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梁鹏飞】 《战狼2》的票房神话还在继续,虽然连续单日票房2亿的神奇走势停留在12天,但上个周末面对3部新片,依然稳稳保持日票房冠军。然而最近却有人说如果不是国产保护月,如果诺兰新片《敦刻尔克》等好莱坞大片如期上映,《战狼2》不可能有这么高票房。对这个问题,到底应该怎么看? 《战狼2》的票房狂飙之路看起来还是没有停歇的意思。截至8月9日周二,它已经连续12天保持日票房2亿以上。这一伟绩,此前全球没有任何一部电影能够做到。
《战狼2》日票房走势图,票房占比始终高于排片比。(截至8月13日,图来自艺恩APP) 正所谓人红是非多。自从《战狼2》火了,关于它的一些流言也在网上传播开来。由于电影的质量比较过硬,实在没啥值得挑刺的地方,所以这些闲言都是场外话题。先是有人造谣“吴京一家都已加入外国籍,却来赚爱国主义的钱”,吴京被逼无奈,只好晒护照自证清白。 最近又有个说法,称《战狼2》是占了国产保护月的便宜,如果《蜘蛛侠:英雄归来》、《猩球崛起3》和《敦刻尔克》和美国同步上映,吴京这部新片肯定没有这么高的票房。 这个问题本来不值一哂,因为明眼人都知道,这无非是那些看不惯《战狼2》的人又在抹黑,而且弄了个关公战秦琼的假设,自以为别人无从辩驳。 对此,我们还是要摆事实,讲道理,好好说说《战狼2》的票房神话绝非是由于国产保护月的关系。 国产保护月及其影响 在这里,要先给大家科普一下什么是“国产保护月”,这个词当然是非官方说法。一般来说是指7月到8月之间,当然也没有一个确切的时间点,反正大概有一个多月的时间,中国电影市场上一般不会安排好莱坞大片上映,或者是安排好莱坞二线制作进来应应景,毕竟基本的面子还是要的。 其实历史上本没有国产保护月,比如2011年中国电影市场票房榜冠军《变3》和第六名《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下)》就分别是当年7月21日和8月4日上映的。 到2012年,好莱坞引进分账大片增加到34部,数量骤增的引进大片一时让国产片有点招架不住,当年上半年国产片票房份额只有三分之一。这就违背了引进分账大片的初衷。 中国电影市场引进分账大片,其用意是引进一批“鲶鱼”,给中国电影市场增加一点活力,给国产片一点压力,让中国电影人近距离学习一下世界优秀电影的经验,在和好莱坞大片的竞争中得到成长。 至于让好莱坞厂商赚钱,那只是顺便的事情,这个主次不能搞混了。如果好莱坞大片攻陷了中国电影市场,影响了国产片的正常成长,这绝不是中国人民想看到的结果。所以,国产片票房比例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就是不能低于50%。如果低于这个比例,显然国产片的市场容量就比较危险了。 因此面对这一情况,当年计划在暑期档上映的几部好莱坞大片,如《蝙蝠侠黑暗骑士崛起》和《超凡蜘蛛侠》等就被安排在9月上映。此后这一安排被延续下来。 国产保护月出现在7、8月份的暑期档,看起来有点偶然,但也有其必然。看遍全年热门档期,确实也只有这个时间段最合适。目前国产大片最喜欢去的是春节档、国庆档这俩黄金周,然后是年底到元旦假期的贺岁档,这几个档期好莱坞大片的压力并不大,也没必要刻意保护起来。 这种做法无可厚非。正如关税壁垒的存在一样,这本质上是为了保护本国还不够成熟的电影市场。毕竟世界上任何国家都不想成为别国商品的倾销市场,在世界电影市场,保护本土片都是一种“政治正确”。最新生效的《电影产业促进法》就规定了国产片每年放映场次必须保证一定数量。 “国产保护月”这个概念出现以后,多多少少有点影响好莱坞大片的档期,尤其是中国电影市场2010年突破百亿以后。因为现在非常讲究“全球同步上映”,延期太多势必影响票房,因此那些对中国市场有一定想法的好莱坞大片,都会选择7月之前上映,比如2014年的《变4》,今年的《变5》都是在6月底上映。虽然一直放映到7月底,但大部分票房在7月初就拿到了,对后面的国产片票房影响不是太大。
《变形金刚》系列电影在中国上映时间从最初7月挪到6月 总之,近些年来,好莱坞和中国市场也形成了一种默契。国产片主力选手去春节档、国庆档、暑期档和贺岁档,引进片主力选手在春季之后,暑期之前,大家尽量避免强强碰撞,两败俱伤。还会留在7、8月间上映的好莱坞大片,一般都是对中国市场影响力有限的电影。比如去年的《爱宠大机密》和今年的《小黄人3》,动画电影一般认为票房威胁较小;比如去年的《忍者神龟2》这样,本身票房号召力不是太强,延期与否其实没多大区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