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人力资源的角度来讨论,是制度重要,还是以人为本、灵活变通重要?

 一颗菩提心 2017-08-15

1.从企业的功能性部门转变为企业的策略伙伴  

国有企业目前的人力资源管理主要是 “人事管理”,属于功能性部门,着重展现各项功能及执行效率,单纯处理文书、事务性工作的人事行政、执行已制定的政策、活动、薪资管理及维持员工关系和谐的管理角色。  

而现在的人力资源管理应该帮助企业将劳力密集的工作外判,只留下具有独特价值的部分,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必须扮演各部门的策略性伙伴角色。主要担任策略及执行具前瞻性、跨国性的人力资源规划,如设定精简组织、收购合并、裁员、外判和调职重组等任务。有时甚至要请非人力资源专长而具有经营经验的人担任部门主管。  

2.从以执行工作为主到以前瞻性策略规划工作为主  国有企业人力资源工作大量是执行性的工作,主要涉及例行工作及较被动的运作,如人力资源规划、人力资源的鉴定、招聘、甄别、培训与发展、绩效评估、薪酬制定、离职以及劳资关系等程序功能  而现在的人力资源管理必须分担以前企业CEO的工作,察觉企业未来的走向及经营需要,事先做好人力资源的规划。将以前人力资源管理功能与企业经营目标结合,以此增进企业的经营能力,发展组织文化及培养创新与能力。  

3.从被动应变到主动变革并成为变革的催化剂  现时国有企业的任何制度上的变革都是由企业CEO或高层主管提出要求,人力资源根椐上级的指示作被动的调整。  而现在的企业的人力资源必须在快速变动的环境下,主动发现问题所在,懂得利用信息科技去寻找对策,提出创新的构思。主动协助其他部门,设法让企业组织成员接受改变,让企业的文化能持续去推动变革的进展,成为在新的企业价值体系同,支持员工顺利、愉快工作的后盾。  

4.从坚守制度到弹性变通  传统的管理十分强调每个单位必须跟随制度,设计大量表格、系统等作控制。如每个职位都要详细议定清楚、分析及拟定工作说明书。  而现代的管理则要求在快速变动的条件下,在大原则中不求制式主动以具弹性的不同做法,灵活配合各子公司或单位所需的不同企业文化而制定不同的制度。如工作说明书可能在写出来以后,其职位内容已经改变。  

5.从事后解决问题到事前防止问题发生  以前的人力资源如同医生的角色,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当问题发生及被发现后才负责去解决。而新型企业则要求人力资源应更有远见,主动力考虑可能发生的并作好防范措施,明白等到事情发生才去补救,所付出的代价会更大,着重培训高度投入,以顾客为导向的人力资源管理人。事实上,若有太多的员工抱怨与申诉,不单会令企业付出高昂的的诉讼费用及赔偿金,更会对企业的内部士气及外在声誉造成负面影响。  

6.从努力改善企业现况到努力使企业再生  现时的国有企业是以面对体制内的改进为主,改进的速度较慢甚至是没有改进,即使改进也是速度较慢及幅度较小。而现时在知识浪潮的冲击下,赋予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更为重要的角色,就是必须要面对体制改革、企业再造为主,如在科技网络应用、企业文化管理、执行规模缩小、重组组织结构等方面,担任催化剂与行政专家的角色,协助企业通过流程重建、业务外判、留下核心的工作。作用:传统意义上的人力资源部门主要从事招聘、培训、员工发展、薪金福利设计等方面的工作,随着现代企业对人力资源部门工作要求和期待的提升,部门角色的转变逐渐具备了外在的条件,这与人力资源部门本身不满足于单纯的行政管理职能相结合,使得在未来的世纪中人力资源部门的角色向企业管理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转变。

但着眼于目前的现实,人力资源部门最终完成这种转变还要有相当长一段路好走。企业的经营管理对人力资源部门要求的提升:企业的经营管理说到底是资源的争夺、重新组织和利用,在知识经济的时代,在企业的众多资源中,人做为一种资源的重要性越来越引起重视,任何企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优秀的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源的有效配置。

如何为企业寻找合适的人才,留住人才,发展人才,为组织保持强劲的生命力和竞争力提供有力的人力支持成为人力资源部门面临的重要课题。在这种背景下,如果人力资源部门的工作仍是仅仅停留在“以人为本”,“人尽其才”这样传统的口号下显然管理只能是一句空话。如果把大部分时间都用于日常性事务的协调和处理,而根本没有时间来研究和预测、分析、制定计划来解决企业的根本问题,这样的人力资源部门自然是仍无威信可言。人力资源的从业人员只有对企业存在的问题、发展方向、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有清醒的认识,才有可能为各业务职能部门提供有益的帮助。人力资源战略的制定,应以企业总体的发展战略为指导,以远景规划所规定的目标为方向。

