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上繁花似锦的大观园内,里面住着天真烂漫的红楼女儿们,好似人间的太虚幻境。实际上在繁华和烂漫的背后,这些貌似神仙似的姊妹,人与人之间却是冷漠与隔阂的,能护抛金兰的更是屈指可数。 凡是有智慧生灵存在的地方,当温饱和物质已经不是问题之后,随之而来的需求,就是形而上的、精神层面的东西了。 在人类的性别里,尤其是年轻女性,对形而上或心灵的东西需求更要强烈一些。如果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在当下社会里,对追星的狂热与痴迷,女孩子要更多一些。 所以有人说,男人是视觉动物,女人则是感觉的生灵。因此“蓝颜知己”这个词,最适合在“水做的骨肉”的这一群体里,对外寻找可倾诉的对象了,那么究竟什么是蓝颜知己呢? 蓝颜知己,她寻找的对象不是丈夫,也不是情人。而是居住在她精神世界和思想领域的那个人。他不一定英俊,也不一定要比她年长或幼,但他应该是成熟的、睿智的、善解人意的。 简单明了,如果不用概念式回答,应该是这样的:比朋友多一点儿,比情人少一点儿,一种微妙和朦胧的关系。 在《红楼梦》中,最有可能、有这种微妙与朦胧关系的,就是住在栊翠庵里待发修行,才华横溢又孤高自许的女主持妙玉与贾府里的贾宝玉两人的关系了。 妙玉虽然在《红楼梦》金陵十二钗排行榜中排行第六位,应该算是比较靠前的了。但她在整部《红楼梦》里出现的次数和场面并不多,她和宝玉是在何时何地开始认识与交往的,红楼梦里也没有交代。 但在众多姊妹面前,两人在众目睽睽之下,你来我往的神交,却让人过目不忘,回味无穷。 刘姥姥二进贾府,贾母领刘姥姥和众姊妹游历大观园,来到拢翠庵。身为主持的妙玉招待完众人后,便拉着林黛玉和薛宝钗单独到耳房内另行款待,请看原著第四十一回: 那妙玉便把宝钗和黛玉的衣襟一拉,二人随他出去,宝玉悄悄的随后跟了来。只见妙玉让他二人在耳房内,宝钗坐在榻上,黛玉便坐在妙玉的蒲团上。妙玉自向风炉上扇滚了水,另泡一壶茶。宝玉便走了进来,笑道:“偏你们吃梯己茶呢。” 二人都笑道:“你又赶了来食茶吃。这里并没你的。”妙玉刚要去取杯,只见道婆收了上面的茶盏来。妙玉忙命:“将那成窑的茶杯别收了,搁在外头去罢。”宝玉会意,知为刘姥姥吃了,他嫌脏不要了。 这里描写得蹊跷,名誉上被邀请的两个主要的女子客人都不会意,却只有这个跟帮来蹭茶喝的男孩会意,看起来这样的神交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 再看下面的一段,原文道:……妙玉斟了一礄与黛玉,仍将前番自己日常吃茶的那只绿玉斗来斟与宝玉。 刘姥姥用过的杯她都嫌脏,难得她用过的杯,宝玉就不嫌她脏吗?难道这时的宝玉就不会意了吗?看起来两人品茗不知已经有第几回了吧! 宝玉有了个会意的知心朋友,却在众人面前还卖起乖来,请看原著: 宝玉笑道:“常言`世法平等',他两个就用那样古玩奇珍,我就是个俗器了。”妙玉道:“这是俗器?不是我说狂话,只怕你家里未必找的出这么一个俗器来呢。” 妙玉的言外之意无非就是,难道你还嫌我俗,难道我配不上你吗?如果你嫌我俗,你和你家更俗了,就连你的女友更俗,——后文她贬低林黛玉也是一个大俗人原因可能就在这里。 这时宝玉更会意了,马上话锋一转,褒奖起来:宝玉笑道:“俗说`随乡入乡',到了你这里,自然把那金玉珠宝一概贬为俗器了。”妙玉听如此说,十分欢喜。 接下来高兴的妙玉,表面上看似调侃宝玉,实则两人是在神聊,请看原著: 遂又寻出一只九曲十环一百二十节蟠虬整雕竹根的一个大ニ出来,笑道:“就剩了这一个,你可吃的了这一海?'宝玉喜的忙道:“吃的了。” 妙玉笑道:“你虽吃的了,也没这些茶糟踏。岂不闻`一杯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饮牛饮骡了'。你吃这一海便成什么?' 说的宝钗,黛玉,宝玉都笑了。妙玉执壶,只向海内斟了约有一杯。宝玉细细吃了,果觉轻浮无比,赏赞不绝。 以下是两人的对话,你以为是真得吗?那就大错特错了。两个小儿女的话,千万别当真: 妙玉正色道:“你这遭吃的茶是托他两个福,独你来了,我是不给你吃的。” 