?介里面学问大了!
(图片来源于@天津李延亮)

叫“爷”也有学问,一般是跟姓叫。此外,一般这种称呼都是稍微年长一点的男性之间互相叫的,晚辈叫长辈也可,但没有长辈叫晚辈的。

天津人为嘛爱叫“姐姐”?介里面学问大了!

当今咱们叫“爷”的不多了,大部分都用“老什么什么”取代,比如“老张”、“老李”,跟“爷”是一个用法,跟姓不跟名。另外嘴上叫“老张”,也许这位姓张的未必真的很老,更多是一种昵称。

天津人为嘛爱叫“姐姐”?介里面学问大了!

平辈叫 "大X" ,晚辈叫 "小XX"

天津关系比较近的年龄相仿的年轻人,习惯很豪爽地称对方“大什么什么”,听着充满江湖气息,感觉关系很熟络很“铁”。这种叫法和“爷”正好相反,跟名不跟姓,很少叫“大张”、“大李”的。

天津人为嘛爱叫“姐姐”?介里面学问大了!

再说说长辈叫晚辈的称谓。老天津人爱给孩子起小名,为的是叫着方便,也有为的是好养活。就叫“小X”,或者“小XX”也是跟名不跟姓,这样叫起来显得特别活泼和可爱,听起来特别热乎,跟长辈的爱抚似的,充满了关爱。而什么“小张”、“小李”就没有这种亲切感了。

天津人为嘛爱叫“姐姐”?介里面学问大了!

这样的小名一叫就是一辈子,哪怕这位到了垂暮之年,长辈依然会习惯用这熟悉的称谓,因为这个称谓不仅仅是一个代号,这里面凝结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无可替代。

天津人为嘛爱叫“姐姐”?介里面学问大了!

老 姑

在天津,没有比老姑再火的称呼了,顺着从南开公园奔西北角,从西于庄奔王串场,你可以数一数,有多少家老姑砂锅,老姑父掌勺,老姑牛肉饼,老姑三鲜烧卖,老姑羊汤,老姑烧烤,老姑中介……数都数不过来。

天津人为嘛爱叫“姐姐”?介里面学问大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老姑一般就是在家里排名老幺的最小的女孩,前面的哥哥们生下来的孩子,都得管这个最小的女孩叫老姑,当然如果是姐姐们的孩子就得叫老姨了,不过总感觉就没有老姑那么亲了。

天津人为嘛爱叫“姐姐”?介里面学问大了!

二 哥

天津人称呼男人还有一个特别的称呼,不像北京人见面叫大哥,岁数大些的称呼大爷。而是以“二哥”、“二伯(bāi)”称呼,还非常亲切自然。

天津人为嘛爱叫“姐姐”?介里面学问大了!

红眼儿、白眼儿

天津老大娘领孩子上街,半路遇到邻居,邻居就会问:“这是红眼儿?还是白眼儿?”这要是让老外听见了,一定会大惑不解:“说我们老外是金发碧眼,你们中国人是黑头发黑眼睛黄皮肤,怎么出来'白眼珠’'红眼珠’了?”原来,天津老年人在日常言语交际中,把自己的孙子、孙女称作“红眼儿”,把自己的外孙子、外孙女称为“白眼儿”

天津人为嘛爱叫“姐姐”?介里面学问大了!

姑 奶 奶

姑奶奶,本指父亲或母亲的姑母。在旧时,老爷的正妻,称为“太太”,少爷的正妻称为“少奶奶”。而“姑奶奶”就是已出嫁的小姐在娘家的称呼。在天津话里,娘家称已经出嫁的女儿,叫“姑奶奶”。例如:“今个儿是大年初二,三个姑奶奶和姑爷一块儿回娘家,可热闹啦!”

天津人为嘛爱叫“姐姐”?介里面学问大了!

