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群書治要卷三十七 孟子

 清醒4321 2017-08-15

  孟 子

  群書治要卷三十七

  梁惠王

  孟子見於梁惠王。王曰。叟不遠千里而來。亦將有以利吾國乎。孟子對曰。王何必曰利。亦曰仁義而已矣。王何必以利爲名乎。亦惟有仁義之道可以爲名耳。以利爲名。則有不利之患矣。王曰何以利吾國。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徵利。而國危矣。徵。取也。從王至庶人各欲取利。必至於篡弑。未有仁而遺其親者也。未有義而後其君者也。

  梁惠王曰。寡人願安承教。願安。意承受孟子之教命。孟子對曰。殺人也(原注無也字)以梃與刃。有以异乎。梃。杖也。曰。無以异也。以刃與政。有以异乎。曰。無以异也。以刃與政殺人無异也。庖有肥肉。廄有肥馬。民有饑色。野有餓殍。此率獸而食人也。獸相食、且人惡之。爲民父母行政。不免率獸而食人。惡在其爲民父母也。爲政乃若率禽獸食人。安在其爲民父母之道。

  齊宣王問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有諸。孟子曰。有之。曰。若是其大乎。王怪其大。曰。民猶以爲小也。曰。寡人之囿。方四十里耳。民猶以爲大。何也。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蒭蕘者往焉。雉菟者往焉。與民同之。民以爲小。不亦宜乎。臣聞郊關之内有囿。方四十里。殺其麋鹿者。如殺人之罪。郊關。齊四境之郊皆有關也。則是方四十里爲阱於國中也。民以爲大。不亦宜乎。設陷阱者丈尺之間耳。今陷阱乃方四十里。民患其大。不亦宜乎。

  公孫丑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言人人皆有不忍加惡於人之心也。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運之於掌上。先王推不忍害人之心。以行不忍傷民之政。以是治天下。亦易於轉丸於掌上也。所以謂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有乍見孺子將入於井。則皆有怵惕惻隱之心。由此觀之。無惻隱之心。非人也。無羞惡之心。非人也。無辭讓之心。非人也。無是非之心。非人也。言無此四者。當若禽獸。非人之心也。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端者。首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猶其有四體也。有是四端而自謂不能者。自賊者也。自賊害其性使爲不善。謂其君不能者。賊其君者也。謂其君不能爲善而不匡正者。賊其君使陷惡者也。

  孟子曰。矢人豈不仁於函人哉。矢人唯恐不傷人。函人唯恐傷人。巫匠亦然。故術技不可不慎也。矢。箭也。函。鎧也。作箭之人。其性非獨不仁於作鎧之人也。術使之然。巫欲祝活人。匠作棺。欲其早售。利在人死也。故治術不可不慎修其善者也。孟子曰。子路人告之以其過則喜。禹聞善言則拜。大舜又甚焉。善與人同。舍己從人。樂取於人以爲善。自耕稼陶漁以至爲帝。無非取於人者。取諸人以爲善。是與人爲善也。故君子莫大乎與人爲善。舜從耕於歷山及陶漁。皆取人之善謀而從之。故曰。莫大乎與人爲善也。

  滕文公

  陳相見孟子。道許行之言曰。賢者與民并耕而食。孟子曰。治天下有大人之事。有小人之事。或勞心。或勞力。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故治於人者食人。不能(本書無不能二字)治人者食於人。天下之通義也。勞心者。君也。勞力者。民也。君施教以治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