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宜富:老年人如何防治心房颤动

 中辉老愚 2017-08-14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简称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是由心房主导折返环引起许多小折返环导致的房律紊乱。它几乎见于所有的器质性心脏病,在非器质性心脏病也可发生。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如心力衰竭和动脉栓塞,严重威胁人民健康。 临床上根据房颤的发作特点,将房颤分为阵发性AF(AF发生时间小于7h,常小于24h,可自行转复为窦性心律)、持续性AF(心房颤动发生时间大于2天,多需电转复或药物转复),永久性AF(不可能转为窦性心律)。AF在老年人群中更为常见,这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生结构性心脏病的机会在增加,且心房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生心房组织纤维化的机会也再增加。因此,在常规体检过程中老年人更容易检测出AF。

AF也是是心血管和老年病房最常见的住院病种之一,约占心血管病房住院病人的5%以上。其发病率随年龄增长逐年增高,80岁以上的高龄人群可以达到5%以上。对于这样一种非常常见的心律失常,我们切不可以掉以轻心,这是因为,房颤是脑中风和心力衰竭的最常见病因之一,其死亡率和病残率均非常高。

房颤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在心脏本身,其二是血栓栓塞。首先我们来看心脏方面,由于长期心房过快的跳动和丧失心房本身的收缩能力,其结果必然会导致心房过度劳累以及由此而导致的心房持续性扩大,同时心房过快的跳动也可以导致心室的长期过度劳累,最终的结局是整个心脏的疲劳和衰竭,最终发展成为心力衰竭(心力衰竭的危害是导致病人丧失劳动能力甚至可以引起心脏性猝死,是心脏病最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其次,我们再看血栓栓塞的危害,由于AF使心房长期处于不能正常收缩的病理状态以及心房因为过度劳累而扩大,血液在心房流动缓慢而淤积,非常容易在心房形成血栓,这种血栓一旦脱落就会顺着血液流动而漂流到身体的各个部位,如大脑、肾脏、肠、下肢等,从而形成相应部位栓塞的临床表现:最为常见的就是栓塞到大脑动脉,造成急性大面积的脑梗塞,轻者会造成脑瘫换、智障,重者可以导致死亡;也可以栓塞到肾动脉,造成急性肾功能衰竭;栓塞肠动脉可造成急性肠坏死;栓塞下肢动脉可造成急性下肢坏死和全身中毒。

那么,房颤是任何引起的呢?综合起来,房颤的病因有两大方面,一是任何原因的病因可以使心房压力增高并导致心房扩大,这些病因包括结构性心脏病(如心脏瓣膜病、心肌病、先天性心脏病、心肌梗塞、心包疾病等)和高动力循环性疾病(如高血压、甲亢等),二是病因不明,这一类的房颤称之为特发性AF或孤立性AF。对于前一种病因明确的AF,我们预防的重点在于针对相关病因的控制和治疗;对于孤立性AF,我们仅仅治疗AF本身就可以了。AF本身的治疗包括三大方面,其一,恢复并维持正常心律,是指将AF心律转复为正常窦性心律且长期维持,治疗方法包括药物、电除颤、射频消融(包括内科经皮导管消融和外科直视下导管消融)和外科迷宫手术;其二,控制心室率,也就是采用药物和其他方法(如射频消融房室结)将心跳控制在正常范围;其三,预防血栓栓塞,常常是长期口服抗凝药物来预防血栓形成。

治病还得治疗疾病的根本,因此,治疗房颤的关键还是要彻底根除房颤,那么,如何根治呢?首先,我们要明确房颤的病因,从病因的源头加以根除,其次,对病因已经去除或者病因不明的AF,可以采用导管消融或外科迷宫手术彻底治愈AF。这里,我们简单介绍治疗AF的两种手术。第一种手术是导管消融包括经皮导管消融和外科直视下导管消融,前者是一种微创的内科介入手术,经过穿刺静脉,送入导管到心脏内膜,应用射频电流产生的热量达到治疗房颤的目的,该手术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见,能够根治AF,方法逐年成熟,正成为绝大多数AF病人的首选,而外科导管消融是在胸腔镜下或者开胸手术直视下应用射频导管消融房颤,方法简单直观,效果可靠,可以作为部分特殊病例AF治疗的补充;第二种手术是外科迷宫手术,它是最古老也是最直接的治疗房颤的方法,是在外科直视下,用手术刀将心房的特殊部位进行切割,从而达到治愈房颤的目的,该手术仅适用于合并心脏外科疾病的患者。

终上所述,AF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危害大,致残率和致死率均较高,一旦确诊AF,应及时到专科医院找AF专家防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