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文摄影的精神在于:独立思考,发现世界

 瀞舒凝兰 2017-08-15

作者:郑波(@细草穿沙) 

专注于中国传统文化传播的摄影师


内容索引:

给喜欢人文摄影的朋友聊一点,独立思考与摄影的心得。

这两者会有关系吗?

当然有,没法经过独立思考,就不能独立思考的眼光去观察世界,没法独立观察,那么所有拍摄角的度就不是自己的,所以一直在模仿,从未有自我。(封面图来自:马克吕布)

突然心动

来自我看见

04:16


大师的精神在于:独立思考,发现世界


经过几十年的沉淀,那些经久考验的,上个世纪摄影大师们的作品,至今在摄影圈还是被传唱。但我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一方面,很多摄影爱好者不断传唱大师的作品,一方面又忽略大师作品本身的内在精神:独立思考,发现世界。


马克吕布摄影作品


比如上面这副作品,如果这个时代标准去看,其实平淡无奇。你在网络上,可以看到很多摄影爱好者可以拍出这样的作品。这幅作品的意义在于:强烈的时代感。


一张作品浓缩的是一个时代的现象,二八自行车,炼铁工厂,浓烟滚滚,是那个特殊社会时代的标志。这就是人文摄影的时代意义,一张照片,浓缩的是一个时代社会背影下的故事。但读者,如果不了解那个特定社会背影,自然就读不懂这张照片,看着也就平淡无奇。


马克吕布的中国人文摄影意义在于,他几乎完整记录了中国近代的社会的历史,从解放,到土改,到雷锋,到后来的社会运动,再到后来改革开放。


大师,之所以是大师,是他的独立思考下,对社会人文的观察和记录,而不是它的画质,也不是它用的什么相机,什么镜头。


但人文摄影的交流是双向的,摄影者对当下这个时代敏锐的眼光,读者敏锐的思绪和丰富的知识背景。



接受生活里的真实,才能看到真实里的细节


每次拍摄一些老建筑的照片时,总有朋友给我说:为什么空调入境了?为什么电线入境了? 可视,如果这个老房子不是博物馆,不是陈列室,而是有人居住生活着的,难道里面的人不用生活吗,难道你拍摄的老建筑都是供人欣赏的道具?


那些看着很杂乱的东西,是他们生活的工具。是这个老建筑,老房子活在当代的时代标签。摄影不是拍古装戏,不是拍幻想剧。摄影,只是忠实的记录着,每个摄影者眼里的真实。



上面这张图是偶然帮一起去林芝影友抓拍的,照片平淡无奇,但我看到的是牛的温柔。 


在内陆,陌生人闯进不熟悉的牲口身边,牲口通常都很警觉,很害怕。但在这里,很多牲口不但不害怕,还保有一种温柔的友好。


动物和人一样,在长期善良温和的环境里,会越发变得越发善良,因为感受不到敌意,感受不到威胁。反之,在长期压抑的环境里,会变得焦躁不安,变得十分警惕敏感。在大城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总是不如在乡村田野来的简单轻松,那是因为大城市密集的生活空间,给彼此造成了更多的戒备,而长期处于压力之下的人会变得焦躁。



这是一头流浪驴,午餐时餐馆旁边手机随拍记录,村子里的人说,已经流浪了12年,都是村民轮流投食喂养。如果在内陆,大概早就不存在了。因为感受不到威胁,所以我靠近它时,它还是如此淡定。


安宁温柔的社会环境,有时未必,要靠看着很唯美的画面去表达,从社会不经意的一角,你也可以看到整个世界。毕竟,这个世界所有的元素都是关联的,刻意表达的,未必是真实,反而不经意的记录,才是可以触摸的地气。


当然,上面两张照片都是我不经意的记录,从摄影意义来说,根本算不上作品,也没有经过任何后期处理,只是随拍记录的照片,但我却很喜欢,觉得比唯美的风景片更有意义,因为从这些看着不起眼的照片上,看到的是一个地域,整体的当下社会状态。



坚持独立思考,独立看世界


尽管我们处在一个五花八门的时代,比大师们所在的那个时代复杂多了。每天被类似于:谁出轨,谁家房子漏水,谁和谁有鬼......这样的乱七八糟的信息积压了生活的情趣,但还是要坚持独立思考,独立用相机看世界。


人文摄影最重要的要求,从来不是画质,色彩,镜头,而是,你真实的记录了什么,讲述了什么。


我认为,人文摄影的意义从来不在当下,也不是最近几年,而是等到你老去的时候,举不起相机时,它的意义才刚刚发酵。


任岁月悄无声息的走着,你坚持用相机记录,时光最后会给你的生命以意义,这个意义承载的工具,就是你手里的相机。


摄影,本身就是一个记录历史的工具,求当下发酵的,除了快餐,就是昙花一现。


@这是 郑波(@细草穿沙)的个人公众微信

主题:摄影与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