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杨向阳:如何在高冷行业,投出350倍回报? | 大佬说

 AndLib 2017-08-16



作为中国最早期的天使投资人之一,他和著名天使投资人徐小平、蔡文胜共同创办中国天使会。但不同的是后者的投资大都在IT、互联网,而杨向阳的投资方向则显得“高冷”——生物医药和高新技术。如何在冷门行业投出350倍回报?希望这篇文章对你的投资/创业有所帮助。

天使茶馆编辑作品



最近创投圈有一个很怪的现象,不论创业者还是投资人,大家都扎堆在个别热门的投资领域:共享经济、VRAR、消费升级、人工智能...等等。


咱们以消费升级来举例。什么叫消费升级?往哪里升级?买一双5块的袜子变成30块钱买一双袜子叫做消费升级吗?6000块钱一平米的房子装修一下卖到20000块钱就叫消费升级吗?我还没有看到消费企业做消费升级真正成功的。


消费升级这两年非常热,我跟人聊天问他做什么,都说在做消费升级,对创业者来说还是很好玩的,特别是投资者。但他们成绩很大我也不敢批评他们,我问他们投什么,他们说投消费升级。


我看不出投资者本身懂消费升级、什么是消费升级,这是非常重要的问题。


中国从改革开放,到互联网,再到移动互联网,短短三十年,几乎经历了发达国家300年才经历的变革,在这个大背景下,这么短时间内涌现出的一大批知名企业家或投资人,很多人小时候受到的还是农耕文化的熏陶,几十年后却被迫在信息化社会作判断:我们应该怎么判断那些新潮概念的好坏?怎样评价商业模式的优劣?怎样不落伍于那些本身就在信息化时代长大的年轻人?


对我而言,作出投与不投的判断最基本的一条,是这个项目是不是符合商业的本质。



1.

回归商业的本质


公司是什么?公司是一个盈利的组织,所以不管你创什么业,这个企业一定要能盈利。怎么才能盈利,就是你提供的服务也好,提供的产品也好,你卖出去以后,一定要能大于你的投入,这个时候才能产生盈利。


但对于不同的产品,所能有的盈利时间也是不一样的。比如生物医药,可能在纳斯达克上市的十家企业里,有九家是不盈利的。为什么大家对于暂时不会盈利或者很长时间都不会盈利的企业还是会给比较高的估值,还是要求去投资它,那这个就是它本身有它的价值所在。


比如说它做了一种药物,可能对癌症有一个特殊的疗效,但是需要时间去证明它,这样就会有很多人去买这个未来,去买这个希望。


无论如何,它未来一定要能创造价值,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一家在纳斯达克上市的公司,假如它的三期临床失败,或者四期临床失败,在一天内它的股价可以从一千块钱掉到10块钱,那就是说,大家认定,这个事情失败了,未来不可能给大家赚钱。


那么我们来看腾讯,为什么早期的时候,那么多的投资人都不投它,因为看不清楚它未来的盈利模式,那么这种企业是一种比较有趣的现象,它是一种真正模式上的创新,在今天我们没法理解这种模式的未来,但是它似乎又有未来,这种未来是什么,大家还不清晰,但是这个时候也有投资者去投这类企业,而这些投资者就是看到了未来。


再看团购,其实在当初没有一家团购是赚钱的,但是大家还是相信它会赚钱,打到最后没法谁都赚钱,也可能只是一家能赚钱,那这个时候聪明的基金就会去猜哪一家能赚钱,就往这一家去投,真正把这家投出来以后他就成功了。

所以模式上的创新,它是一种蛮特殊的情况,那在这种情况下,你要能够去说服投资者,或者找到你的支持者,这其实往往需要花很多功夫,但是这一类企业最终还是要赚钱的。


比如亚马逊,从97年上市一直都不赚钱,但是这几年开始赚钱了,但是为什么一直都不赚钱,美国的这些投资者还给它很高的估值,并且持续不断地有资金的流入?原因在于它的收入没法cover它当期的投入,那这个时候就要看投入在什么地方,它的投入是不是在为它未来的价值作回归,未来是不是能够赚钱,这件事情显然是可以推断出来的,所以亚马逊这几个季度就一直在赚钱。


所以说商业的本质是不会变的,未来的企业一定是盈利的企业,没有一个企业能够靠一直融资去发展,绝对不能靠一轮一轮的融资支撑下去,那样是不可能的。


那么我们靠什么东西来盈利,怎么来判断这件事情?