后来,未出阁的女子,也被称为“姑奶奶”。例如:母亲对闺女说:“我的小姑奶奶,你就别再给我惹事啦!”再如:“俩少爷都不争气,两房少奶奶是针尖麦芒,再加上三个姑奶奶都不是省油的灯。您看吧,老宅院整天吵得跟热窑一样!”

天津人为嘛爱叫“姐姐”?介里面学问大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再后来,“姑奶奶”成为性格外向女子的自称,多带蔑视别人的自大拿大之称。例如:“你敢惹我?姑奶奶饶不了你!”“本姑奶奶就不听他这一套!”

天津人为嘛爱叫“姐姐”?介里面学问大了!

这些耳熟能详的称呼

现在,天津人都很少说了

虽然“您好”显得很礼貌

但远不及一句“姐姐”、“二掰”来得亲切

还有哪些我们过去常用的称呼呢?

赶紧留言告诉小编吧

我们一起温习温习~

来源天津人(tianjinren88)

在天津见人打招呼,除姐姐外还超多好玩的称谓
看天津 2016-01-13 10:37文|柱子哥 编辑|小鱼

无论是走亲访友,还是春节拜年,最让人头疼的就是该如何称呼对方。现在全国人民都知道在天津碰见陌生女性喊声“姐姐”不犯歹,遇到陌生男性叫声“二哥”倍儿亲切。你可知道咱哏儿都的这些地道称谓,究竟都是嘛来头呢?

在天津见人打招呼,除

也甭怪外地人诧异,咱天津很多称谓乍一听似乎都乱了辈分——比如女婿管丈母娘叫“姥姥”,男性平辈儿之间见面儿互称“爷”,年轻点儿的往大了喊“大亮”、“大颖颖”...这些称谓的背后,学问可大着呢!

在天津见人打招呼,除

“ 姐姐 ”

在天津要想跟陌生姑娘套近乎,喊“美女”估计很少有人搭理你,叫声“姐姐”再聊天儿,这话可就刹不住闸了。用亲属关系称呼对方容易拉近心理距离是四海皆准的真理,那为嘛不像东北人称呼对方为“老妹儿”呢?

在天津见人打招呼,除

因为天津好面儿,讲究“出门三分小”,所以“姐姐”的适用范围非常广。要是一个上岁数的大姨跟您打招呼“姐姐,厕所恁么走?”,千万别不乐意,这是真没拿您当外人。

在天津见人打招呼,除

其实对天津女性的称呼有很多,在不确定对方婚姻状况的时候,“姐姐”成了最保险的称谓,怎么叫都不犯忌讳——年长的咱叫“老姐姐”,年轻的咱叫“小姐姐”。男性小伙伴搭讪时尽量别尝试称呼对方“妹妹”,容易让人误会你动机不纯啊。

在天津见人打招呼,除

“ 二哥、二爷 ”

说完“姐姐”咱再说“二哥”,请您把注意力从这个“二”字上稍微挪开一下。天津男性喜欢被人称呼"二哥"、"二爷",跟咱旧俗“栓娃娃”是分不开的——早年间医疗条件落后,新生儿成活率低。为保证生下男孩平安健康,老百姓都会去娘娘宫烧香祈福,求回个泥娃娃作为家中长子好生供奉着。待家中降生男孩儿,就只能屈尊为“老二”了。

在天津见人打招呼,除

还有种说法源于咱天津人的英雄崇拜心理,其原型就是打虎英雄武二郎。过去勤行(就是餐饮业)的小伙计儿招呼客人都说“来了二爷!里边儿瞧座儿!”非常避讳称对方为“大爷”,因为“大爷”是骂人的话,暗指对方是武大郎。喊“大哥”也不行,刚咱说了,大哥是那尊泥娃娃。

在天津见人打招呼,除

“ 爷们儿(不能随便叫) ”

北京人爱称呼对方为“爷们儿”,可在天津“姐姐”能随便叫,“爷们儿”却不能,尤其是姑娘们称呼陌生男性的时候。因为早年间“爷们儿”在天津专指自己丈夫的意思,现在就连很多初中生都爱这么称呼自己对象,哪怕俩月之后掰了也得是“我前头内爷们儿如何如何.....”

