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印章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大约从商周开始就陪伴我们走过三千年的春秋。每一颗印章都有过说不尽的故事,每一枚印章都有着厚厚的历史,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国印的采用更进一步走向世界,2009年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印章收藏从唐代开始兴起,民国时期达到极盛,目前虽然不是最热门的收藏种类,但却是最能体现文化气息的收藏。 本人不才,对印章只能说得上收集过几枚,远远谈不上收藏,更不敢以高手、专家、名家自居,惟愿能抛砖引玉,与大家一起探讨分享。印章的收藏,一直以来以两个方向为主线,一是藏印,即从印章的艺术特性出发,欣赏印章的篆刻中文化美学,很多藏印的行家本身就是书画名家,他们从欣赏篆书的笔力手法开始,细细品味其中的情趣、意味;二是藏石,即鉴赏印章石料的灵透和印纽的雕琢天成。两者无分高下,都是对印章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我认为印章收藏,有以下几点值得注意和体会的: 一、看使用者和篆刻者,名家收藏或者名人使用的将是历史最好的见证者,流传有序独具魅力,历来为印章收藏的重中之重。官印自不待说,只是太过稀少,难觅芳踪,而私印来说,绕不开的话题是“西泠八家”为首的藏品,每次拍卖会上露面,都是万众瞩目的焦点。 二、看年代,一般来说,在品种、材质等相对差不多的情况下,年代越老的将越值钱。但这个是相对的,还需要结合印章的特丹、品相和存世量共同考虑。 三、看品相,收藏品的品相是第二生命,在印章中也不例外,完好无损的比有所破损的要贵得多。另外传世品又比出土的要好,部分出土印章属于陪葬品,有些藏家毫不介意,但有些藏家是不喜欢的。 四、看材质,印章的材质很多,包括金、银、铜等贵金属或者木、玉、犀牛角等等,但用得最多的还是石料。石料之中又分为四大名石即寿山石、青田石、昌化石、巴林石,这些是属于比较珍贵的品种。 五、看用途,我国印章的博大精神,用途多种多样。有姓名章、成语章、年号章、收藏章、斋馆章、谜语章等。一般来说,收藏章、斋馆章、谜语章多为名人名家所拥有,具有专门用途,价值高于一般姓名章或成语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