最主要的问题就是说,你做任何一个领域,首先要想一想你要做的这件事情有没有市场,不管做什么,首先要考虑的是做一个有市场的事情。


第二判断这个市场是不是足够大,打破时空概念地域限制等。


第三是规模的扩大和投入的扩大是不是一个线性关系,这种生意也不是一个好的生意,比如房地产是一个很赚钱的生意,但是你下一次还是需要去买地,你同意需要花这么多的成本,这种生意的收益和边际的投资没有产生一个很好的关系。


大家千万不要认为现在是一个冬天,冬天过去了就是春天,这是一个常态。

在这种情况下,要回归到本质,去做一个盈利的企业,市场规模够不够大,投入和产出是不是呈线性相关关系,最后就是你有没有壁垒,你能做,别人是不是也能做,别人是不是能比你做得更好。



2.

创业没有秘籍,想清楚这三点


任何一门武功背后没有什么秘籍,它需要扎实的基本功。创业也一样,不要想太多,想三点:你的顾客是谁?你能给顾客提供什么价值?你提供的这种价值有没有钱赚?


创业一定要有眼界。所谓眼界,对你从事这件事情横向的东西要多看,多了解;要看看整个这个世界是不是已经有很多人在做了,为什么别人十年二十年,很大的科研能力,只能做到这个程度,为什么你觉得你就能做到更好?或者说,你已经做到的事情是不是真正做到了?再者,就是你已经做到的东西会不会有人马上替代你,会比你做的更好。


创业,是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没有好与不好。你为了这种生活方式的选择,就必须有取有舍。你放弃一些事情的时候,也会得到很多。所以,对于年轻人创业我是持一种乐观、支持的态度。最起码是一种不同的人生经历。


创业成功蛮不容易的,你定的目标越大越不容易成功。创业的目标更是一种选择。挑战就在于你自己的取舍和判断,祝福所有创业和预创业的小伙伴。


其实,创业和资本没有什么寒冬。资本一直都在那里,他们就是在找自己心目中的好项目。而疯狂和泡沫只会是一段时间,更多的是平平淡淡。



3.

有用、有趣、有态度、有意义


就我而言,上面的几点只是判断的基本逻辑,我认为完美的项目还应该做到下面这三点:


第一,它要有用,做一件事做一个产品最起码得有用。单纯有用不一定就能够成功,或者说往往不成功,因为这个时代这个社会有用已经过时了。可以说现在市面上提供的产品都是过时的状态。


有用并不足够,有用的范围很宽很广,但是我们做事情的首要元素就是有用。


第二,有趣。这件事可能看起来没有什么用,但是很好玩很有意思,做这件事有趣或者成功的驾驭。怎么做到有趣?自己本身是一个非常没趣的人,自己本身不知道什么是趣,怎么能做到有趣,所以要做到有趣还是要跟人文找答案。


第三,有态度。有态度就是你要自己的价值主张,我要可持续发展、我要人道主义。


有用有趣有态度这几个层面如果创业者做到的话是非常好,比如制药行业,我是做药的就是做好药治病救人,这句话每个人说都是一模一样,但是它作为一种态度的时候就不一样。比如说突然有一个项目大家讨论要不要生产一种药,这个要讨论吗?要讨论。


全世界只有500多亿人,做这个药研发费可能几亿,一年销售可能几百万。做还是不做,这个时候你的态度就起作用了。


做药要治病救人这就是态度,它有一种价值主张。你做出一个好的技术好的市场赢得很大市值的时候,如果没有好的态度,会不会成为一个好的企业?


这个问题可以反过来看,如果千百万人都要用你学习和搜索的时候,搜的乱七八糟,一搜就带坑里去了,这些企业赚再多钱,你也有用也有趣,但是你的态度你的社会承担呢?


对一个产业有用有趣有态度,这几件事,最起码要达到一条,达到两条的时候已经是非常好的企业了,达到三条的时候是完美的,但是没有完。


最后一条,要有意义。对人和社会要有意义,最起码是无害的。


所以我觉得这是基本的原则,它是一个大纲,这个底线要无害,有用有趣有态度,有的跟人文相关的一些事情,所以今天借着朱波的主场和这么多的创业者,我想可能我的职业生涯还有几年,在我的职业生涯里再去做一些事,所以我想跟大家分享,我们现在应该要花一定的时间去靠近靠近人文,比如我们应该少看一些朱波他们的演讲、PPT,它只是愉悦了你的口语,它是没有用的。


产品开发也好企业管理也好,你思考很痛苦行进很艰难的时候,你不如去读一首诗歌,你不如听一首音乐,你不如读一本哲学或者看一场电影、走一走,真正的学习探索的走一走。


一个人真的要谦卑要身体力行的学习然后形成自己的认知,然后形成自己的独立思考有自己精神的时候,你才能真正成为自觉的人。你自己不能成为自觉的人的时候,你怎么作出伟大产业伟大的企业,这是不可能的。


但是,你坚持走这条路的时候,你也有价值观的方向,也有可能死在这条路上。


我看见在现在以及不远的未来中国的企业、年轻的企业包括全世界的企业如果没有人文的精神、如果没有自己的态度、如果不以价值观为导向去做有用有趣有态度的事情我觉得是违背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