在天津见人打招呼,除

“ 白眼儿 ”

“天津一大怪,生了孩子姥姥带”,要说咱天津的丈母娘对外孙可是真宠爱啊,那为嘛还要管外孙叫“白眼儿”呢?其实“白眼儿”就是“白眼儿狼”的简版,传统故事《东郭先生与狼》中就把狼描述成以怨报德的动物,所以那些忘恩负义的家伙就被称为“白眼儿狼”。您想这个理儿啊,即便再怎么疼爱,外孙终归不随自己姓不是?

在天津见人打招呼,除

而咱常说的“红眼儿”纯粹只是吃挂落,和“白眼儿”相呼应罢了,并无特定含义来源。

“ 姑奶奶 ”

您要擎嚼字眼儿可就闹不清这个辈儿是打哪儿来的了。一般父母的姑母成为“姑奶奶”,旧时天津卫的富户家少奶奶在娘家的称呼也叫“姑奶奶”,后来未出阁的少女也被成为“小姑奶奶”,再后来,“姑奶奶”就成了性格外向女子的自称,偶尔也自称“老娘”,很有泼辣的意味在里面。

在天津见人打招呼,除

常听老人念叨,谁家里要是办白事儿,最怕姑奶奶挑理儿。别看是外姓人,好张罗的“姑奶奶”眼里可不揉沙子,话茬儿一呛搞不好可就要“闹丧”!

“ 一担挑儿 ”

“姑奶奶”闹完轮到“姑爷”了。在古代,两个女婿之间最初称为“娅”,后来叫“连襟”、“连袂”。咱天津单僻一路,管这种亲近关系称为“一担一挑”,空前绝后,却十分形象地描绘出姑爷之间跟老丈人的关系。丈母娘疼姑爷,都是在辙的理儿。

在天津见人打招呼,除

“ 二姨夫-甩货 ”

常听相声的朋友肯定对高英培先生的名作《不正之风》中塑造的“万能胶”印象很深,其中“别提他,二姨夫——甩货了!”这句话也以抖包袱的形式家喻户晓,成为了当代俏皮话。既然源于相声作品,本身具备诙谐自嘲色彩,但并无实际寓意。各位“二姨夫”们切勿对号入座哦!

在天津见人打招呼,除

类似这样好玩儿的称呼在天津还有很多,您越是叫着奇怪,才越显得咱天津人风趣爽朗不是!但有一点您要弄明白,称谓不等于绰号,开玩笑也要掌握火候儿,谁知道下一个“二姨夫”又是个什么脾气呢!

本文由看天津编撰出品


天津人为嘛过什么节都要吃饺子?答案来了!
天津广播 2016-07-17 07:40

今天,传说中的三伏天就正式开始了。今年的三伏天有足足40天!真是豪华加量版!这是为什么呢?传统推算方法规定,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起为“初伏”,从夏至后的第四个庚日起为“中伏”,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起为“末伏”,总称为“三伏”。所以初伏和末伏都是10天,中伏天数不固定。当夏至与立秋之间出现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当出现5个庚日时,中伏为20天。今年夏至到立秋有5个庚日,因此今年的中伏是20天。

“加长版”的三伏天会不会更热呢?其实,三伏天只是天文历法的说法,它的长短并不一定意味着气象上的高温天就多。伏天热与不热不是由持续时间长短而定,而是由大气环流背景,副热带高压的位置、强度和控制的时间等因素决定的。

天津人各种节气的时令食物有很多,但是往往离不开一样,那就是饺子。“头伏饺子二伏面”,这是大多数天津人都耳熟能详的民谚。其实,又岂止是入伏这一天。冬至、除夕、初五……似乎天津人碰到节日节气就要吃饺子。如果说冬至、除夕这样的冬季节气和节日里吃一碗热腾腾的饺子是可以理解的,那么,在入伏这个盛夏闷热的天气中,天津人为何也要念念不忘一碗饺子呢?对于广播君来说,这可真是个百思不得其解的难题。

接下来,广播君就为大家刨根问底,找寻这个百年难题的答案。

1饺子是一种北方特色的美食

天津人为嘛过什么节都要吃饺子?答案来了!

