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温热型流行性感冒论治

 杉木轩 2017-08-16



证候  恶寒发热,常自汗出,头痛以前额及眉棱骨为剧,腰背骶骨及四肢皆痛,面赤、舌红,苔色灰白而干,口渴烦躁,咳嗽痰少,或带血丝,但脉反迟或缓。


病因  由于天时寒暑失序,疫疠恶毒之气挟风湿热邪乘虚侵袭,尤以火旺阴虚之人易受感染。


治法  清热、败毒、疏风、宣湿,辛凉解表,扶正祛邪。


方药  忍冬藤、忍冬花、连翘各15克,杏仁、淡豆豉、栀子、玉竹、桔梗、前胡、菊花各10克,鲜桑枝30克,薄荷5克,六一散15克(包)。


用法  水煎,分3次服。重病可于一昼夜服2剂,亦可连续服至病退为止。


方义  本型证候以手足太阳、阳明、太阴诸经为多见,故用忍冬花、藤、连翘以清热、通络、败毒;玉竹、鲜桑枝、杏仁以治腰椎、骶骨、前额头痛;栀子、淡豆豉以解躁烦而泻三焦伏火,并散胸中郁热;桔梗、前胡以利肺气而平咳嗽;菊花、薄荷以清热息风而散火邪;更佐以六一散甘淡清热兼有利湿之功,综合为剂以治温热型之流感。


加减

1、咳引胸痛,呼吸迫促,带铁锈色痰,是病毒侵犯肺部,络脉受伤。宜本方加紫菀15克润肺下气,鲜苇根120克甘寒滋液。


2、呕吐腹痛,肠鸣泄泻,是病毒侵,肠胃,运化失常。宜本方加炒黄芩10克、炒黄连5克,苦寒泻火坚阴厚肠止泻;大豆卷15克、陈皮10克,清胃散结理气。去栀子、杏仁以防泻降太过。


3、神昏谵妄,角弓反张,是病毒侵犯心包,肝风内动,宜本方去薄荷、桔梗、前胡等气分之药,加莲子心15克、白芍15克、钩藤10克,以清心、平肝、息风;另加牛黄清心丸,每次1粒,每日3次,或局方至宝丹,或安宫牛黄丸,每次服半粒,每日服3次,芳香通络,清神醒脑。可续服数日,以神清病退为止。


4、肢体关节肿胀作痛,是病毒侵犯肢体,阻滞经络。宜本方加海桐皮15克、苡仁30克、五加皮15克,以祛风、利湿、逐瘀、止痛。去桔梗、前胡二味上焦气分之药。


5、常有一过性之麻疹状或如猩红热状之皮疹,虽非真正斑疹,也有烦躁不宁,是病毒侵犯营分。宜本方加丹皮10克、生地15克、玄参15克,以清营分之热。玉竹、薄荷、前胡气分之药。


按语    本病由于天时寒热失调,非其时而有其气,瘴疠秽浊毒邪挟风寒湿热侵犯人体,传染迅速,长幼症状相同,流行广泛,故隋唐时代医家称为天行病,也名时行病,实即瘟疫病中之一种,在治疗上多用大青龙汤、葛根汤、大柴胡汤、栀子豉汤等类加减以发汗解肌,清热败毒。


至宋代无求子(朱肱)制一人参败毒散方以治憎寒壮热、头痛项强及时气疫疠等时行感冒各证,后人因此方较伤寒方为平妥,多遵用之。梦侬认为用此方治伤寒型流感,尚属允当。对温热型流感,似非所宜,因僭拟一方如上。至温热型流感,脉反迟缓而不浮数,是因病毒初犯人体,若延之数日,其脉必转数实,凡疫病初期多见此脉,不可不知。


END


·

· 版权声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