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历史沿革

 mrb8 2017-08-14

武都,位于甘肃省东南部的白龙江中游地带。历史悠久,物产丰富、地灵人杰,启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是陇南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和军事重镇。

根据龙沟发现的“武都森林古猿”化石研究报告证明,早在1000万年前,武都白龙江和北峪河流域已是古猿生活的重要地区之一。而且这里河谷纵横,雨量充沛,森林繁茂,因而还生息繁衍着三趾马、褐牛、大唇犀、始柱鹿、剑齿象、剑齿虎等动物。文物普查、考证发现,白龙江及支流北峪河、沟坝河、福津河沿岸的黄土坪上,埋藏着极为丰富的古文化遗迹和遗物。有距今7000年的仰韶文化、距今5000年的马家窑文化、距今4000多年的齐家文化及商周时代武都白马氐族的寺洼文化等。武都最迟在七千年前就有祖先华夏民族的足迹,他们先在北峪河流域,再繁衍到白龙江及其支流沟坝河、福津河沿岸,从而开创了武都灿烂的古文化。

夏、商时期武都属氐人居住地。西周、春秋战国时为羌氐民族。先秦已有道(县)级建置。

秦代属白马氐族人。西汉属益州刺史部武都郡所辖。东汉隶凉州刺史部武都郡辖。三国,属蜀汉益州武都郡辖地。西晋,属秦州武都郡统之。东晋、十六国,武都郡先属仇池国,后由前秦政权统治。

南北朝,公元448年,北魏置武都镇(掌控一方军事,镇治石门,即今城关旧城山),辖武阶郡(郡治翫当,即今大安庙附近)、修城郡等数郡。约公元497年,北魏武都镇、武阶郡属梁州。西魏,约公元546年属南秦州。

北周,约公元572年改称武州(与武都郡同治今旧城山),领11县。

隋朝,约公元612年,武都郡(治将利,即今旧城山)辖将利、建威、复津、盘堤、长松、曲水、正西诸县。

唐代,约741年武州属陇右道;约公元820年属吐蕃。唐景福元年(公元892年)武州更名为阶州(州治仍旧城山)。

五代十国,约公元908年,阶州为岐统之。约公元943年阶州由后晋统治。约公元959年。属后周,仍称阶州。约公元924年和公元954年,阶州分别为前蜀和后蜀管辖。

北宋,公元1111年间,阶州(州治福津,即今城关旧城山)隶属秦凤路。

南宋,约1142年,阶州属利州西路。

元代,约1260年阶州属陕西行省。1270年州治移柳树城(今角弓柳树城)。元末州治复移坻龙岗(今旧城山)。

明朝,约1369年阶州属陕西巩昌府。明洪武四年(1371年),阶州治所由旧城山移武都砖城(即今武都区政府驻地)。

清朝,阶州隶属甘肃。雍正七年(1729年),阶州升为直隶州,直隶于甘肃布政使司,领文、成二县。民国2年(1913年),阶州直隶州改为武都县,并分置出西固县;

民国18年(1929年)2月,又从武都县划出白马关警察所辖地,分设永康县,同年4月改为康县。武都属甘肃省八区专员公署管辖(区专署驻地仍设在武都城关镇)。

1949年11月25日,国民党广州行政院来电任命驻武都119军军长王治岐为甘肃省政府主席。国民党甘肃省政府的牌子悬挂在武都师范学校(今旧城山中学)的门口,直到武都解放。民国武都城民国武都城

1949年12月9日武都解放,武都县属武都专区管辖(专区、县同治城关镇)。

1958年2月,武都县随武都专区并入天水专区。是年,国务院批准,撤销康县,并入武都县;撤销宕昌县,将沙湾、新寨等人民公社划归武都县。

1961年11月,国务院批准恢复武都专区,驻地仍在武都城关镇。同年12月从武都县内分出康县。12月15日,国务院批准恢复宕昌县。

1963年3月,武都县的沙湾、新寨等人民公社划归宕昌县。

1968年7月7日,武都专区、武都县革命委员会在武都莲湖广场召开成立大会。

1969年10月1日,武都专区革命委员会更名为武都地区革命委员会。

1979年1月武都地区行政公署成立。

1980年12月,撤销武都县革命委员会,成立武都县人民政府。

1985年5月14日,国务院批准武都地区更名为陇南地区(仍驻武都城关镇)。

2004年1月,国务院批准撤销陇南地区和武都县,设立甘肃省陇南市(地级市)和武都区(县级区)。市、区政府驻地仍为武都城关镇。

2004年6月,武都辖36个乡镇(其中12个镇),15个社区,689个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