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臭氧再次爆表,超过雾霾成为夏日污染中最重一环

 xiashuyinxia 2017-08-14

原标题:臭氧再次爆表,超过雾霾成为夏日污染中最重一环

今天的北京天气晴朗,可见度很好,PM2.5的数值是几十,很多人可能会觉得今天的空气质量不错。但其实,仍然是空气严重污染,只不过这个污染物不再是我们熟悉的细颗粒、雾霾、PM10、PM2.5,而是看不见的:臭氧

▲今日傍晚时的臭氧值(天气通App)。

臭氧这两个字,我们在小时候的自然课上就有学到。因为人类对大自然的破坏,释放了过多的氟利昂等物质,导致地球上方的臭氧层被破坏,更多的紫外线因此可以到达地表,伤害我们的皮肤和眼睛。想想看,臭氧是多么伟大的保护人类的卫士啊。

可是这两年,一个更新的词,似乎要让我们重新审视这个概念了,那就是“臭氧污染”。 不只是北京或者北方城市,南方的都市们在夏季臭氧污染超标的情况也越来越常见。为什么我们身边会出现臭氧污染,它会对我们的身体造成什么伤害?又要如何避免和减少这种伤害呢?这是今天的主题。

人体从呼吸中获取生命最重要的一种化学物质,那就是氧气。氧气是由两个氧原子构成的氧分子O2,但还有一种是由三个氧原子构成的氧分子O3,那就是臭氧。

臭氧的氧化性远高于氧气,会对我们的身体尤其是呼吸道造成影响,造成哮喘、气管炎症、心脏病。针对美国的45万人的18年长期跟踪研究显示,生活在臭氧超标的都市,因肺部疾病死亡的风险要高30%。

▲EPA臭氧风险通告中的对比图,左侧是正常气道,右侧是臭氧造成的主要伤害之一:肺部炎症时的气道。

根据世卫组织WHO对空气中臭氧污染的说明,当每天8小时的臭氧浓度均值最高达到100μg/m3的时候,就可能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利的影响;达到160μg/m3的时候,可导致儿童的健康效应,长时间在这样的环境下暴露和运动,则可以导致健康年轻人的肺部损伤;达到240μg/m3则会造成显著的健康危害,危害大部分的易感人群。

与此同时,我国在2012年的空气污染标准中,明确规定了居住、商业、工业等区域的臭氧浓度限制,日最大8小时应低于160μg/m3,1小时平均应低于200μg/m3。

那我们的身边环境的臭氧浓度是如何的呢?

我们根据新浪天气的显示进行粗略估计——今天中午到天黑,臭氧8小时平均浓度已经超过300μg/m3,远超过WHO给出的高浓度污染指标240μg/m3,以及我国污染限值160μg/m3。

▲今日记录到的最高值(天气通App)。

根据北京市2013年-2015年的空气污染变化的统计数据。虽然近年来我们对PM2.5污染的担忧逐渐加剧,但污染情况已经有所好转,但相反迅速攀升的,是我们还总忽略的臭氧污染:2014和2015年的日最大8小时平均浓度的第90百分位数都超过200μg/m3,意味着我们至少有十分之一的日子,生活在臭氧超标的环境下。

▲2013-2015PM2.5和臭氧污染变化。

在今年5月的那轮炎热天气中,北京的臭氧浓度已经突破260μg/m3,南京、深圳等南方城市也同样突破了200μg/m3。随着酷暑季节的来临,今天的臭氧浓度再次爆表,而且这样的日子会越来越频繁。

和能明显用肉眼感知到的PM2.5、PM10颗粒物污染不同,臭氧即便在晴朗的日子里也会出现,虽然臭氧本身是有味道的,原理上我们可以闻到臭氧,但在日常生活中,各种味道夹杂在一起,会让我们即便在臭氧超标的日子里,也不容易感知到它的存在。

那怎么能知道今天的臭氧有没有超标呢?很简单,看各种天气预报的App啊。我国天气质量的AQI值中,包括了臭氧指标,也可以单独看一下臭氧的情况如何。

比如今天下午17点,北京朝阳的天气就是这样的:

