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华民俗:清明节的习俗

 秦岭之尖 2017-08-16

清明节是中国传统节日,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是最重要的祭祀先人的节日,也称祭祖节。清明节、七月十五的中元节、十月初一寒衣节是三个祭奠先人的日子。中华民俗:清明节的习俗

清明最早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其演变成纪念祖先的节日与寒食节有关。寒食节期间的习俗主要是禁火、冷食和祭扫坟墓。古时候,家人去世时,只挖墓坑安葬,不筑坟丘标志,祭祀主要在宗庙进行。

后来在挖墓坑时还筑起坟丘,将祭祖安排在墓地。战国时期,到墓地祭祀之风逐渐浓厚起来。唐代,不论士人还是平民,都将寒食节扫墓视为慎终追远的节日,由于清明距寒食节很近,人们还常常将扫墓的时间延至清明。

宋元时期,清明节取代了寒食节,扫墓等仪式多在清明举行。 扫墓俗称上坟,祭祀先人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在清明节扫墓。

按照古时候习俗,扫墓的时候,人们要携带食物、果品、纸钱等物品,将食物摆在在亲人墓前,焚化纸钱,为坟墓培新土,然后叩头行礼祭拜。

此外,清明上坟通常都要到郊外去,在祭奠先人的同时,郊外踏青也是放松的一种方式。因此,清明节也被人们称作踏青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