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诸城古迹之韩信坝

 锦瑟无端406 2017-08-16
          韩信坝又称韩王坝,位于诸城市城北约25公里处的潍河上游古县村(汉石泉县治所)东侧的潍河上,因西汉名将韩信在此筑坝壅潍水斩龙且大破楚军而得名。汉高祖四年(前203),韩信率数万汉军,与西楚大将龙且率领的20万楚军在此“夹潍水而阵”。韩信巧借潍河之水败楚军、斩龙且,上演了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潍水之战。两千多年来,“韩信坝”因这场著名的战役而名贯古今,成为诸城境内著名的名胜古迹之一。 

      据清乾隆《诸城县志·山川考》载:“潍水,……自巴山之北五里曰上坝,《水经注》云:'旧凿石竖柱,断潍水,广六十许步,掘东岸,激通长渠,蓄以为塘,溉田者也。’又北十七里为中坝,又五里为下坝,今皆名韩信坝。”根据史料记载,结合实地考查,上坝位于现诸城市相州镇小古县村东北。中坝在上坝以北约17里处的郭家屯镇后凉台村东北侧,下坝在尚家庄村东南,俗称“北梁子”。三坝虽皆传称“韩信坝”,然考察其周围环境,中下两坝地处平原,河床宽阔,两岸低矮,若在此处筑坝截流,难以蓄水。而上坝地处两丘之间,河面较窄,两岸高峻,宜于筑坝蓄水,在坝上游数百米处,即是《水经注》中所云:“凿石竖柱,断潍水”,“蓄以为塘溉田”处。现在的小古县拦河闸及水电站,就建在故塘的旧址上,周围村庄用以引水溉田和发电。据以上现状与自然环境分析,“韩信坝”宜在此处。

      《水经注·潍水》云:“昔韩信与楚将龙且夹潍水而阵于此。信夜令为万余囊,盛沙以遏潍水,引军阻且,伪退,且军半不得渡,遂斩龙且于是水。”司马迁在《史记》中,曾对这次大战做过较为详细的记载。关于韩信囊沙壅水之事,原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曲艺家协会主席陶钝曾有过这样的考证。陶钝的家乡在诸城市昌城镇濒临潍河的徐家河岔村,他的童年就是在潍河岸边度过的。这里距韩信坝相去不远,有关该坝的传说家喻户晓。1986年,陶钝在《在韩王坝上狂想》中写道:“韩王坝是潍河流经诸城县城北五十里、东岸的一座小土石山的山麓,河水在星罗棋布的石坝中曲折流过。因为这片石坝曾是韩信囊沙壅水打败龙且的古战场而得名。……这场战争在潍河西岸留下了许多军事村名:大营、小营、营马、料疃、九台”。直到今天,这些村名仍在延用。对沙坝所壅的潍河之水,陶钝写道:“问题是囊沙壅水流到哪里去?又从哪里流回来?以潍河为界,诸城县北有两大块洼地。东洼叫黄疃洼,南北长约20里,东西约10里;西洼叫做程戈庄洼,东西约20里,南北短些。韩信要士兵就两个洼地的地势,一向东,一向西,挖了两条大沟,通着潍河。这两条沟在昌城镇徐家河岔村北入潍,都叫做韩信沟,把壅住不能北流的河水,经过两条沟流到东西两个大洼里存起来。沙囊撤后,这两洼的存水又返回河道,所以把楚军截为两半。”

      对于潍水之战中韩信筑坝壅水一事,学术界有一个长期无法解释的问题。因为潍河只是一条平均宽度约为200米的中等河流,且流量不大。仅凭潍河的水,怎能阻隔住龙且的20万大军呢?陶老的考证,让人恍然大悟。原来韩信当年所壅之水不仅仅蓄在潍河中,而主要是蓄于上游附近的两个大洼中。这样,巨大的洪水一泄而下,楚军纵有20万之众,也只能望水兴叹了。

      从某种意义上说,“韩信坝”当时所处的独特地理位置让韩信高超的军事思想和战略部署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从而使韩信出奇制胜,一战成功,全线击溃楚军。也正是这一战,韩信不仅消灭了西楚仅余的一支有生力量,斩断西楚之右臂,并且占领三齐之地,实现迂回到西楚后方并对其战略包围的有利局势。可以说此战扭转了楚汉之间的根本局势,使楚汉之争逐渐明朗化,形成一面倒的局势。从此,项羽再无能力灭汉,已经到了完全被动的防御状态,而刘邦则进入全面战略大反攻的时刻。因此,潍水之战是楚汉时期的一场转折性的战役,它不仅成就了刘邦的西汉霸业,也成就了一代名将韩信,而其主战场———“韩信坝”也因此名垂史册,为历代文人墨客所青睐,成了他们的言中物、诗中情、词中意。

      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任密州(治诸城)知州时,曾在其所作的名篇《超然台记》中云:“北俯潍水,慨然太息,思淮阴之功,而吊其不终。”“淮阴”即指淮阴侯韩信,在这里,苏轼既对韩信胸有韬略、为创建汉朝立下赫赫战功而钦佩,又对他最终以谋叛罪而被斩、未尽晚节而感到遗憾。清初著名诗人曹贞吉在《珂雪初集》中的《潍河道中》和《渡潍水吊淮阴侯》两首诗中,凭吊“韩信垒”和“韩王坝”,来追慕韩信的“雄图”大业,抒写自己失意无聊的悲愤情绪。清代诸城籍文士李澄中在其《东武吟》中写道:“……长潍喧呼恶浪蹙,韩信坝头鬼夜哭,”以慨叹当年潍水之战的惨烈。

      时过境迁,遗迹犹在。成就当年韩信壅水破敌之功的水坝成了今天的诸城八大胜景之一———韩王坝月。每当皓月当空,游览于坝上,一个个大小不一的水坑中,各有一轮明月,闪闪发光,让人眼花缭乱,美妙无比。心旷神怡中,两千多年前那场惨烈的战役,无疑使这里增添了历史的厚重,让人感到了岁月的无情与沧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