饺子本质上是一种面食,所以,面对于饺子至关重要。受气候及地理条件的影响,国际国内都公认优质小麦产区为36°N附近。对应到中国地图上,就是华北平原和山东丘陵。南方则很少种植小麦,因为湿热的气候不利于小麦灌浆,不仅产量低,还极易造成小麦赤霉病害。

饺子皮的问题解决了,接下来看看饺子馅。饺子之所以在北方发展成一种节令食品,饺子馅起到了举足轻重的影响。原因很简单,饺子馅里有肉。

在旧社会以及建国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人民的普遍生活水平都维持在比较低的状态。肉类作为商品很短缺,直到上世纪80年代才逐渐停止了凭票供应。而且价格高昂,一般家庭根本不可能在日常饮食中负担。于是,包着肉的饺子在人们的心中与“过节”划上了等号,只有在逢年过节时才能享用。反过来说也成立:逢年过节必须要以饺子作为“盛宴”庆祝。“好吃不如饺子”,充分体现了饺子这种美食在包括天津在内的北方的特殊地位。

最后要提到的影响因素是包饺子。从发面、和馅再到擀皮、包,比较来看,饺子的烹饪准备工作相对复杂、耗时较长。除了节庆等特殊的日子,平常很难有大段的空闲时间。而像入伏、冬至,不仅处于农闲的间歇,而且刚好经过丰收。家家谷满仓,人们也就有了机会打打牙祭。

不。饺子大受欢迎,确实也是因为其自身的特点。首先,饺子主要就是咸、鲜的口感,适应大众的整体口味,再挑食的人也不至于对饺子产生绝对的抵触。第二、从营养角度来看,饺子的综合指标也不错。有肉有菜有淀粉,营养元素均衡。水煮烹调,没有食用油的摄入。饺子汤搭配帮助消化,民谚叫做“原汤化原食”。

2天津人吃饺子的理由有哪些?

天津人为嘛过什么节都要吃饺子?答案来了!

天津人在吃饺子这方面是有天赋的,家里的妈妈们各有一手包饺子的绝活,好吃的饺子店也遍布大街小巷,天津人甚至在饺子上还有一个世界吉尼斯纪录!以拥有饺子品种最多的天津某连锁餐馆,曾荣获了“世界水饺品种之最”奖牌。据说在天津,世界吉尼斯纪录有很多,但餐饮界打破世界吉尼斯纪录还尚属首例。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天津人民为了过节吃饺子想出来的理由。

春节

清朝有史料记载:“元旦子时,盛馔同离,如食扁食,名角子,取其更岁交子之义。每届初一,无论贫富贵贱,皆以白面做饺食之,谓之煮饽饽,举国皆然,无不同也。”饺子一般要在年三十晚上12点以前包好,待到半夜子时吃,这时正是农历正月初一的伊始,吃饺子取“更岁交子”之意,“子”为“子时”,交与“饺”谐音,有“喜庆团圆”和“吉祥如意”的意思。

