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是土与火交融的艺术,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两者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仰韶文化 陶鹰尊(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随着历史的推进,陶和瓷在现代汉语中相拥成了一个名词,但我们这里依旧要“狠心”将他们拆散,因为陶与瓷无论就物理性能,还是就化学成分而言,都有本质的不同。 大汶口文化 红陶兽形壶(山东省博物院藏)
陶与瓷有什么区别? 1、使用原料不同 陶器使用一般黏土即可制坯烧成,瓷器则需要选择特定的瓷土或以高岭土作坯。相对于陶器,瓷土的硅、铝含量较高,而铁元素含量降低。由于“陶质为土”,原料资源极为丰富,故产陶之地极为广泛;而“瓷则必采石制泥为之,其原质复有美有恶”。因此,产瓷是有一定区域范围的,并且各地呈现出多样性和不同的质量水平。 2、烧成温度不同 由于使用原料的不同,陶和瓷的烧成温度也不相同。陶器烧成温度一般都低于瓷器,最低甚至达到800℃以下,即便是日后出现的印纹硬陶,它的烧成温度也只有1100℃左右。而瓷器的烧成温度则比较高,大都在1200℃以上,甚至有的达到1400℃左右。那么是不是只要烧成温度达到1200℃以上,陶器就能变成瓷器呢?并不是这样的,一般制陶用的黏土制成的坯体,在烧到1200℃时,则不可能成为瓷器,而会被烧熔,两者之间还有质地的区别。 3、釉料不同 一般来说,器物表面是否有釉可以作为判断陶器和瓷器的标志,但也并不确切。陶器一般是不挂釉的,但也有挂釉的,挂釉的陶器釉料在较低的烧成温度时即可熔融,如唐三彩就是挂釉的陶器;而瓷器则全部上釉。 大汶口文化 八角星纹彩陶豆(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除了这三个主要区别外,瓷器的胎体,一般具有半透明的特点,而陶器的坯体即使比较薄也不具备半透明的特点;两者坚硬程度也不同。陶器烧成温度低,坯体并未完全烧结,敲击时声音发闷,胎体硬度较差,而瓷器的烧成温度高,胎体基本烧结,敲击时声音清脆,硬度较高。 南宋 龙泉窑鬲式炉(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藏) 陶器不是中国独有的发明,考古发现证明,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相继发明了制陶术。但是,只有中国在制陶术的基础上又前进了一大步——最早发明了瓷器,在人类文明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崧泽文化 灰陶镂空壶(上海博物馆藏) 陶器有哪些种类? 陶器根据色泽可分为红陶、彩陶、黑陶、灰陶、白陶、釉陶等;根据质地可分为夹砂陶、泥质陶;按用途可分为炊器、盛器、日用器、祭祀器等。下面着重介绍按色泽分类的陶器种类。 裴李岗文化 红陶小口折扇双耳壶(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1、红陶 红陶即颜色呈土红色或砖红色的陶器,是中国最早的陶器品种之一。黄河流域距今8000年的裴李岗文化和距今5000年的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等遗存中的陶器,都以泥质红陶和夹砂褚陶为主。 2、彩陶 彩陶是用赭、红、黑等色绘饰的陶器,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彩陶花纹主要是花卉图案和几何形图案,也有少数动物纹,人物纹样较少见。 3、黑陶 黑陶即黑色陶器。黑陶的艺术性与彩陶不同,主要特征是造型端庄,线条优美,工艺难度比彩陶、灰陶高得多。黑陶的烧成温度达1000℃左右,有细泥、泥质和夹砂三种,其中以龙山文化细泥薄壁黑陶制作水平最高,有“黑如漆、薄如纸”的美称。 4、灰陶 灰陶指颜色呈灰色或灰黑色的陶器。在新石器时代早期裴李岗文化遗址中已经出现,仰韶文化、龙山文化时期都有一定数量的灰陶,特别是用于蒸煮的器皿,多为夹砂灰陶。到夏代(二里头文化早期),灰陶和夹砂陶则占据主要位置。灰陶是日常陶器中产量最大的品种,至今还有烧制。 5、白陶 白陶是指表里和胎质都呈白色的一种陶器。它是用瓷土或高岭土烧制成的,烧成温度在1000℃左右。白陶基本上都由手制,以后也逐步采用泥条盘制和轮制。白陶器最早出现于浙江罗家角遗址中,商代为其鼎盛时期。 6、印纹硬陶 印纹硬陶的胎质比一般泥质或夹砂陶器细腻坚硬,烧成温度也比一般陶器高,在器物表面拍印以几何形图案为主的纹饰。因其坚固耐用,绝大多数是贮盛器。印纹硬陶始现于新石器时代晚期,主要盛行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及福建、台湾、广东、广西等地。 7、釉陶 釉陶是器表施有低温铅釉的陶器总称,出现于西汉时期,唐、宋、辽时的三彩器即使釉陶的一种。铅釉陶的制作成功,是汉代制陶工艺的杰出成就。 大汶口文化 白陶双鋬鬶(山东莒县博物馆藏) 瓷器有哪些种类? 中国有着数千年辉煌的瓷器发展史,创造了璀璨的瓷器世界。通常我们以釉色作为划分瓷器的标准,纵观中国的陶瓷史,釉色的变化是贯穿其中的主线。不同历史时期各地瓷窑生产的瓷器产品,几乎都有自己的代表性釉彩品种因此,在瓷器家族中,我们常以色取瓷。 清乾隆 东青釉描金天鹅酒注(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1、青瓷 釉含铁量在1%——3%之间,釉色主要为青黄色或青绿色。主要品种有秘色、粉青、梅子青等。越窑、宋官窑、汝窑及龙泉窑等均已烧制青瓷闻名天下。 2、白瓷 白瓷是在青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釉料中的铁元素含量小于0.63%,就会烧制出来白釉。主要品种有卵白釉、甜白釉、象牙白釉等。著名的白瓷窑口有邢窑、定窑、德化窑等。 3、黑瓷 釉料中的含铁量在8%左右,主要品种有兔毫釉、油滴、玳瑁釉等。福建建窑烧制的黑釉最为出名,江西吉州窑的黑釉瓷也相当珍贵。 4、青白瓷 青白瓷又称影青瓷,含铁量0.63%——1%之间,故其釉色介于青白指间。江西景德镇窑是青白瓷的主要产地。 5、彩绘瓷 釉上彩,在烧好的素器上彩绘,再经低温烘烤而成。品种包括宋加彩、金加彩、五彩、粉彩、素三彩、珐琅彩、浅绛彩等。 釉下彩,在生坯上彩绘,施釉入窑高温烧成。品种有青釉褐绿彩、白地黑花、青花、釉里红、釉下三彩等。 釉上釉下彩结合的主要是斗彩,斗彩是一种将釉下青花和釉上彩色相结合,二次入窑烧成。斗彩的施彩方法主要是填彩和拼彩。 6、颜色釉 主要指明清时代景德镇烧制的品种,大致可以分为高温釉:霁红釉、郎窑红釉、豇豆红釉、霁蓝釉、翠青釉等;中温釉:孔雀绿釉、毡包青釉、矾红釉等;低温釉:胭脂红釉、瓜皮绿釉、黄釉等。 清康熙 郎窑观音尊瓶(台湾鸿禧美术馆藏) 战国 青黄釉条纹双系罐(上海博物馆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