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认识楷书笔法的一张清单

 颠倒兰亭序 2017-08-15

(笔墨/King 作品)

帮主:“楷书笔法对我们的影响深入骨髓。”

李唐以后,再无新体,不是因为伟大的劳动人民缺少想象力,而在于工具可以使用的方式几乎到达边界。所以只有在近世羊毫、生宣的盛行,才让书法又产生了一次革新。


关于楷书笔法,从源流到发展,再到问题,清单如下:


1.楷书笔法的发端,来自于隶书笔法的流变,比如一些汉简中出现了楷书的用笔形态。



2.字体的演变,更多的来自于实用,从隶书到楷书的演变,便是因为书写更加的便捷和简单。


3.楷书笔法之所以简单,在于将曲线变成了直线。没有了曲线,则绞转用笔失去了存在的意义,而绞转笔法因此更多的存在于隶书和草书当中,提按用笔成为楷书的主流,取代了绞转。

4.平直的点画使得线条边缘更加的简洁和规整,但这并不是唐人的专利,其实在王羲之时代,《何如帖·奉橘帖》中的楷字,便是新法诞生的依据,同时,王氏子孙的作品当中的楷字也出现了平直的线条。

5.线条平直以后,能够发挥毛笔特性的地方便在线条的两段,因此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当中对于线条两段的控制非常丰富,有大量的绞转用笔,但后人逐渐在弱化。


6.相比之下,绞转用笔较提按用笔更复杂一些,提按用笔只需要按下笔肚或提起即可,而绞转用笔就显得复杂的多。


7.线段两段的夸张为以后纯粹提按用笔的书风提供了基础,在王羲之相近的时代,魏碑作品就对线两段做出了更加夸张的表现。

8.魏碑中线两段和折笔部分的运用,彻底让绞转用笔失去了存在意义,为后世楷书的出现提供可参考的依据,也说明了提按用笔在民间实用书写中的广泛性。至隋唐,提按用笔获得了不可动摇的地位。

9.直至唐代颜真卿的出现,让提按用笔得到了“引人瞩目”(邱振中语)的地位,他对两端及折点的强调,不仅自出机杼,而且也吸收了前人“使转遗意”。


10.唐以前,绞转用笔是主流,唐以后提按用笔是主流。这是时代的主流,就像米芾大量的绞转用笔,也不能改变宋人以提按用笔为时代特色的趋势。

11.颜真卿的行书作品与楷书作品的用笔是有差别的,《祭侄文稿》中就有不少绞转用笔,而提按用笔并非是主流,这在于颜真卿站在山巅之上,往前看可窥见晋人堂奥;往后看,自己可以让山更高,以至于后人都很难越过。


12.提按用笔的快速普及,也让书法的路越来越窄,因为程式化的用笔让线条单调、点画僵硬,馆阁体的盛行与提按用笔是有关系的。

13.聪明的宋人,早早的意识到了这个问题,黄庭坚便通过小幅的抖动来增加线条的丰富性,米芾则悟道“八面出锋”与“刷字”来让作品更加丰富,八面出锋是绞转用笔丰富性的表现,而“刷字”则是对抗“中怯”的弊病,但即便如此,米芾书法中还是难以避免时代的影子。

14.提按用笔的盛行,使得唐代以后的草书大家屈指可数,因此绞转用笔可以保证草书书写的连续性,而提按用笔则难以达到“流而畅”的效果。


15.“草乖使转,不能成书”这是孙过庭对草书笔法的洞见,也是事实,而唐以后的1000年封建社会,仅有祝允明、傅山和王铎能够在草书上取得顶尖的成就,在于其明白避免提按和驻留用笔,而这些人的楷书作品仔细观察其源流,恰好都在学魏晋,这样看似乎找到了其草书成就的秘密之一。


——斯唔嗯·超的读书笔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