也就是说,在确定人力资源发展战略时,首先必须清楚企业的远景规划和战略目标,然后再确定人力资源发展战略,人力资源战略作为企业发展总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实现企业发展的总体战略起着巨大的支持和推动作用。人力资源部门“尴尬”:在许多人的印象中,人力资源部是既不懂技术、又不懂管理的,他们甚至也不用关心企业业务的发展状况,因为这些似乎都与人力资源部门没有什么关系。

大部分的人力资源经理将大部分的精力放在行政事务上,只是用了相当少的时间从事战略性人力资源的规划上,而用于人力资源咨询和技术应用和开发上的时间就更少了,这与人力资源的发展趋势上有相当大的差距。人力资源部门在行政事务上的过多投入,有着诸多方面的原因,但这种状况持续下去的后果就是在企业的运作中处于不重要的地位,影响了人力资源工作在企业管理中作用的发挥,无法树立起其应有的权威。实际上企业各种目标的实现都与人力资源的工作息息相关,比如说企业的财务目标,在进行财务分析时,要分解出成本、技术、效率以及客户的满意度等因素,这些都关系着企业的经营业绩,无一例外与员工的知识、技能、态度、行为和思想观念有关,这些都离不开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的工作。

如果人力资源部门只是被动的执行命令,而在这些方面都提不出建设性的意见,不能帮助业务部门解决实际的问题,人力资源部门成为企业经营管理的战略伙伴关系就无从谈起。要真正实现角色的转变,就需要人力资源部门能从企业经营目标的背景下来思考和研究问题,要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影响业绩的原因,在公司的高层会议上,能从人力资源的角度提出提高公司业绩的建议,而不单单是被动的执行公司的命令,只有这样,才能使人力资源工作成为公司战略目标实现的主要力量。

角色转变对人力资源从业人员的要求:从传统的行政支持转变为企业经营管理的合作者,要求人力资源部门本身要懂得重点管理的原则,对日常事件能授权则授权,而把大部争精力放在研究、预测、分析、沟通并制定计划方面。

从目前的趋势来看,越来越多的行政事务将由专业化的公司来运作比如说员工的招聘、各种培训、薪资设计等等,这些渠道的出现也为人力资源部门的角色转变提供了有利的机遇,做为公司的人力资源部门关键是要能够有效地驾驭这些资源,从公司发展战略的高度,选择有利的资源提供商,提高效率。此外人力资源部门从以往的“行政支持”转变为“策略的筹划及执行者”,为业务部门提供增值服务,就需要了解的企业的经营目标,了解各业务部门需求,要多方面了解企业职能、产品、生产、销售、企业使命、价值观、企业文化,并围绕目标实现的高度来设计对员工的基本技能和知识、态度的要求,深入企业的各个环节来调动和开发人的潜能,所以工作是否具有预见性、有无管理技能及对管理的操作能力成为衡量人事经理是否称职的重要标准。

人力资源工作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量化”人力资源这项管理工作说起来容易真正量化起来却比较难,即使是在对人力资源管理体制与开发极为重视的国家,长期以来也没有找至牢固的理论基础,这一方面是由于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本身并非是一种严格的可以量化、容易量化的经济行为,这使得将经济学上的原理应用在人力资源工作的量化并找到企业的人力资源功能与企业的最终目标所存在的清晰的关系变得很这困难。虽然还没有哪一套标准被公推为最有效的评价标准,但人力资源工作做的好与坏还是可以通过几个指标衡量的,这里推荐几种方法来量化人力资源工作,这些方面也是衡量人力资源部门优劣的标志。

一是员工的满意率。包括员工对学习培训、薪金业绩的认可和管理及文化的满意率。

二是人员配置包括员工的招聘、内部的提拔及规划、员工的具体要作职责关系。

三是人均产值,好的人力资源工作有助于支持企业高绩效的成长。四是资源支持,是否为各业务部门进而为整个公司的发展提供了及时有力的资源支持。未来展望做为企业管理的战略伙伴,人力资源部门不仅要了解企业的经营、了解业务部门对人才的要求、了解员工的要求,还需要了解客户的需要。

将人力资源策略与企业的经营策略结合起来,去支持企业实现经营目标。具备企业经营的知识可以使人力资源从业人员加入至决策的团队中,具备人力资源管理实务的能力会提高人力资源开发的效益从而有助于提高企业最终的经营业绩,具备企业管理能力能够帮助人力资源从业者实现人力资源管理创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