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90后营销编辑:热爱是创新的源泉

 左岸独酌 2017-08-16

 “不是在活动现场,就是在去活动现场的路上。”恐怕用这句话来形容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简称“华中出版”)营销中心市场部经理李升炜,再贴切不过了。

2012年大学毕业后,李升炜进入华中出版从事营销工作,至今已有五个年头。目前,他的日常工作主要包括五个方面:新书信息媒体推荐,为媒体提供需要的文摘内容,寄送样书;每周对微信推送进行总体部署;策划组织线下活动,包含与作者、书店的对接等;邀请书评人撰写书评;营销宣传品的挑选和定制等。

从简到繁,了解营销的意义

回顾五年来工作环境和内容的变化,李升炜说,最初他的工作只是发送新书信息到各个平台,但现在更多是要整合营销内容和读者的消费需求。他认为,从单纯的营销图书到现在需要关注整个图书市场,关注整条图书生产线,包含选题开发、读者调研、产品装帧及后期宣传等,可以说是经历了“从简到繁”“由浅至深”的过程。

他第一次真正认识到图书营销的意义,是在入社第一年。当时华中出版正好引进韩剧同名小说《请回答1997》,因平时对韩剧略有关注,李升炜将这部书的目标读者群锁定为韩剧粉,并在微博上创建了相关话题。彼时微博尚处在红利期,经过一个月的预热,这部书恰好赶上了同名韩剧上映一周年的时间节点,话题热度飙升,在微博全国话题榜排名第8位,同时给图书带来的导流下单量近6000册。这次成效颇丰的营销让李升炜收获了成就感,也认识到了图书营销的意义和价值。

近几年来,图书出版的大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图书营销方式越发多元化,继微博之后,微信成为图书营销的重要平台。作为一家以理工类图书出版见长的大学出版社,华中出版的官方微信公众号“人格化”特点鲜明,热度指数排名毫不逊色于其他人文社科类大学出版社。2016年,华中出版微信公众号曾进入全国出版社微信指数前10名,这与李升炜在内的年轻营销编辑“活泼跳脱”的风格密不可分。

作为一个90后,李升炜的从业经历虽然算不上丰富,但他注入工作的热情、独当一面的能力、看待新生事物的视角,甚至远超过了很多比他更资深的营销编辑,领导和同行都对他交口称赞。

IMG_9269.jpg

“瞻前顾后”,实现好书的价值

新生事物的出现不断改变着传统出版的各个环节,图书的营销方式也越来越繁复多样。李升炜表示,对于营销人员来说,兼顾直播、图书漂流、微博、微信、第三方合作、社群等每一种营销方式太难,时下营销编辑都不再是一个人在战斗,而是依靠团队化运营。一家出版社的图书营销也很难做到面面俱到,要力求在某一个细分领域实现突破。目前大家都在适应中,以求不被大时代的大洪流冲散。

虽然新的营销平台不断涌现,但地面店仍是出版社的重要营销渠道。李升炜粗略估计,2017年他和他的营销团队预计要策划组织50余场发布会等宣传推广活动,而如何让过去千篇一律的发布会变得“好玩有趣”,他一直都在探索中,也分享了自己的经验:首先,在活动前期,营销人员要善于将作者资源转化为宣传突破口,利用作者庞大的粉丝群,能够形成推广引爆点。2015年,华中出版推出了作词人小寒的《眼泪是胶囊》一书,考虑到作者自己本身拥有庞大的粉丝群,他们积极利用微博进行前期宣传,不少知名歌手第一时间转发,活动未开始便吸引了大量关注。其次,大胆跨界,寻找调性一致的合作方也至关重要,比如在活动中融入音乐和美食等元素,往往能激发参与者的热情。当然,这样的跨界合作需要组织者对活动现场有较强的把控和协调能力,而李升炜与他的团队在这一点上越发娴熟。

谈到营销编辑的必备技能,李升炜认为,一个合格的营销编辑必须“瞻前顾后”,所谓“瞻前”是要了解选题开发、读者调研、产品装帧等系列问题;所谓“顾后”则是要利用前期了解的选题资源,配合后期营销宣传方案的建立,并使之成功落地。

回顾五年来的营销工作点滴,李升炜对自己忙碌的工作充满了满足感,他说:“好书的出版是希望被更多人看见,我们分享其中的思想和价值,吸引更多读者参与其中,这种互动本身就让人兴奋。”

(本文编辑:赵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