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题字。康熙皇帝是当仁不让的千古一帝,他的功绩自不必说,单单是书法这一项,就常常与众不同,趣味盎然。就比如这块名气很大的“少林寺”匾,虽说没有可查的官方记载说明归属,但匾额上有“康熙御笔之宝”的印章,这种东西当时民间可不敢私自印刻的,所以康熙亲自写的说法流传最广。 五台山上,康熙题词遗迹。 在北京恭王府内,有一个宝物,就是康熙御笔福字碑,现在属于国家级的文物。经专家考证,现今在北京城内康熙题字只有数个,如交泰殿的“无为”匾额和恭王府的“福”字。交泰殿的匾额未加盖“康熙御笔之宝”,而恭王府“福”字上却有“康熙御笔之宝”印玺加顶,足见康熙对其何等重视。 康熙皇帝手笔“龙飞”题字。保定莲池书院。 泰山“果然”石刻,位于岱顶的平顶峰北侧的石壁上。就在这个石刻的前边,是两座较大的石碑,一为“孔子小天下处”碑,一为“雄峙天东”碑。“果然”题刻就在其后。这处石刻由右往左,题款为小字竖排,每排两字:“康熙,甲午”。然后向右横排两个大字:“果然”。从书法角度看,文从沈梦以为,“果然”二字,字迹圆润,笔力厚重,显示出康熙精湛书法的功力。 康熙南巡曾三次到泰山,两次登临岱顶。康熙帝随乘兴御题“普照乾坤”四字,并谕旨在“孔子小天下处”建亭悬额;复书“云峰”二字,令于极顶处勒崖。 峨眉山题刻。 杭州西湖有“花港观鱼”亭。亭上的“花港观鱼”四字,即出自康熙手笔。康熙题的“鱼”,四点为火,三点为水,鱼遇水而生,表明皇恩浩荡,泽被万物之意。 史料记载:康熙皇帝特意加了一笔,是他认为:“此是避暑之避,不是避难之避”。原来,皇上是忌讳“避”字有“逃避”的意思,不吉利,所以大笔一挥加上一横,这样就没有“逃避”之意了。 镇江北固山上清康熙帝题字. ![]() 承德的“天赐奇观”,非“棒槌山”莫属。1702年康熙皇帝将“棒槌山”赐名为“磬锤峰”。他的题字也成为一处风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