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医学事务工作的开展,都是建立在对于医学需求的满足基础上的。而这一问题,恰好成为目前国内MSL工作中的短板之一,很多MSL在日常工作中为了完成KPI疲于奔命,但实际工作成效却不大。这一现象的存在,正是由于事先没有很好地掌握领域内的医学需求,导致工作的开展没有针对性。同时,没有对于医学需求准确的把握,MSL也无法很好地做到合理分配手中的学术资源。 在开始学术需求分析之初,需要首先明确三个问题: 1. 我的工作目标是什么? 清晰地工作目标,是工作开展的前提,也是对于医学策略的理解和现实转化。MSL明确自己的工作目标,才能为实际的行动找到方向。同时,没有具体工作方向和目标,也就失去了检验自己工作成败的标准。 2. 我目前的工作内容有哪些? 这一问题的分析可以从KPI入手,国内外资药企的MSL KPI大部分集中在学术拜访,有些企业也会有会议实施、研究开展、内部培训的要求。对这一问题的思考实际上反映了MSL手中已有的学术资源和干预手段。清晰地认识到手中可以调动的资源和手段,方可做到合理分配资源,满足学术需求。 3. 我的工作渠道在哪里? 这一问题包括了信息获取渠道和信息传递渠道两个方面。MSL需要思考,从哪些渠道可以获得有价值的信息,从不同渠道获取信息的准确性和时效性,以及如何对信息进行整合。在输出的方向上,又要思考自己的信息可以通过哪些渠道进行传递,不同渠道传递信息的影响力差异。 在明确了上述问题之后,MSL已经可以了解到需要达成的目标、手中的工具以及可能的使用方法。从方法学角度上已经具备了实施的基础。 在此基础上,需要通过下列四步对医学需求进行分析:
一个完整的医疗链条包含了从医学教育开始到最终疾病转归的全过程,但通常情况下,我们无法对整个医疗链条进行分析。大多数的做法会集中在从治疗到转归的部分,可以称之为治疗链条。对于治疗链条的形成,可以通过已有的临床实践指南分析整理,专家访谈进行修正,也可以采用journey的方法,即体验式观察,去到目标科室跟随目标医生对其治疗过程进行观察记录。 2. 分析医疗链条中存在的问题。 在前期的工作中,MSL已经在日常工作中获取了大量的专家见解、争议,以及通过阅读期刊、参加学术会议,获得目前的学术热点。 将已经获得的相关问题,在医疗链条中进行定位分类,将不同问题归类到治疗链条的不同阶段,比如:诊断标准问题、检查手段问题、患者依从性问题、药物安全问题、有效性问题等等。 3. 对自己已有资源和数据的整理。 MSL对自己手中已有的和可获得的数据、资源、方法进行整理,并将其与医疗链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匹配,并根据对每一问题的解决能力进行打分(通常为五分制,分数越高代表问题可以较好地解决)。 4. 制作医学需求分析图 将医疗链条问题分类和解决能力相整合,制作气泡图,范例如下:
至此,对于所在治疗领域的医学需求分析即可简单完成。后续工作中,MSL需要思考如何通过现有的资源以最佳方式解决医学需求,以及对于气泡图不同类型不同位置问题的解决排序逻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