我国都市空气污染中的臭氧问题日益凸显,已经成为不亚于雾霾的重要污染问题,而臭氧是来自于空气中的氮氧化合物和有机污染物在强紫外线情况下的二次污染问题。

氮氧化合物、有机污染物的来源很复杂,比如工厂的排放污染,汽车尾气等等,因此从治理上需要做的事情很多,比如关停超标的工厂,提高汽油质量,降低汽车尾气,限制超标车上路等等。这两年我国一些城市已经开始了以减少臭氧污染为目标的治理工作,不过对比雾霾来看,我们也要了解,这不可能是一两天或者一两年能解决的问题。

例如从1943年美国洛杉矶出现以臭氧污染为主的著名“光化学烟雾事件”开始,加州人民花了六七十年的时间,才算真正控制好因为地理环境、人口密度和汽车等对当地居民造成严重影响的这个污染问题。

▲1948年光化学烟雾污染的洛杉矶。

虽然我们比起几十年前的美国人民来说,对污染的原因、危害以及应对处理都有了更多的了解和科学经验,但我们同样也需要一定时间逐渐消化解决过去几十年积累的环境污染问题。而在臭氧问题短期内无法迅速解决的情况下,我们就需要从个人的角度了解,如何让自己和家人尽量减少被空气中臭氧所伤害。

说起个人应该做的事情,首先还是按照更环保的模式来安排自己的出行等生活方式,减少自己产生的污染物,从而从根本上缓解臭氧污染的问题。

如何减少臭氧超标天气带来的伤害呢?美国环保署EPA的建议包括:

1,尽量减少屋外运动的时间;

2,把外出的时间尽量安排在早上、傍晚这些臭氧浓度较低的时间段;

3,降低运动强度,避免做高强度的体育运动,比如足球、篮球这些。

室内可以有效屏蔽一部分室外的臭氧污染,但和雾霾等颗粒物污染问题不一样,还没有什么有效的空气净化产品来对抗室内的臭氧污染,因此除了减少出门外,还要减少室内产生的臭氧风险。

我们最常接触到的室内臭氧,包括办公室的静电复印机或者激光打印机,这些机器因为本身含有高压静电的部件,在工作的时候会产生一些臭氧。如果是公司日常需要大量的打印和复印,那机器尽量不要摆放在人群比较密集的位置,单独放在一个打印间并且保持空气流通或者有排风设施是比较好的选择。

此外有一种特殊情况是美国环保署没有考虑到的,就是中国家庭不仅仅是要面对户外环境污染带来的臭氧风险,在家中不出门,照样要面对近些年被忽悠买来的各种奇葩家电造成的臭氧污染。

出于对“消毒”的热爱,以及对食品安全、病原体的恐惧,大量的臭氧、紫外线类的机器堂而皇之的进入家庭的客厅、厨房和卧室。而过度消毒带来的不仅仅是“卫生假说”推断的过敏等发病率提高的问题,更直观的,就是家居环境下臭氧浓度的上升。

紫外线、臭氧机的臭氧风险是更明显的,但还有一些相对比较隐蔽,但是同样会制造臭氧的机器,例如一些使用高压静电功能的产品,以及被俗称为“负离子”的各种伪科学电器。这些产品都带有高压静电部件,虽然在出厂的时候设计可能能实现“臭氧浓度达标”,但如果出现质量问题或者故障,仍然可能造成臭氧风险。

▲把臭氧、负离子、高压静电、紫外线等电器搬回家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空气污染的风险。

所以我们必须问自己的是,我们买这些电器试图解决的那些生活问题,真的可怕到需要用提高臭氧风险的模式来对付么?并且没有其他更安全的方式了么?

这两天一直有读者问,这周我们深度参与出版的两套“理科绘本”:《宝宝的物理学》第二辑,以及英国趣味数学绘本《愚蠢的盗贼》,都是在明天10点开团,具体说明参看今天发的第2-3条文章介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