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大多数父母,不愿意让老人带孩子?这个原因道破天机

 龙叔文馆 2017-08-16


朋友小玲,最近一直闷闷不乐,在我的追问下,她向我诉起了苦水。

 

小玲的儿子乐宝,再过几个月,就要上幼儿园了。小玲白天上班,中午和老公在单位吃食堂,晚上才回家,白天都是爷爷奶奶带孩子。

 

在儿子吃饭方面,小玲和老公立了规矩。要求孩子自己吃饭,不能让爸爸妈妈喂,更不许爷爷奶奶喂。小玲和老公像开家庭会议般,向两位老人也郑重宣布了这件事,老人点头同意,表示会全力配合,不再给孙子喂饭,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

 

早上和晚上,小玲在家时,儿子表现非常棒,都是自己动手吃饭,从来也不说让谁给喂。

 

爷爷奶奶,在儿子儿媳面前,曾也夸下海口,说乐宝中午从来都没喂过,都是自己吃饭。

 

小玲为儿子的表现,感到非常自豪。时不时的,在同事面前夸奖儿子一番,觉得好有面子。

 

周五中午,小玲在单位食堂吃过饭,突然想起昨天有份材料忘在家里了,中午必须回家去取,顺便看看儿子自己吃饭的优秀表现。

 

等她打开门,眼前的一幕,令她又惊讶又气愤: 


儿子围着围兜,躺坐在吃饭椅上,两只小脚搭在饭桌上。爷爷端着饭碗,奶奶一手拿着勺,一手在夹菜,像伺候小皇帝般,吃一口,喂一勺…. 


小玲顿时火冒三丈,控制不住情绪,同老人争吵起来。老人觉得每天带孙子,累得要命,儿媳妇不但不说句感谢的话,给孩子喂个饭,还大呼大叫,至于吗?

 

原来,每天中午,乐宝都是被爷爷奶奶端着碗追着喂饭,原因是老人怕孩子自己吃得弄得到处都是。祖孙三人商量好了,当着爸爸妈妈的面,就自己吃,爸妈不在家时,爷爷奶奶就给喂。

 

小玲说,马上要上幼儿园的孩子了,我宁可到处都是饭粒,也不能乐宝还要人追着喂,以后,怎么适应幼儿园生活呢?



小苹因小产在家休息,她的闺密刚生完孩子,怕她在家闲着无聊,邀请她去她家,一起聊聊天,看看孩子,解解闷。

 

一个月后,小苹闺密的婆婆,给小苹打电话,说她家孙子生病了,一直不见好,她找老家人给算了,说月婆子(指小苹)去过她家,有东西跟着孩子,所以才一直不好。

 

她婆婆让小苹立刻去她家,买一挂鞭炮,赶在中午十二点之前,在她家楼下放完。

 

小苹觉得老人这样说,简直无理取闹,都什么年代了,还有这么迷信的老太太。

 

可为了闺密,为了安慰老人的心,小苹还是硬着头皮去做了。从小到大没放过炮的小苹,第一次去点炮,吓得要死。最后,还是鼓起勇气,把那挂一万响放完了。

 

她以为,人也到家来了,炮也放了,以后就没事了。

 

后来,闺密给小苹打电话道歉,说都是婆婆太迷信了。其实,孩子去医院检查了,是病毒性感冒,婆婆不许孩子送医院,所以一直拖着不见好。

 

小苹听闺密这么一解释,觉得也没什么了。

 

可谁知,没过几天,闺密的婆婆,又给小苹打电话。说等她小产出了月子,还要去她家一趟,买个大红公鸡,扯一丈红布,从一楼铺到六楼,踩着布上去,给他家孩子驱邪。

 

小苹的闺密,这回可不同意了。与婆婆发生争执,说她太过分了,怎么能一而再,再而三的提这种要求呢?况且,孩子也去医院看过了,应该相信医学才对啊,怎么还这么五迷三道的信奉鬼神呢?

 

原以为闺密的老公,在中间会说几句公道话,谁知,他什么都听她妈的,还说老家确实有这种说法。

 

为此事,一家人吵吵闹闹,弄的鸡飞狗跳。有时孩子在妈妈的怀里正吃着奶,也会被吵醒,吓得孩子哇哇大哭。老太太不依不绕, 仍然要小苹买大红公鸡,扯红布到家里来驱邪后才行。

 

这种情况让人想到伊凡.克雷洛夫的寓言:

 

有一天,梭子鱼、虾和天鹅一同去拉一辆装满了货物的大车。它们拼命地拽,个个挣得脸红脖子粗,可无论他们怎样拖呀,推呀,拉呀,大车还是呆在老地方,不肯挪动一步。 


其实并不是大车重得动不了,而是另有缘故:天鹅使劲往天上飞,小虾弓腰往后退,梭子鱼却步步想往河里去,究竟谁对谁不对,我不知道,我也不想深究。

 

我只知道,那辆货车至今还停在老地方。

 

类似地,如果教育孩子的思想观念不一致,力量不协调,那么即使“使足劲”,也会互相抵消、毫无进展,甚至产生负面效果。

 

如果隔辈之间,教育理念一致,不出现自相矛盾,那又会是一番怎样的境况呢?



有一天,我去小区卫生所买感冒药,因人多,排队等候。一位老太太,看上去不到六十岁,穿着干净整洁,精神饱满,带着一个十几岁的小姑娘,在挂吊瓶。闲来无事,便与她聊了几句。

 

原来,老太太以前是小学语文老师,早已退休。小姑娘是她的外孙女,父母是记者,工作长期在外。孩子从小都是跟外婆长大。

 

她说,她对孙女,从小就要求严格,有时比她父母还严。从上幼儿园起,就要求她自己收拾房间,收拾玩具。上了小学,放学后,上完厕所,喝点水,吃个水果后,立刻坐到书房先写作业,做完作业才能玩,从小她就这么给孩子立下了规矩。

 

小姑娘,上小学期间,语文数学成绩都是95分以上,现在刚上初中,年底期末成绩名列前茅。孩子性格也好,活泼开朗,虽然感冒发烧来挂吊瓶,但丝毫不娇气,满眼微笑着,听我们谈话,偶尔也会插上几句。

 

老太太还说,孩子的父母经常与她微信视频,询问孩子的情况,他们都很放心让她带外孙女。

 

在教育孩子方面,她们一家人的教育观念是一致的,从来不会父母这么说,老人那么做,孩子犯错了,也绝不纵容,该怎么惩罚就怎么惩罚,她爸妈也不会怪罪我。

 

全家人劲往一处使,才能把孩子教育得这么好。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隔辈之间,如果经常发生观念冲突、内容矛盾、方法不一致的情况。或者他们相互间很少商量、各行其是,甚至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在孩子面前争吵,这些都造成了家庭教育的不一致。

 

对孩子的教育,不能同时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设置两个不同的目标,提出两个不同的要求,因为这会使孩子无所适从,甚至行为陷于混乱。

 

越来越多的爸妈不愿让老人带孩子,这就是其中的一个原因。

 

当一个人有一块手表时,他可以知道现在是几点钟;而当他同时拥用两块表时,却无法确定时间。

 

两块手表不能告诉一个人更准确的时间,反而会让看表的人失去对准确时间的信心。

 

因此,我们要做的就是选择一块可以信赖的,校准时间,并以此作为标准,按它的指引行事。

 

尼采说:兄弟,如果你是幸运的,你只需有一种道德而不要贪多。这样,你过桥会更容易些。

 

这就是“手表定理”,它启示我们:在做一件事情时,只能有一个指导原则或价值取向。


隔辈教育,亦如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