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49通明代书札,揭秘吴门强大的朋友圈

 汐钰文艺范 2017-08-14

“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远道不可思,宿昔梦见之。……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上言加餐食,下言长相忆。”

  ——《饮马长城窟行》

科普时间到:

这是一位妻子因思念丈夫而写的书札。在中国古代,书信被比喻为“锦鲤”、“飞鸿”、“青鸟”、“彩云”。书札,就是亲笔写的信札,它是人们互通消息的工具,也是承载一切美好感情的使者。其中 “客从远方来,遗(wei,第四声,表示赠与)我双鲤鱼”就是著名的“鱼传尺素”。“双鲤鱼”当然并不是两条真的活鱼,而是古代装书信的木函套常被雕刻成鲤鱼的样子,一底一盖,打开即成双鲤鱼,因而得名。自然,“烹鲤鱼”也并非宰杀,而只是打开函套,取出书信之意。


书法史源头的曦光:

书札大多随意写就,是作者在最自然的状态下的作品,它体现了作者最原始而不假修饰的书写习惯与书法面貌,能使人们从另一个侧面了解这些书画家的艺术风格,它们短小而精美,是中国书法史长河源头最美妙珍贵的曦光。从艺术价值来看,早期的书法史几乎都是以书信写的,西晋陆机的《平复帖》是中国最早的法帖墨迹,被称为“法帖之祖”,它是陆机写给朋友的一封信;而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留下的书迹,不论是墨迹还是刻帖,几乎都是信手所写的书札。

“遗我双鲤鱼:上海博物馆藏明代吴门书画家书札精品展”

“遗我双鲤鱼:上海博物馆藏明代吴门书画家书札精品展”于8月3日起在上海博物馆正式展出,展览遴选出其馆藏明代吴门著名书画家书札精品49通,其中许多是首次面世,既富有史料价值,又是精彩的书法作品,更全面地还原当时吴门书画家的生活与艺术。


“遗我双鲤鱼:上海博物馆藏明代吴门书画家书札精品展”

展览现场

这是一个有“温度”的展览,藏着明代吴门朋友圈


上海博物馆收藏有大量明代名人信札,尤其是明代吴门地区书画家的信札,不仅数量众多,而且异常精美。以史料价值而论,这些信札的内容上至朝政民生,下至家事儿女,或文章酬唱,或艺苑交游,几乎无所不包。本次展览就将焦点积聚于这个文人畅游往来、自由疏放的时代,特展主要分为“现实生活”与“艺术世界”两个部分。


上海博物馆馆长杨志刚

上海博物馆馆长杨志刚透露说,这是一个有“温度”的展览,同时上海博物馆东馆将书画定位重头戏,本次特展从特定的一个角度进行挖掘,这对东馆的建设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上海博物馆书画部副研究员、本次展览负责人孙丹妍表示,书札正好具有历史和作品的双重价值,真实反映他们普通人的一面:“书札东西虽小,但可以小中见大。它可看的角度很多,从历史的角度看,是历史的史料;从艺术的角度看,是一件艺术作品。”

吴门强大的朋友圈的一角

以沈周、文徵明及其好友、儿子与及门弟子构成了吴门延续数代的庞大的交友圈子,展览正是从另一个侧面,展示出吴门强大的朋友圈。

苏州文人历来有提携后辈、爱才惜才的风气,这也是吴门得以聚集人才,形成一个影响广大的艺术流派的原因之一。

  ▲沈周致祝允明札

“捧誦高作,妙句驚人,可謂壓倒元白矣。健羨健羨。敬謝敬謝。但纏頭之贈恐是虛語,所見者星銀之犒耳。呵呵。草草附復,余容面悉。契生沈周再拜。希哲契兄先生。七月五日具。”

在这封《沈周致祝允明札》中,明四家中的“老大哥”沈周就对小辈祝枝山的新作赞不绝口,直言可超过唐代的白居易和元稹。不过盛赞之余,提到酬劳却是不甚爽快,“缠头之赠恐是虚语”,沈周也只能报以“呵呵”一笑,说先草草回复一下,其余的等见面再说。

