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虹口的土地上 写满了老故事 走在大街小巷 十步之内必能邂逅一座百年老建筑 演绎着浓浓的老上海风情 有人说,虹口的气质里 藏着文人墨客的书香 鲁迅、瞿秋白、郭沫若、叶圣陶等 现代文学界的泰斗 都曾在虹口长期工作生活 当然更重要的是 虹口的风景里 随便兜一兜,处处是情调 鲁迅公园、山阴路、多伦路、甜爱路 人文古迹,园林会馆,各具风情 虹口的美,常看常新 老底子上海人一生至少去三次 小辰光留恋鲁迅公园的游船 恋爱后和心爱的人牵手走过甜爱路 年老后在山阴路、多伦路上乘风凉 在虹口,有一种适意,叫鲁迅公园 对很多老虹口人来说,鲁迅公园太熟悉不过了,可以说这里的每一条道路都丈量过,每一个角落都转悠过。生命中许多记忆,散落在了这里。 鲁迅公园,原名虹口公园,位于虹口区四川北路甜爱支路280号,占地面积为28.63万平方米,是上海主要历史文化纪念性公园和中国第一个体育公园。 多少虹口人的童年里,都有在鲁迅公园划船的记忆。波光粼粼的水面上,小船儿洒下一路欢声笑语。 现在如果你去鲁迅公园,会发现那里就是老年人活动中心。哪怕是最炎热的夏天,绿油油的树下、道路旁,依然有老人们休闲的身影。 ▲在湖边木椅上聊聊天 ▲在走廊的石凳上下盘棋 ▲在树荫下跳舞 在上海的夏天,走进鲁迅公园 仿佛进入了一个天然的大空调 将暑气都关在了园外 移步换景,一步一景,一园之内 看不尽江南的四季颜色 ▲凉亭倚翠 ▲小径通幽 ▲假山巍峨 ▲铸铁路灯 鲁迅纪念馆 鲜明的白色墙面,朴素的青灰色瓦顶,马头式山墙,绦环式镂空柱廊栏杆,毛石勒脚,具有浓厚的绍兴民居风味,这便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鲁迅纪念馆了。 鲁迅和虹口的渊源颇深,生命中的最后10年就是在虹口度过的,馆内陈列品重点表现了鲁迅这10年间的社会活动和文化生活。 温馨提示: 1、鲁迅纪念馆向全社会免费开放 2、开放时间为9:00—17:00(16:00停止进馆,周一闭馆) 世界文豪广场位于鲁迅纪念馆前树林里,是鲁迅公园整修时新建的一道亮丽的世界人文景观,雨果、但丁、普希金、高尔基等十大文豪的全身雕像或站、或走、或坐。 十大文豪的名字头条菌倒知道,不过塑像却是第一次见。在高大梧桐、樟树掩映的地面上,每个人的左脚边都冠有其名和生卒年份,逐个相认,拍照留影也是乐事一桩。 1929年,鲁迅公园就有了全上海最早的沙滤水饮水器,喝口沙滤水在当年可是最时髦的事儿啦,现在的饮水器也恢复了其沙滤水功能。头条菌看到不少阿姨爷叔都在接水喝,那一口沙滤水的味道,侬还记得伐? 都说鲁迅公园的樱花惊艳,但这个季节的荷花同样有看点。头条菌去的时候满池塘的荷叶,颇有“接天莲叶无穷碧”的气势。 掩映在荷叶下的花骨朵还是含苞待放的娇羞样,盛开的时候一定美如画,千万别忘了来赏荷花。 这座纪念钟是于1984年庆祝中日青年友好大联欢时建造,电子钟长、宽、高均为1.8米,外圈上下两端有约0.2米宽的缺口,使钟体呈“中”字形,钟座上还有中日友好协会会长王震的题词:“中日青年世代友好”。 你绝对想不到,作为百年园林的鲁迅公园,还有这样一抹浪漫的时尚气息,就是这棵由法国奢侈品设计师MathieuTour-naire设计的“爱情树”,成为恋人们向往的爱情圣地。 如今的虹口也是越来越浪漫,上海的小年轻们不仅可以牵手逛逛甜爱路,往爱情邮筒里投递一封情书,还可以在这棵“爱情树”下许下约定。 几年前的改造让鲁迅公园焕然一新,其中最大的亮点之一就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了 5%的市民活动区域面积,包括一条全长430米的“环山”塑胶健身步道。 里面还要不少健身设施为附近的居民提供了锻炼好去处,炎炎夏日不要只呆在空调房里,到有山有水的公园里活动活动筋骨,更有助于身体健康。 在虹口,有一种低调,叫山阴路 山阴路,原名施高塔路,长度仅500米左右,20世纪二三十年代兴建的里弄住房和花园住宅却占了90%以上,堪称“活的上海近代民宅博物馆”。 盛夏时节,走在这条小马路上根本感受不到烈日的威力,两边梧桐树的树冠合拢成一道道绿色的拱门,遮天蔽日,好不清爽。 山阴路也是低调的出奇,深埋于虹口区商业中心的诸多大楼后面,愈发显得幽深静谧,谁能想到这里还藏着14处名人故居、9处历史遗址、18处优秀建筑。 