正月初五

正月初五俗称“破五”,天津人初五剁馅时,会有意识地发力,在砧板上剁得叮当震响,把身边小人“剁烂”;包饺子揑缝时也格外用劲,俗称“捏小人嘴”。

入伏

“头伏饺子二伏面”,饺子形似元宝,“伏”与“福”同音,因此“头伏”饺子又有“元宝藏福”的说法。伏天是一年中气温最高、潮湿、闷热的日子,正是所谓“苦夏”,人们容易胃口不好,而饺子正是传统习俗中开胃解馋的。况且入伏时麦收不足一个月,家家谷满仓,饺子平常又难得一见,正好打打牙祭,吃顿白面。所以,人们在“头伏”吃饺子,希望能平安度夏。更重要的是,“头伏”吃饺子,再喝上热乎乎的原汤,发一身汗,有驱散盛夏“毒火”,弥补闷热天气体力消耗的作用。

此外,饺子形似元宝,有好兆头,比如入伏这一天之所以要吃饺子,是因为“伏”与“福”同音,因此“头伏”饺子又有“元宝藏福”的说法。

立秋

立秋,天津有“立秋贴秋膘”的说法。伏天人们胃口差,所以不少人都会瘦一些。瘦了当然需要“补”,弥补的办法就是到了立秋要“贴秋膘”,吃肥厚的美食佳肴,当然首选吃肉,“以肉贴膘”。这一天,普通百姓家吃饺子、炖肉、炖鸡、炖鸭、红烧鱼等。立冬秋收冬藏,农耕社会中人们经过一年的辛劳需要休息,也正好犒赏自己,也就是“立冬补冬,补嘴空”。

冬至

“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相传东汉时期河南南阳医圣张仲景冬至那天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剁碎,用面皮包成像耳朵的样子,下锅煮熟做成“祛寒矫耳汤”治耳朵,每逢冬至人们便模仿做着吃,就形成了冬至吃饺子的习俗。

从这些你发现了什么?饺子是万能的!饺子可以驱寒、补嘴空、贴膘、开胃……既能寓意“小人”,又能寓意“喜庆团圆”,可谓万能。

3吃饺子其实只为了一件事:团圆

在那个不甚发达的农耕时期,人们为了吃上一顿饺子也是太不容易,平常难以吃到的饺子自然只能过节吃,大家的联想也十分丰富,脑洞大开把饺子赋予了各种各样美好的意义,热热闹闹的讨个吉利。

不过,说了这么多还都是表面现象,更深层的原因应该是天津人对饺子具有特殊的感情。对于很多北方人,饺子就是家的味道,象征着团圆美满。包饺子的过程也是一家人团聚的机会,其乐融融、气氛欢悦。当一种食物变成一种感情的寄托,无论它口感如何、制作工艺如何,它都是独一无二、不可取代的。

天津人为嘛过什么节都要吃饺子?答案来了!

说到饺子,就一定还要提一个跟饺子总是形影不离的食物:捞面。

在天津,关于节日饮食的民谚有很多,但始终没有离开饺子和面条这两样,饺子和捞面是天津人年节喜庆的标配,比如“头伏饺子二伏面”、“初一的饺子初二的面”、催生饺子生日面、送行饺子接风面……面者,取其连绵不断、福寿绵长之意。出嫁的闺女在娘家吃的最后一顿饭为面条,就连关公诞辰等日子,天津人也是要吃捞面。所以如果说天津人过什么节都吃面条,其实也是成立的。

咱天津人“妈妈例”比较多,盘点天津人的“老例儿”,能说几天几夜,有些依旧被天津人遵守着,有些已经随着时光的飞逝而淡出生活,但是吃饺子这件事,却始终代代相传,被大多数天津人遵守甚至发扬光大,这也说明了饺子对于咱天津人的独特意义。当然,说到底,过节图的是个高兴,吃什么完全随个人的心意,今天的餐桌上虽然少不了饺子,但也未必都是饺子,炒几个好菜,上两瓶啤酒,一家人围坐桌旁,入伏的这顿饺子或许吃得更酣畅淋漓。

如果你问广播君:这大热天的吃饺子,真的不嫌热吗?广播君只想跟你说一句话:都什么年代了,您不会开空调么……

立秋  夏至  拌面  立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