狙击手给人的映像就是,穿戴吉利服、拿上狙击枪、隐蔽在8百米外射出子弹。你们见过有人使用没有狙击镜的狙击枪,在500米内的距离击杀敌人,用了436发子弹确击杀了214人,平均2发子弹一个敌人,这样的击杀效率就是芬兰的“白色幽灵”西蒙海耶(世界头号狙击手,击杀846人)估计都没有这么高的效率,曾经有人把他的效率和二战飞行员马尔塞尤相比,击落1架敌机平均只须15发弹药,10分钟击落8架敌机,1天击落17架敌机,1个月击落54架敌机。 张桃芳 张桃芳,出生于江苏省兴化市, 19岁时自愿参加志愿军,1952年随部队抗美援朝,他在实战中训练,在实战中成长,半年多的时间就已经成为一个“神枪手”(当时中国军队里没有狙击手这个词)。从世界各国狙击手的成长经历来看,一个优秀的狙击手出了勤奋以外还需要那么一点点天赋,而张桃芳确实拥有这种天赋、有对枪的爱好、拥有勤奋,他就和西蒙海耶一样是一个天生的狙击手。 张桃芳 张桃芳创造狙击神话的地名叫“上甘岭”,1953年的上甘岭,是三方军队的焦点,也是全世界的焦点。志愿军在重型火力上处于绝对弱势,美军运用飞机、火炮对志愿军的阵地进行打击的同时,对我军的补给线进行封锁,士兵的食物短缺,水源被切断,上甘岭阵地的平面被燃烧弹、重磅炸弹消除了3CM,士兵每天进水数量不到0.5L(人断水一天就已经接近死亡),如果有人看过《上甘岭》这部电影,就知道他们那0.5L水怎么来的。在这种作战环境下,志愿军让前沿阵地所有士兵游动作战(游击战术的创新打法)对敌人进行“猎杀”性攻击,同时在阵地前沿开挖坑道、建筑临时反坦克炮阵地等战术活动。 张桃芳 张桃芳就在这种环境、这种战术下用一把老式的M1944马步枪(没有狙击镜),艰难战斗了32天,后勤补给线被敌人火力控制,弹药必须节约,每射出一颗子弹都必须慎之又慎,就这样张桃芳用了436发子弹射杀了214人。当时志愿军对战果申报相当严格,其规定目标被击中倒地15分钟后没有在进行移动算为击毙,同时要有两名战友看到,方可记录上报。后来“上甘岭”被美军叫做“狙击之岭”,而几年后对手知道张桃芳这个名字,他就成为了“狙击之岭”的代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