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公众号2个月卖出400万课程,内容付费是红利还是危险期?

 功城 2017-08-15

近两年来,内容付费之风吹得猛烈。分答、知乎、喜马拉雅FM等付费平台遍地开花,微信付费社群和微课也越来越多,但面对众多课程倍感迷茫的用户也不少。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内容付费的那些事。

公众号2个月卖出400万课程,内容付费是红利还是危险期?

内容付费现状

据 “阿里应用分发”发布的2017年Q2应用行业报告显示,近一个季度以来,喜马拉雅FM、知乎、豆瓣、得到、分答、在行等App启动次数都有明显的增长。报告预计,目前知识付费用户已达到5000万,2017年知识付费的总体经济规模将可达到500亿元。

公众号2个月卖出400万课程,内容付费是红利还是危险期?

随着内容付费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做起了付费内容,不少人将内容付费做得风生水起,实现了百万营收:

●“十点读书”的内容付费产品“十点课堂”每月500万营收,付费内容的收入是电商的2倍多,已实现超4000万营收。

● 插坐学院副总裁粥左罗的课程《公众号运营90招速成指南》,截止2017年7月31日,这门课程的付费学员在两个半月内突破2万人,销售额突破400万,累计学习人次突破30万。

●“凯叔讲故事”在2016年下半年才开始做内容付费,仅用半年时间完成了6000万的营收。王凯告诉鲸媒体,预计2017年“凯叔讲故事”可以实现2亿元的营收。

注:以上数据整理自网络

内容付费蹿红的同时,内容付费的形式也越来越多。除了最开始的微信、QQ群交流外,更为直接的音频、视频、直播等做课形式也逐渐流行,分答、知乎、喜马拉雅FM这种付费平台也越来越多。

此外,就课程形式来说,有些课程较为系统化,持续时间较长,好比粥左罗的《公众号运营90招速成指南》就需耗时几个月;也有些课程较为碎片化,可能只是几十分钟的分享,比如邀请百万大号去分享他们的成功经验等。

内容付费繁荣背后也有危机?

从内容付费的现状来看,内容付费似乎形势大好,但也有数据显示,2017年4月以来,知识付费产品的打开率和播放率都有一定的下降趋势。

就拿“罗辑思维”的“得到”来说,按照网络上3月8日公布的数据,“得到”上各专栏日打开率为29.3%,但从4月初开始,打开人数大约稳定在17000人左右,打开率大约在18%。

同质化的内容越来越多,课程质量也参差不齐,热闹都是表面的,内容付费已经走到“危险期”?对此,果酱妹特地采访了一些做课的人,他们是如何看待内容付费“危险期”的呢?

他们认为,之所以会出现内容同质化以及内容无价值等问题,是因为付费市场日益火热,大量的人加入做课或付费行列,这导致付费内容的质量良莠不齐。而部分从业者过分追求效率、点击流量、转化量,更是加剧了大家对于内容付费价值的质疑。

事实上,“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部分从业者把用户当“傻子”,会影响用户对整个内容付费价值的看法,这并不利于内容付费市场的持续发展。

不少讲师都认为,内容付费市场并非已过繁荣期,只要用户还有知识焦虑感,其发展潜力就依然存在。不过,该市场确实需要经历一轮“洗牌”,淘汰水分过多的内容,留下能满足用户需求的优质内容。

公众号2个月卖出400万课程,内容付费是红利还是危险期?

用户如何在内容付费中收获?

果酱妹跟一些进行付费订阅的朋友聊过后,发现他们付费订阅多是出于知识焦虑。时间碎片化与知识稀缺性造成了矛盾,而线上学习正好可以解决这一矛盾,而且他们认为花钱更能督促自己。但订阅了一堆付费内容后,才发现自己的以为只是以为而已,不少人表示购买付费内容后很少去看,还有人表示课程的价值没达到预期。

公众号2个月卖出400万课程,内容付费是红利还是危险期?

交流过后,果酱妹认为,若想少花冤枉钱,用户在选择付费内容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急于求成的课程要三思:罗马并非一日建成,学习也并非一蹴而就。此前经济之声《天天315》曾报道过,郑州某公司宣称,通过培训一个月内可以为公众号增加5万粉丝,多名运营汇款1900元并折腾几个月后,发现导师只教授最基础的公众号运营知识,对增加粉丝毫无帮助。

所以,若大家看到类似“只需999元7天速成百万大号”、“仅需三天涨粉十万”等课程宣传语,需要多加个心眼,他们或许只是抓住了你想走捷径的心态。

看讲师的资历毕竟内容付费只是一个产品概念,产品做得怎么样全看做的人,所以讲课的人是否真材实料很重要。

如一运营者所言,“若我要学公众号运营,起码讲师也要写过多篇10W+、自己运营过大号、做过变现的吧,不然岂不是纸上谈兵?”当然,也不一定大咖讲的都是对的,用户还是要有自己的辨识能力。

● 口碑也很重要,用户可以多咨询报过课程或订阅过付费的人的看法,也可以多看看课程底下的评论,了解用户对课程的感受,从而去判断内容是否值得付费。

除了要避免盲目付费,用户还需要多去实践,才能将付费内容价值最大化。

任何一门有价值的课程,都是讲师经过长期的实践后得出来的结论,他们可能花了10年甚至20年。如果你想只用几个小时或者几天时间就能掌握好这些精髓,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所以在内容付费后,用户也需要不停实践,才能真正掌握知识,同时也能甄别讲师说的是否正确或者说是否适用于自己。

说了这么多,若要解除内容付费的信任危机问题,除了需要付费内容提供者沉下心来好好做内容外,用户也需要更加冷静和理智地看待内容付费。只有当双方共同努力后,内容付费才不会变成大家口中的“坏逼骗傻逼的游戏”。

公众号2个月卖出400万课程,内容付费是红利还是危险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