▲吴宽致欧信札

  ▲吴湖帆鉴藏印

曾经由吴湖帆收藏并将其定名为《唐寅乞情帖》的《吴宽致欧信札》这通书札,内容涉及了大明弘治十二年(1499)二月著名的这场一起震动朝野的科场弊案。

民间为人熟知的“风流才子” 唐寅(唐伯虎),曾因此案被牵连入狱。此案数百年来众口纷纭,并没有最终的定论,只有唐寅,盛名之下遭妒,高才受黜,士流多同情惋惜。

唐寅初到京城曾拜会过的同乡吴宽,就对此十分关切。这位成化八年的状元郎吴宽就致信当时的浙江布政司左参政欧信,并托其向欧信上司:时任浙江左右布政使的杨峻与韩镐为其说情,信中动以情理,言辞恳切,遍托同僚,唯恐他到了地方上境遇难堪。

  ▲《吴宽致欧信札》局部

这通信札既可见到当时这段公案的片段,也能感受吴宽对后辈的关怀与爱护。唐伯虎最终选择回到民间,虽然这对他自己而言很难说是否正确,但是却令艺坛多了一位造诣非凡、人格高尚的宗匠,在民间成就了一段风流才子的传奇。这样的结局,他的友人,包括曾为他作过另一番打算的吴宽,想必也是满怀欣慰的。

提及吴宽,还要再一提沈周,在沈周朋友圈里,很多人在京做了官,最著名的就是吴宽和王鏊。吴宽比沈周小8岁,却先沈周而卒,沈周十分悲痛,以致吴宽死后四年沈周还经常惦念亡友,不觉“清泪潜潜坐到明”。这种“温暖”的情谊不仅是朋友之间的惺惺相惜,还存在于夫妻、兄弟之间往来的琐事之间,在一封封极其家常的书信中,他们的形象生动而立体。

▲文徵明致妻札

“不知出殯事如何,曾砌郭不曾?前銀不彀用,今再二兩去。凡百省事些,再不要與三房四房計,我當初兩次出殯,不曾要大哥出一錢,汝所見的。千萬勸二官不要與計較,切記,切記。明付三姐。”

比如文徵明这位后人印象中的“四绝”全才,原来在生活当中其实也是一位暖男,他在《致妻札》中就不断对着妻子絮絮叨叨问询族中人的出殡事宜,并交待叮嘱妻子要处理好与大哥和家族中的关系。  

不仅如此,我们还能在这些往来书札中,看到这些文人是如何邀约喝茶、赏月、作诗、吃饭的,字里行间尽显清新趣味。

在《文彭致钱榖札》中,文徵明长子文彭因下雨闲来无事,便以新茶邀钱榖前来小坐共赏册页,他说:“下雨没什么事情,想看看石翁(沈周)的册页。有兴致到我这里坐坐,尝尝用惠泉泡的新茶,怎么样?”

文彭致钱榖札

“雨窗無事,思石翁冊葉一看。有興過我,試惠泉新茶,何如?彭再拜。叔寶老弟。辛丑三月十四日。”

还有祝枝山说自己虽然因为牙齿不好,很少饮酒,但也不想一个人在家里孤零零对着风雨,他就邀请文贵说:“驼蹄已经熟了,请您中午前过来,我们一边喝酒一边博戏,一起把它吃掉吧。”

  祝允明致文贵札

“登高落帽,皆為風師雨伯阻之,雖病齒少飲,安能鬱鬱獨抱(獨字邊有顛倒記號)膝坐屋子下對淋淫乎?駝蹄已熟,請午前來,呼盧浮白共銷之也。一笑。允明頓首。文貴兄足下。”

