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31日,葛兰素史克(GSK)宣布国内首个获CFDA批准的宫颈癌疫苗“希瑞适“(人乳头状瘤病毒HPV疫苗已正式上市),这无疑是我国的HPV疫苗之路一个非常重要的里程碑。 (宫颈癌疫苗) 在听到这个好消息的同时,小编想和大家讲一个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正是宫颈癌疫苗研究中最重要的角色之一,因为从她的子宫颈癌肿瘤上去下组织样本,并分离培养出了著名的“海拉细胞系”,成为了后续细胞研究的重要素材。听我讲完这段背景资料,或许你会对这个故事更深入的了解。 海拉不是她的名字,她的名字叫做海里埃塔·拉克丝,1920年出生于美国弗吉尼亚州一户种植烟草的农户家,1951年1月,拉克丝发现自己的腹部长了一个硬块,随即前往约翰.霍布金斯大学医院接受检查和治疗,诊断结果显示,年仅31岁的拉克丝患上了子宫颈癌。当时的治疗水平没能挽救拉克丝的生命,同年10月,年轻的拉克丝停止了心跳。 医生从拉克丝身上取下了癌组织的样本,并交给了当时从事培养细胞研究20多年的乔治·盖伊博士。当时的医学界已经实现了培养青蛙和老鼠的细胞,但还不能成功的培养出人类细胞。 (拉克丝和她的丈夫) 拉克丝死了,但从她身上采集的癌细胞却没有死亡,并且十分活跃,以每24小时就增加一倍的速度疯狂的生长。健康细胞没几天就死光了,但只要有营养和合适的环境,这些细胞似乎能无休无止地长,长啊长。 人类的正常细胞分裂极限大约是50次,并不具备无限分裂的功能,正常细胞的每条染色体末端有一段特殊的DNA叫做端粒,细胞每分裂一次,端粒就缩短一段,直至细胞自我死亡,因此无法采用人工方法使其大量增殖。 当时,盖伊凭直觉知道,这就是自己多年来寻找的'不死'细胞。为了防止其他科学家利用拉克丝,盖伊决定,取拉克丝姓和名的前两个字母,将这组细胞命名为 '海拉细胞'(HeLaCells)。 (海拉细胞)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科学家通过研究海拉细胞发现,人类的癌细胞里有一种端粒酶,可以一次次地把端粒重新加上去,让端粒再生。这也就是海拉细胞与癌细胞生命力如此旺盛的原因。 盖伊把装着海拉细胞的试管寄给他的同行们,纽约、印度、阿姆斯特丹……科学家是怎么利用海拉细胞呢?比如说,他们把海拉细胞注射到免疫缺陷的大鼠体内,让它们长出和海瑞塔相似的肿瘤,科学家再依靠它们研究免疫控制和癌细胞扩散。 海拉细胞好用,简直太好用了。简直是科研利器。海拉细胞的出现恰逢其时。1951年,美国出现有史以来最严重的小儿麻痹症疫情,研制小儿麻痹症疫苗成了全国瞩目的头等大事。1952年,匹兹堡大学的乔纳斯-索尔克宣布他研制出第一支小儿麻痹症疫苗,但在正式使用之前,必须进行大规模的实验证明它的安全有效,这个实验需要大量培养出的人体细胞,又容易被病毒感染,又能大量繁殖,培养起来还很便宜,小儿麻痹症基金会意识到海拉细胞就是他们要找的。 于是世界上第一家细胞工厂建起来了。塔斯基吉研究所细胞销售中心的35名科学家和技术员每周从这里生产出2万管海拉细胞,也就是6万亿个。 (当时的研究所主要是黑人) 在以后的岁月中,海拉细胞被提供给了世界各地的研究机构,用于癌症研究和制药等海拉细胞曾被用于调查原子弹爆炸对人体造成的影响,也曾搭载美国和苏联的火箭升空,被人们用于研究失重状态下的细胞增殖。据医学及生物学数据库'PubMed'显示,与海拉细胞有关的论文数超过了65000份。进入21世纪以来,已经有5个基于海拉细胞的研究成果获得了诺贝尔奖,其中包括'发现HPV'、'发现及开发绿色荧光蛋白质'等。 海拉细胞已经成为医学研究中十分重要的工具。据推算,迄今为止培养出的海拉细胞已经超过了5000万吨,其体积相当于100多幢纽约帝国大厦。当年,拉克丝并不知道自己的细胞已经被用于医学研究。拉克丝的遗体,被埋葬于自家的庭院,连墓碑也没有树立。令人感到惋惜的是,直到20多年之后,拉克丝的家属才知道海拉的细胞至今依然存活,继续为人类健康发挥着积极作用。 (海里埃塔·拉克丝的墓碑) 美国莫尔豪斯医科大学的罗兰德·帕蒂略教授,为了称颂海里埃塔·拉克丝为人类作出的贡献,每年都举办纪念集会。他指出:'海拉的故事,在科学界、伦理界以及社会上引起了巨大议论和反响。海里埃塔·拉克丝,是一位圣女贞德那样的历史英雄。' 2010年3月,帕蒂略教授捐款为拉克丝树立了墓碑。墓碑上镌刻着这样一行字:'她的细胞,将永远造福于人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