宝玉笑道:“我深知道的,我也不领你的情,只谢他二人便是了。' 妙玉听了,方说:“这话明白。” 真得像她说的那样,独你来了,我是不给吃的。 看过《红楼梦》的人都知道,在第五十回,赞红梅花联诗时,由于贾宝玉作诗落第受罚,寡嫂李丸让宝玉到栊翠庵与妙玉索要红梅花。宝玉深知大家的意思,也不推诿。 有人想派人陪宝玉同去,这时黛玉出来说,只有宝玉自己一个人去,方能取回,如果有外人在,反倒要不来了。看起来,他们两个人的关系,妙玉以为除她之外别人都看不出来,实际上她的那点儿小心思,别人比她还清楚,只是没人愿意点破罢了。 下面这一段,便是妙玉讽刺林黛玉为俗人的过程了。我们都知道,林黛玉是何等的清高,在这里妙玉偏要说她俗,除了有意抬高自己外,可能也有吃醋的成分在里面吧。 黛玉因问:“这也是旧年的雨水?' 妙玉冷笑道:“你这么个人,竟是大俗人,连水也尝不出来。这是五年前我在玄墓蟠香寺住着,收的梅花上的雪,共得了那一鬼脸青的花瓮一瓮,总舍不得吃,埋在地下,今年夏天才开了。我只吃过一回,这是第二回了。你怎么尝不出来?隔年蠲的雨水那有这样轻浮,如何吃得。” 黛玉知他天性怪僻,不好多话,亦不好多坐,吃完茶,便约着宝钗走了出来。 按理说发展到这里,本段故事应该结束了吧,我们的曹大师却继续写了下去: 宝玉和妙玉陪笑道:“那茶杯虽然脏了,白撂了岂不可惜?依我说,不如就给那贫婆子罢,他卖了也可以度日,你道可使得?” 妙玉听了,想了一想,点头说道:“这也罢了,幸而那杯子是我没吃过的,若我使过,我就砸碎了也不能给他;你要给他,我也不管你,只交给你,快拿了去罢。” 宝玉笑道:“自然如此,你那里和他说话授受去,越发连你也脏了,只交与我就是了。” 妙玉便命人拿来递与宝玉。宝玉接了,又道:“等我们出去了,我叫几个小幺儿来河里打几桶水来洗地如何?' 妙玉笑道:“这更好了,只是你嘱咐他们,抬了水只搁在山门外头墙根下,别进门来。” 宝玉道:“这是自然的。”说着,便袖着那杯,递与贾母房中小丫头拿着,说:“明日刘姥姥家去,给他带去罢。”交代明白,贾母已经出来要回去。 妙玉亦不甚留,送出山门,回身便将门闭了。不在话下。 以上这段文字,在整部《红楼梦》中,是颇受争议的话题了。对妙玉的批评也大多来源于此,但不管怎么说,只有贾宝玉对她的做法是理解、认可和包容的,这也可能只有蓝颜知己能够做得到吧。 熟悉《红楼梦》的读者都知道,和贾宝玉同一天生日的,在大观园里就有好几个,如平儿和邢岫烟,而且邢岫烟还是妙玉的“他乡遇故知”。但是,就在生日这天,除了贾宝玉之外,还有谁能收到一个红尘之外的女子,送来的红色生日贺卡呢! (在《红楼梦》第80回后,还有贾宝玉观看妙玉和惜春下棋时,妙玉的紧张、不知所措;月光下贾宝玉与妙玉共赏黛玉的琴声。因为不是曹公的原著,这里就不在赘述了。) 被迫带发出家修行的妙玉,外表是冷峻坚毅的;内心深处却是热烈而奔放的,甚至比林黛玉的要求更强烈些。林黛玉与贾宝玉每次闹出了事情,都是等待和被动的。 而妙玉几乎都是主动寻找机会与宝玉接近的。因为这些就能说是妙玉的不自重和所犯错误吗?有的封建卫道士们,说她违背了佛家修行的初心,是假清高。 要知道,妙玉是三岁时,是被迫出家的,实际上她是与林黛玉几乎一样的出身和家庭背景的。出来贾府的她,十八岁,正当豆蔻年华。“哪一个少年不钟情,哪一位少女不怀春”。 要知道,我们的妙玉小姐,受当时的环境和身世的限制,怀春也只能是默默的、偷偷的事情,难道这不是对人性的一种压抑和摧残吗!——妙玉心里清楚,和宝玉只能是谈理想,谈人生,不可能再会有别的想法和奢求了。 在这种环境和情形之下,要想获得形而上、较高层次的精神生活,那就只能是交个蓝颜知己了。 在蓝颜面前,能让她仿佛是一湾静水、一弯新月、一帘幽梦。 在蓝颜面前,能让她忘记俗世的劳累与倦怠,仿佛又回到了少女时的模样,如出水芙蓉,挺秀俊美。 在蓝颜面前,一个能缓缓地倾诉、一个能静静地聆听。然后能得到欣赏与赞美,能让她焕发自信与活力,重新鼓起生活的勇气,再勇敢地面对这纷乱复杂的世界。 冰雪聪明、孤高自许的妙玉小姐,面对这位蓝颜知己,——原来“腹内草莽、不通世务、怕读文章”的贾府宝二爷,不知道能为她做到多少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