当然最有名的当属鲁迅故居。就在山阴路132弄大陆新村9号,鲁迅度过了生命中最后四年半的时光,卧室窗边的日历永远停留在这位大文豪逝世的日子:1936年10月19日。 说到鲁迅先生的晚年生活,自然也少不了位于山阴路和四川北路交界处的内山书店,由日本友人内山完造开设。那时鲁迅常到这家书店购书、会客,并一度在此避难。 很难想象,这样一条幽静的马路,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却是一块秘密的红色根据地。茅盾、瞿秋白、沙汀等文化名人都在这里留下过足迹。 如今这些名人往事早已湮没在幽深街巷的烟火生活中,饭菜的香味从里弄里飘散出来,穿着背心的老人坐在门口聊天,小小的店面挤满了熟客……这就是山阴路上的夏天,最平常的样子。 都说关于味道的记忆才最深刻,头条菌在山阴路上找到了两家小吃店,门面不大,简单朴素,却多了几分容易亲近的气息,也许能够让你记住山阴路的味道。 万寿斋 推荐:小笼包、三鲜馄饨、冷面、冷馄饨 地址:山阴路123号 人均:17元 广德香 广德香这家店专卖盐水鸭,鸭子是崇明草鸭,切开刹那就能闻到诱人的香味,肉质鲜嫩,很有嚼劲,还有搭配的卤水,咸度也是刚刚好。夏天买回家啃啃,嘬一口小酒,生活乐淘淘。 推荐:盐水鸭、盐水鹅、鸭爪、鸭肫 地址:山阴路229弄1号 在虹口,有一种腔调,叫多伦路 多伦路,修建于1912年,起初只是宝山县一条荒芜冷僻的小河浜,后有一个叫窦乐安的英国传教士买下这片土地,填河造路,招商引资,所以这条路以前便叫窦乐安路。 就是这条不过550米的小街,记录了上海这座东方大都市的历史变迁,正所谓“一条多伦路,百年上海滩”。 多伦路是值得慢慢逛的地方,鲁迅、茅盾、郭沫若、叶圣陶、丁玲等文学巨匠曾在此“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让这条马路有了“现代文学重镇”的美称。 而名闻遐迩的孔祥熙公馆、白崇禧公馆、汤恩伯公馆等遗址,更使得多伦路成为海派建筑的“露天博物馆”。走在多伦路上,老上海的万千风情扑面而来。 多伦路上还有一座美术馆,风格现代化,为这条文化名人街增添了全新的时代内涵,成为当代艺术国际化交流的平台。这里时常会有免费的画展设计展等,有兴趣的童鞋可以来陶冶一下情操。 青砖红柱,飞檐挂角,乍一看还以为是一幢中国宫殿式建筑,但它其实是一座基督教堂,内部依然保持着拱形的教台,斑斓的天窗,这样奇特的中西合璧风格极其具有上海的风情。 这里还耸立着一座夕拾钟楼,名字来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整幢钟楼用花岗石砌成,暗红色的墙和悠然的钟声,熏染出多伦路独特的文化气质。 多伦路逛累了,不如到“老电影咖啡馆”小憩。灰色砖墙,拱门,卓别林的雕塑,远远看着就很吸引人。里面摆设了各式老物件,有留声机、老影星的照片、好莱坞电影封套等,充满了二三十年代的老上海的摩登气息。 当夜幕降临,多伦路的华美更显得耀眼,这是一份岁月积淀过的优雅。盛夏的晚风幽幽地拂过,风中仿佛都是周璇的歌,志摩的诗。 在虹口,有一种浪漫,叫甜爱路 比起斜对面的多伦路,甜爱路显得格外小巧和羞涩,它没有轰轰烈烈的过往,一切都是那样的静谧和清新。 甜爱路两边是高耸入云的水杉,在夏日愈发的茂密,撒下一树的浓荫,窄窄的马路,不高不矮的围墙,确实很适合恋人们甜甜蜜蜜地漫步。 在甜爱路的路口,设有一只特别的邮筒,叫爱心邮筒,从这座爱心邮筒投出去的每一封信函,都将被盖上一枚英文爱的邮戳。 甜爱路上的日子走得比别处慢些,让人回到了从前“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的岁月里。 往前走,便是由邮筒、邮戳和道路两侧28首中外著名爱情诗篇组成的“爱情墙”,漫步在这条绿树成荫的道路上,甜蜜的气息陡然剧增,浪漫的味道油然而生。 甜爱路的另一面,是一片红砖墙,一批涂鸦艺术家们,用他们的巧手在墙上描绘出各种种样的图画,为这条不长的小路增添了几分童趣与美妙。 “走过甜爱路,会甜一辈子”,在这条小小的马路上,你总是忍不住相信,那些长长久久一辈子的约定都是真的。 虹口的美 你看懂了几分 你与虹口又有怎样的故事 欢迎给头条菌留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