  蔡羽致王守王宠札

吴门书派三家之一的王宠,早年即师从“吴门十才子”之一蔡羽。有一天,蔡羽在家中养的芍药花开了五朵,都是层层叠叠的浅红颜色,十分明艳动人。但是原本院子里长得茂盛的如今却只开了两朵紫色的小重瓣。于是,他就写信给王守王宠弟兄俩出了个“命题作文”,请他俩照此景赋诗,并相约第二天见面互相酬唱。

青年时代的王宠,因蔡羽与文徵明等关系密切,而结识长其25岁的文徵明,文徵明扶持后进之辈,亦师亦友,他与文徵明之子文嘉以及陈淳等三吴名士也交往甚密。

在历史上,王宠被描述为一个才气很高、长得很漂亮的形象,给人一个翩翩浊世佳公子之感,据说他长得又英俊又好看,书法也很有绝俗的气息。上海博物馆正好收藏了系列王宠写给兄长王守的信,但从他的信里看出,事实并非如此:王宠的生活非常坎坷,不仅生活的很艰辛,还需要亲自种田,并非佳公子一尘不染的形象。

王宠的家中琐事既辛苦又令人疲惫,他在信中最后对哥哥说:……我日日夜夜在计算筹划,各处欠的债要到嘉靖十年收成之后才能还完。什么时候能把债都还清了,能喝着酒欣赏风景,那该有多快乐。可泉公的诗写在别的纸上了。家里的事就是这样,来爵想来能跟你说。”

  王宠致王守札

“……何日償此逋,把一杯濁酒,對山臨流,何樂如之。可泉公壽詩具在別紙,家中事凡百只如此,來爵想能道也。十二月望日,弟寵再拜。”

看来无论是庙堂之高,还是江湖之远,这些文人也过着和普通人一样的生活,他们一样有烦恼,一样有各种艰辛,生活的酸甜苦辣他们也都需承担,在书札中的他们,一个个鲜活而真实。



营造自我美好的精神桃源


作画写书、品鉴赏玩、装裱镌刻、往来应酬也是这些书画家们的日常,是他们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也是他们为自己营造的最美好的精神桃源。



文彭致钱榖札

《文彭致钱榖札》是文徵明的长子文彭写给好友的信札,信中他与钱榖讨论了新近见闻的书画、印章、古玩等文人雅好。

  李应祯致吴宽札

“……原晖遽爾長逝,不勝悲悼。吾兄手足情深,何以堪處?然亦無可奈何,幸勉強以安客懷。僕江湖之役倦矣,今仍差往湖廣,以完前件,情思亦殊不堪。此行須近冬才得還,不煩

記念。世賢、玉汝諸故舊未得一一作書,幸為致意。余不多及,惟照察。六月廿四日應禎頓首再拜。《童中州集》序企望久矣,早發下為荷。至祝至祝。”

李应祯是祝允明的岳父,吴门书派的两大旗帜(祝允明,文徵明)都受其直接影响。他在对吴宽的信中安慰刚刚失去弟弟的吴宽,劝其在外保重身体。同时告知吴宽自己即将去湖广办事要接近冬天才能回来,《童中州集》盼望了很久,希望吴宽能早点给他。

  文嘉致胡汝嘉札

“錢沈二畫卷、枝山六體書並畫冊十葉、牡丹貓軸俱望撿歸。聞執事將遠行,而僕客邸頗岑寂,不罪催促也。馀面盡。嘉頓首。小啟上秋宇台翰大人先生行幕。九月望。”

文徵明的次子文嘉,他在对胡汝嘉信札中,提及自己知道他将远行,所以希望能将钱、沈两位的画卷,祝枝山的六体书以及画册十开、牡丹猫图轴等字画归还给自己,以慰藉自己客居在外的孤独寂寥之情,对于书画的爱惜之情跃然纸上。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木心的这首《从前慢》被广为流传。在这个科技如此便利的当下,看似拉近了我们的距离,而人们却很难亲身再体会“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的那种“从前慢”之感。

不如就在上海博物馆的新展中,一起去重温“家书抵万金”的牵挂、“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的情思、“此夕我心,君知之乎”的怀想吧。

展览将持续至10月22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