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台回复“晚安”,送你一个小惊喜 来源丨养育男孩(ID:breedboy) 01 这世间,有很多父母觉得: 自己强势一点,就能逼着孩子自信勇敢起来。 所以,常常会看到恨铁不成钢的父母指着孩子的脑袋大骂着。 殊不知,结果让孩子变得更加懦弱可欺。 那天,我带儿子在广场玩,他一到那边就是四处跑,看能不能找一个小伙伴玩。 但是常常很难融入,因为早到的小伙伴都已经玩在了一起。 他就在边上看着,有时幸运地碰到一个新到的孩子,也许就能一起玩耍了。 那天,有两个男孩在滑滑梯玩着拼插的汽车。 一个5岁左右的男孩就走了过去,问: “能不能跟你们一起玩?” 其中穿蓝色衣服的男孩霸道地说: “不行,这是我的” “我想跟你们一起玩。” “不行,你走开” 这个孩子就走了,刚好他妈妈看到他垂头丧气的样子,然后就开始骂了。 “又怎么了?” “他们不跟我玩。” 孩子小声地说着。 “为什么你总是跟我说别人不跟你玩,为什么你就找不到朋友?” 说得急时还用手指指着孩子的头,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模样。 “你以为外边的人会像你奶奶那样,把你当作宝贝一样捧着吗?” “你为什么不去跟他们说说,你想跟他们一起玩。你为什么不说? 然后她还低下头,在孩子的耳边说了教他去找小伙伴的话。 孩子全程没有吱声,就是低着头听妈妈教训。 最后,急得冒火的妈妈给了他一个选择题: “是选择去玩,还是现在就回家?” 孩子犹豫了一会儿,又跑向了孩子群。 这次他就在一旁看着那两个孩子玩,也挺好的。 我能感觉到妈妈爱子心切,但是她的焦急和不闻不问,让孩子平白挨了一顿骂。 我实在忍不住,跟她说了一句: “其实,您孩子刚刚跟那几个孩子说了‘我想跟你们玩’,但是那两个孩子没有同意。” 她听到后很惊讶,觉得错怪了孩子。 因为她骂孩子就是觉得孩子胆子小,不敢说,想逼他勇敢。 妈妈的主观判断,往往影响着自己对待孩子的态度。 很多时候,就因为父母觉得孩子如此,就必如此,而没有细致入微的观察和站在孩子角度考虑。 在那挨批评的瞬间,受了委屈地孩子往往不知怎么辩白,反而让妈妈更觉得他胆小不争气吧。 而妈妈这样强势的爱,只会让孩子真的滑向自卑胆小。 02 孩子的自信,来源内心的安全感和自我认同感。 而在最初的成长时期,父母的信任会让孩子搭建自信的基础。 但现实是: 很多父母喜欢主观臆测孩子的行为,有时不相信孩子,而只相信自己的观念。 曾看到一个故事: 一个作家爸爸在家写稿时,他4岁的儿子吵着要他陪。 爸爸很烦,就将一本杂志的封底撕碎,对他儿子说: “你先将这上面的世界地图拼完整,爸爸就陪你玩。” 过了不到5分钟,儿子又来拖他的手说: “爸爸我拼好了,陪我玩!” 他很生气: “你想要我跟你玩可以啊,但如果你说谎话就要挨打的,怎么可能这么快就拼好世界地图!” 儿子非常委屈: “可是我真的拼好了呀!你来看看就知道了。” 他一看,果然如此,心里打起了鼓: “不会吧?家里出现了神童?” 他非常好奇地问: “你是怎么做到的?” 儿子说: “世界地图的背面是一个人的头像,我反过来拼,只要这个人好了,世界就完整了。” 父母有时是没有顾及孩子,而只是顺着自己的意愿行事。 叶圣陶先生曾在文章里面写的一段话,他模仿他的女儿口气来说: 不管是什么食品,你们高兴的时候,即便是粘韧难以消化,也同喂猫狗一般给我们吃了。 我们所需要的营养料,你们反而不给,你们觉得没有意思。 不管是什么衣物,你们以为 可以装饰你们的小玩偶的时候,便是笨重累赘的,也给我们穿了戴了。 我们所需要的是轻暖舒适的服饰,你们不给,你们不喜欢。 你们喜欢赌博,就给我们一副纸牌,叫我们照样下去,这就是你们所给予的玩具。 很多时候,我们藉由“管教孩子”为名。 把自己不喜欢或是看不惯的东西,发泄在孩子身上。 美其名为“对他好”,却伤害了孩子。 这样的教养下,孩子往往变得暴躁多疑,缺乏安全感,有时否认自我。 哪里有让自信生根的土壤呢? 03 不管孩子是挨了批评,还是被人否认,父母一定要站在孩子的身边给孩子信任和支持。 而不是用那强势的语气和态度,指责孩子的不足,逼迫孩子去自信勇敢。 曾看过一个感动的故事: 有位妈妈每次参加家长会,幼儿园的老师总会跟她抱怨: “你的孩子有多动症,在板凳上3分钟都坐不了。” 回家的路上,儿子问老师说了什么。 她鼻子一酸,差一点落泪。 “老师表扬了你,说宝宝原来在板凳上坐不了1分钟,现在能够坐3分钟了。 别的家长特别羡慕妈妈,因为全班只有宝宝进步了。” 那天晚上,儿子破天荒地吃了两碗米饭。 第二次家长会,老师说: “全班50名同学,这次你儿子数学排49名。我怀疑他有智力问题,最好带他到医院看一下。” 回家的路上,她哭了。 回到家里,看到诚惶诚恐的儿子时,她振作精神: “老师对你充满信心,你并不是一个笨孩子。 只要你能够细心些,会超过你的同桌。” 说这些话时,她发现儿子暗淡的眼神一下子亮了。 第二天上学,儿子比平时起得都早。 孩子上了初中,又一次家长会,老师告诉她: “按你儿子的成绩,考重点中学有点危险。” 她还是告诉儿子: “班主任对你非常满意,只要你努力,很有希望考上重点中学。” 后来,儿子考上了重点大学。 当把录取通知书交到妈妈手里时,眼里的泪水早已忍不住往下掉。 这个妈妈的行为是值得敬佩的,因为她一直没有放弃自己的孩子。 而且给了孩子信任和鼓励,不是用手指指着孩子的脑袋大骂说孩子不争气。 孩子从一分钟到三分钟、名次暂时落后的鼓励,告诉孩子要努力。 我们大部分的孩子,天赋都差不多。 但有的孩子为什么能成才,大抵跟父母的信任和鼓励是分不开的。 04 请常常听听孩子的心声,让我们的爱恰如其分! 也许你会说: 孩子犯错了,也要鼓励,不要管教吗? 当然,我们的孩子需要父母的引导。 让他明白界限,让孩子的行为能更好地融入群体和社会。 但重点在于,管教时的态度、方法。 你是带着愤怒的情绪,还是带着平和的爱? 我们常常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听听孩子想说的话: “你们似乎都很爱我,你们迫不及待地把自己认为的爱和期待交付我,但实际上,我们是两个世界独立的个体。” 在养育孩子的路上,我们要时刻记得这句话。 孩子不需要你强势的爱,只需要你恰如其分的爱。 —end— 我与10万+只差一次你的转发 作者:鱼爸,家有小子一枚,立志做一名合格的80后奶爸,童书编辑,阅读推广人。公众号:养育男孩(ID:breedboy),一个最有爱的公众号,面向家长群体,每天原创分享亲子养育常识、亲子阅读推广、家庭关系建造知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