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泠印社初期照片 挺立孤山南麓的仰贤亭,像一面印旗插在这里,给这片人文之地注入新的文化元素,生气渐聚,勃发开始。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印人结社的组织得到官府的正式认可。西泠印社实现了有社之名,立社之地。据此,西泠印社开始了最初的基本建设谋划,同仁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物出物,捐地置宇,筑径布绿,篷牖茅椽,筚路蓝缕。用叶为铭的话说:西泠印旗一竖,十年之间,“声应气求入社赞助者踵趾相接,或捐基地,或筑亭馆,或置物品,或栽花木,分别经营,集多数人之心力,规模始备,诚非易也。” 西泠印社不仅开印人结社之先河,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它用一种全新的方式,来表达印学传承的意念,从而变松散的、个体的为有组织的、集体的印人团体,更有助于体现印人的艺术意志及相互借鉴。这是对自丁敬以来的浙派篆刻艺术师徒之间的单体传承理念的突破和创新。而在此之前,人们仅停滞在对徽派、浙派、皖派及其它门派篆刻艺术的各自理解上。印旗之立,从此以结社为平台,弘扬和坚持浙派篆刻艺术的共同基本点:治印必宗秦汉,倡导回归传统。并且不断创新理念,与多门派篆刻艺术共同繁荣。同时赋予篆刻更多的文化内涵,将传统的篆刻表现与诗文书画韵味进一步有机地结合起来,活力更新,面貌夺人,提升了篆刻艺术的文化属性,凝聚了一大批海内外印人。 1913年社员雅集在仰贤亭前合影(向左滑动翻页查看) 社立十年,不仅孤山大本营雏形初现,也是创社宗旨的成熟阶段。是年,仿曲水流觞之雅,借王羲之兰亭修禊的第26个癸丑之时,“西泠印社举行兰亭纪念会。是日天朗气清,与会无虑百人,类擅郑虔三绝之长技。庭中设右军画像及永和九年古甓,别具长几,供客染翰,相与贻赠。又各出金石书籍交换,会中陈列名书古画多至三四百种,皆藏家精品。”日本籍社员长尾雨山、河井仙朗等许多日本印人,也前来赴会,即席题咏,会后摄影留念。 这是西泠印社第一次举行的较大规模的印人集会,会上公推诗书画印之“四绝”的艺术大师吴昌硕担纲社长,郑重发布《西泠印社成立启》,建章立制,招邀天下印人,宏扬民族国粹。这无疑是一篇立意高远的宣言,再一次全方位的公开阐明了自己的方向和追求、宗旨和观点,整个印坛为之一振。盛名之下,名家云集。 《西泠印社成立启》 窃以湖山灵秀,扶轮皆闲气所钟;觞咏流连,赠缟有同声之应。是以永和禊事,高会兰亭;支遁吟俦,闳开莲社。而况烟月西泠,风标胜赏;图书东壁,旧数藏珍。在昔乾嘉胜时,则有丁龙泓、金冬心、厉樊榭结吟社于先,钱叔盖、李节贻、释莲衣立解社于后。揆厥由来,大抵远溯六书,旁协八法;或则规橅钟鼎,或则劖刻碑铭;赤甲青文,揽玉券十华之秘;书蕊琅简,振苍元八会之奇。既觉道同,斯成类聚。盖当时裙屐风流,瑶瑛报答,正不独亭名飞泳,月启六斋,友约春秋,诗编入社已也。同人等才惭刻鹄,技陋雕虫;鸟篆蝌文,莫参心画;秋蛇春蚓,自笑指柔。然而尚论前贤,未坠景行之志;盱衡当世,弥殷攻错之求。爰集石交,创兹印社。既俶落于甲辰中夏,复勼庀于癸丑暮春。中缘仰贤之亭,东傍数峰之阁,北邻梅屿,南接柏堂。社以地名,人因印集。吉金乐石,喜收藏者风雨摩挲;别类分门,共欣赏者云霞辉映。社长则交推昌老,社资则攸赖众擎。量力输将,不拘多寡;嘉珍见贶,尤切佩纫,倘有联袖翩来,入社须五人介绍;定卜朋簪盍庆,相印在千古心期。是亦会友以文,尤必集思广益。事关风雅,体待扩充。用敢叙述权舆,冀仰邀夫雅鉴;若欲增崇结构,是所望于群公。谨启。 西泠印社(左)、西泠印社之玺(右) 自清雍正、康熙间始,以丁敬为代表的浙派篆刻艺术,“成为超越了任何流派的大派,时间之久,经历了二百多年;地域之广,跨出了浙江;人数之多,难以统计;大名家辈出,辉耀印坛”。西泠印社的成立,更使得篆刻艺术创作思想大气开放,浙派印学地位上升。这种艺术创作宏观思想的体现,来源于大视角、有体系的系统传承,对“雕虫小技,壮夫不为”的旧观念予以彻底颠覆。他们以非凡的目光,独到的理念,全新理解诠释篆刻艺术。“白水不分秦与汉,清波三叠自成川。”杭州既然名符其实的接纳了印文化研究集聚中心的桂冠,那么,有组织的广泛地联系印人队伍更有助于升华创作和欣赏理念。始创者的功勋正是在于审时度势,睿智地把握了这一时机。西泠印社这面旗帜的树立,不仅对浙派篆刻艺术,而且对整个国内外印坛都带来一般清新的空气。 钟以敬刻西泠印社社长印 西泠印社以弘扬金石文化为己任,它胸襟豁达,广邀天下客。不仅印人不分门派,其它艺术门类的客人也可以到这里品茗雅兴切磋。诚如社约之规定:“本社为商略雅故而设,如有骚人逸士假座清谈,弦诗诵酒,在所勿禁。”为天下墨客提供了一处尽可抒发情感、恣意诗章的场所。 “保存金石,研究印学”,浙派篆刻艺术的传承火种,在孤山南麓具有象征意义的开始点燃,继而熊熊燃烧了。“如今百技都销歇,管领湖山属印人。”虽然此时西泠印社的问世,如出土小苗般稚嫩,但它的脱俗,它的方向,它的远见,已经闪现出未来的耀眼曙光。 责任编辑:朱小雨、易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