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252、回老家
2017-08-16 | 阅:  转:  |  分享 
  
252、回老家不知不觉在二建的培训已进行了两个多月,1974年的春节正悄悄临近,家在农村的工人师傅们开始张罗着回家过年。1962年后我还一直
没有回去过老家饶阳,很想回去看看,母亲决定和我一起去。此时我从沈阳买的那双条绒棉鞋已破出了洞,穿它回去显然不合适。我咬咬牙,花26
元买了一双黑色牛皮棉鞋。那时26元已是一个大钱儿,接近一般人一个月的工资了。父亲还从他们商店买了一块儿处理的黑色粗呢子布,由他裁剪
,由母亲缝纫,给我做了一件很不错的外衣。穿上那件呢子外衣,我感觉精神了不少,特意臭美地去照了张虚光相。春节前的长途客车票非常难买,
我们没有买到,最后买的是初二的。这次回去,我感觉县城不但没有增添亮色,反而显得更加破旧,灰暗,狭窄的街道,低矮的平房,参差的街墙,
显得毫无生气。奶奶家还在我们祖宅的那个位置,但已不是原来的房子。据说,我们的祖宅是一个有十几间房子的大宅院,但在四十年代滹沱河发水
时就被冲毁。我出生时已变为一个有三间北房两间东厢房的小院。1961年我第一次回老家时,那五间房子已再次被洪水冲毁,取而代之的是两间
里外屋的类似临建的北房,两间建在土台上的(可防水患)里外屋的正规西房。而这次回去就只剩下西房了。奶奶看到我们非常高兴。自1966年
奶奶在保定小住之后,一直没有见过我。她拉着我的手,细细打量,问东问西。奶奶虽已年届七十,可身体还不错。我们到了之后,叔叔、婶婶就过
来了。叔叔在县委办公室工作,当晚,我住到了叔叔的办公室。那个办公室很大,得有30多平方米,用书柜隔出了一个小卧室,里边有一个单人床
铺。叔叔把我送到后,没有马上就走,跟我谈起了墙上的字画。他说,他一直在练习书法,挂在墙上的那些字就是他写的。另外他还让我看了一些没
有裱的书法作品。叔叔的字写得非常好,尤其是楷书,感觉比我买的那些现代人书写的字帖还棒。后来听说,他二线之后就开了一家书画店,主要销
售自已写的字。他还和我谈起饶阳县出了一些画鼻烟壶高手的事。他说,饶阳之所以出了这么多画鼻烟壶的高手,与一个叫王习三的人有关。这个人
是北京工艺美术厂的内画艺人,文革中被遣送回衡水老家。之后他收了不少弟子,其中就有我们饶阳的乡亲。初四早上,我和母亲去了姥爷家。没想
到姥爷家的房子竟然成了全村最矮的房子。由于滹沱河经常发水,村里的乡亲翻盖房子时都要拉土垫高房基,而姥爷家的房子一直没有翻盖,竟然成
了村里的洼地。姥爷看上去身体依然硬朗,只是苍老了许多,头发白了,走路速度也慢下来。记得上次回去时,姥爷还是一头黑发,面色红润,一副
中年人的模样。他那时候是村里的饲养员,白天黑夜地侍弄牲口,看不出一点儿疲态。他曾被评为模范饲养员。姥爷家有三间北房,屋里灰暗而冷清
。堂屋正中的那张二十四节气黄道图已被灶烟熏得灰黄,灶台也很凌乱。另外,院子西边还建有厢房,其中一间是棚子,里边拴着头小毛驴。原来,
姥爷不当饲养员之后,依然闲不住,养了头毛驴干农活。姨听说我们来了,立即过来看我们。姨的家与姥爷家离得很近,房子是新盖的,4间北房,
墙刷得很白,还吊了白纸的顶棚,墙上贴着娃娃抱鱼的年画,窗上贴着窗花,感觉温馨又喜庆。听姨说,他们翻盖房子花了八百多元钱。印象中母亲
春节只放五天假,她虽然和厂里打了招呼,但也不能超假太多,所以我们初七就回了保定。成稿于2011年12月26日
献花(0)
+1
(本文系乌拉盖河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