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影路人实战技法:如何在短时间内掌握曝光四要素

 梓雪言 2017-08-16

 我们经常说的曝光其实就是把数码相机的感光元件暴露在光线下,从而记录图像,这是拍摄的另一种讲法而已。


   如果要图像的光暗恰当,就要留意曝光的光线强度是否适宜,否则难以获得光线理想的图像。而影响曝光有四项因素,包括现场光度、相机光圈、快门和感光度,我们拍摄时要留意这四项因素的状态



  这四项因素是互相牵引的四角关系,牵动任何一方,均可以对另外三方有影响,例如现场光线的强度会同时影响其他三个因素,在光亮的地方拍摄,感光度就可以降低,光圈可以减小,快门可以加快。同样的道理,如果我们要缩小光圈拍摄,感光度就要增加,快门就要慢些,或者增加现场的光线(人工打光)。


  每张作品都是在上述的四大因素中取得平衡,为不同效果着想,我们或会用上极大光圈、慢速快门或刻意上调ISO值。
  


一、快门


  快门速度其实就是曝光时间,以秒作单位,有1、1/2、1/4、1/8、1/15、1/30、1/60、1/125等,快门速度太慢就很易因为相机或物件抖动而模糊,快门太快可能导致进光量不足。相邻两级的快门速度的曝光量相差一倍,我们常说相差一级,例如1/60秒比1/125秒的曝光量多一倍,即1/60秒比1/125秒速度慢一级或称低一级。


数码相机的电子快门越来越先进,1/8000秒的快门已非难事,早已打破机械快门的限制。


利用慢门(长时间曝光),我们甚至可以拍下光轨,营造理想效果。



二、环境亮度


  照明的亮度(Light Value),简称LV,大部份照片以自然光拍摄,而大自然的光源强弱是不能控制的,除非是拍摄一些室内的灯光照片。


若使用得当,自然光可让照片收画龙点晴之效。



三、感光度


  感光度即是ISO值,感光度原指胶片对光线的化学反应速度,也是制造胶片行业中感光速度的标准,现在也转变为数码相机的概念,例如ISO 100、200、400、800、1600等,数值愈高,感光度愈高,但过高的感光度会让图片出现明显的噪点。


感光度的概念远在胶片时代已经存在,对摄影师而言,并不陌生。



四、光圈


  光圈指镜头通光孔径的大小,较大的光圈能同一时间可让更多光线通过,光圈数值有f/2.8、f/4、f/5.6、f/8、f/11、f/16等,数字愈大,光圈愈小,而光圈愈大,景深愈浅。
  当然,在拍摄时,控制现场光线比较困难。不论在户外的阳光或室内的灯光,均难以随时调整亮度。所以,应该主要控制相机的光圈、快门和感光度;而相机在自动曝光时,会先进行测光,依据测光改动光圈快门数值,因此相机的测光明显影响曝光结果,测光错误也会令自动曝光出错。



  很多人提到摄影的“准确”曝光,其实我们应该称为“恰当”曝光,因为相片的光暗也是一种表达手法,自由度很大,摄影师往往不是单纯地追求准确,而是要表现自己的想法,加上现实环境光线复杂,在光暗对比明显的地方拍摄,很难同时清晰拍到光亮和昏暗的景物,我们要视乎主体的位置、摄影师的表达等因素,作出曝光选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