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熊丙奇:人满为患,大学游何去何从?

 昵称815848 2017-08-15

暑假来临,全国各地的游客带着孩子来到北京,想要一睹中国最高学府的风采。由于参观人数攀升,不少游客顶着烈日,排队几个小时才能进入清华、北大校园。


人山人海的清华大学西门


我们还发现,在清华、北大校园附近,集结了一批五花八门帮助游客“偷渡”进校园的商家,他们自称收取数十元费用,即可让游客不用排队就能入校园。


学校保安:很无奈……


对此,学校保安表示无奈,只能凭借经验拦截“偷渡客”。在自称“花钱能帮游客进校园”的商家中,有快递员带着快递车出现在其中。8月4日,记者在清华大学门口,目睹了一辆快递三轮车内,藏进4人试图混进校园,但最终被学校保安识破。



本来,大学游,是大学向社会开放资源,参观者(主要是在读学生)了解大学、体验大学学习生活的一个重要途径。但很显然,目前的大学游,变为了景点游,还成为一些机构的商机,参观大学者并没有真正去感受大学学习生活。而这样的大学游,也增加大学的管理、维护成本,冲击大学的日常生活秩序。对于这样的大学游,需要进行规范治理。


大学游,总体来说,大致有三种层次。最低层次的大学游,就是到大学“到此一游”,走马观花,在标志性建筑、景点前拍照留影;稍高层次的大学游,是除了参观校园建筑、景观之外,还参观开放实验室、博物馆等,更深入了解大学;而深度的大学游,则要在大学里学习生活一段时间,听教授上课,做实验、听报告。


目前,国内大学游,和出国的海外游学,大多停留在第一层次,就是到大学里去参观,包括一些高收费的海外“名校游”,有的只是到大学校园走一圈。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主要在于社会存在旺盛的大学游需求,商业机构看准其中的商机,但是,大学就是开放校园,让游客参观,都接待不过来,更不要用说开放实验室、博物馆,给学生做讲座、报告了。


稍高层次的大学游和深度的大学游,基本上只能由大学主导(带有明显招生意图的大学夏令营、冬令营等),或是与大学有合作关系的教育机构进行设计。国内学生出国游学,家长和参加的学生,其实都希望深度游学,也相信组织的机构,和国外学校已经洽谈好。但是,国外学校接待能力也有限,不是所有游学团都会接待,因此,真正深度游学的很少,游而不学的居多,这也是国外游学饱受诟病之处。



从现实情况看,我国国内大学游,很大部分会是景点游。在这方面,国内高校和国外高校还有所不同,国外高校的校园大多是开放的,没有围墙,参观比较方便。而国内高校是有围墙的,因此,接待参观,就有安全管理和维护成本问题。解决这一问题,思路无非有二。


一是破除学校的围墙,把学校和社区打通,把学校变为社区的一部分,学校的公共资源可以和社区充分共享。这一思路,多年来一直有不少学者提出,可是,拆掉大学围墙,开放校园,面临很大的现实阻力,高校管理者担心一旦拆掉大学围墙,校园的宁静将被打破,安全问题会增多,就是目前有围墙,假期接待游客,都不堪重负,拆掉围墙那不更乱。


二是在有围墙的情况下,将大学作为一个景点(景区)进行开放。简单地说,就是既然目前大学游已经变为景点游,那不妨将其建设为一个向社会开放的景点,增加景点接待、服务功能,其中,参观实验室、博物馆等,也可作为参观景点的一个体验项目。


当然,对此,社会舆论肯定会有争议,大学怎么就变为了景点了?


大学变为景点,不是说就按景点收门票,这要由政府部门和高校,在听取师生和社会公众意见基础上共同决定,一种是由政府拨款解决按景点开放的管理、维护费用,就如一些公园免费开放一样;一种是学校景点按管理、维护费用准成本收费,也把收费作为调控人流的一种方式(就如有的高校提供收费停车场一样,既可让社会车辆进入校园,也可通过收费控制车辆进入);再就是根据景点的接待能力,提前在网上预约获得免费参观门票,纳入规范管理。


大学校园的开放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在国外,有的大学是没有校门、围墙的,可也有大学是有校门和围墙的,有无校门和围墙,这是学校举办者、办学者、社区居民,结合当地的人口、学校的具体办学条件等共同决定的结果。


在笔者看来,根据目前大学游的现实情况,政府部门和高校,在广泛听取师生和社会公众意见基础上,进行校园怎样开放的民主决策,其实是大学最重要的“开放”,建立开放的学校管理决策机制。按照这种决策方式,有的高校不热门,校园可以不受任何限制开放,而且,学校可以把部分实验室、博物馆也向游客开放;有的高校太热门,则需要按景区管理、规划。这是处理大学游供求矛盾,平衡各方利益和需求的选择。



熊丙奇

  

著名教育学者,博士,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中国高校校报协会副会长,上海市高校校报研究会理事长。



教育思想网

21世纪教育研究院旗下自媒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