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脏停跳三天 省人医ECMO让她“起死回生”

 starksqu 2017-08-17

昨日,一位特殊的患者在江苏省人民医院急诊医学科迎来了康复出院。她叫小雨,今年23岁,如今的她活泼健康,谁也想不到这是个经历了心脏停跳三天后又“起死回生”的姑娘。

历经生死时速,23岁姑娘心跳骤停

来自高淳的小雨连续加班后,胸闷突发高烧至39.7°C,持续高烧后病情急转直下。7月7日,小雨连续呕吐一整夜无法进食,8日,小雨呼吸困难到站不住,随着当地医生一句“血压测不到了”,小雨母亲赶紧打了120,救护车一路奔向江苏省人民医院。

当晚19点10分左右,救护车风驰电掣到达省人医急诊医学科门口。还没等到医护人员采血结束,小雨的血压便直线下降,突然晕厥过去!19点55分左右,当事医生发现,小雨瞳孔放大,心跳快停了!当班的娄爽医师飞奔至床前,简单评估生命体征后,发现患者心率为0,立刻为其行心肺复苏术。“立即通知张劲松主任,患者心跳呼吸骤停需要心肺复苏,是否启动E-CPR(呼吸心跳骤停下的ECMO治疗技术)程序?”

接到值班电话,急诊医学科张劲松主任立即下达了命令:“患者年轻,此次心跳骤停极大可能是可逆原因造成的,必须全力抢救!”

心脏停跳三天 省人医ECMO让她“起死回生”

“起死回生”的小雨和EICU护士长黄慧敏(左一)、ECMO团队中的副主任医师陈旭锋(左三)合影。

ECMO团队争分夺秒,年轻生命转危为安

由于小雨的呼吸心跳骤停,为防止大脑长时间缺血缺氧,医护人员为其戴上冰帽保持脑部亚低温。此时管路预冲,动静脉置管、CPR心肺复苏同时进行,心脏按压给小雨的心脏维持了一个基本循环,迅速高效的准备工作也为实施ECMO抢救争取了宝贵时间。

“流量正常、氧合正常、ACT在可控范围之内……”当晚20点37分,当自静脉引出的暗红色血液经氧合器化为鲜红的血液由动脉流回小雨体内时,显示ECMO成功转机,“一转机她的心脑系统就不缺氧了,因为ECMO代替了她的心肺功能,但心脏并未复跳,接下来就看她的心脏何时能自主跳动了”,陈旭锋副主任医师说。

第二天,停用镇静剂后小雨的手指轻微颤动了一下,虽然此时她的心脏仍未重新跳动,但这至少说明她大脑皮层的功能还存在,救回的话不再会是一个植物人;第三天,在轻声的呼喊下,小雨第一次睁开了紧闭三天的眼睛,此时她的心跳力度非常微弱,几乎可忽略不计;第四天,她的心脏终于有力地重新自主跳动起来,开始向全身供血;第五第六天,缓慢下降ECMO支持后,血压也逐渐稳定下来。这时,小雨终于能够撤机,依靠自主力量生存下来,此时距离开始实施ECMO抢救,刚好一周。

谈及小雨病情之所以会发展得如此之快,张劲松主任表示,小雨所患的是重症病毒性的心肌炎,而这很可能是因为感冒导致的。“理论上说,感冒是可以死人的,它就是一个病毒”,感染胃肠道有腹泻症状,感染呼吸道有咳嗽症状。张主任提醒,出现胸闷、心悸等症状可能是疾病严重的一个表现,患者应及时就诊,切不可贻误治疗时机。

多方努力,为小雨康复保驾护航

“对这样心跳呼吸骤停的患者而言,时间绝对是最宝贵的。”张劲松主任介绍,而今,该院ECMO团队在装车、固定、对流量和出血的监测及预冲方法上做了改进,并申请成功四项专利,极大地便利了ECMO的实施。“比如以往要各处拿套包、穿刺针、b超等器具,现在我们发明了‘ECMO战车’,将可能需要的器具集于一车,需要时推车即走,至少节省了5~10分钟;再比如从前都是从患者腿部切一刀缝上管道,现在发明了整体固定装置,既缓解患者痛苦,也避免了伤口引致的感染”。

“这次救治不仅针对原发病,还多管齐下、防范于未然,将施行ECMO会导致的并发症控制得很好。”张主任表示,因为大量血液在体外循环,一般行ECMO超过一周就会有越来越多的并发症,感染、血栓等都可能发生。因此,团队多方考虑,为小雨提前做了很多保驾措施。

主管小雨的陈旭锋副主任医师介绍,这些保驾措施建立在技术支撑的基础上,包括:考虑患者原发病是病毒性心肌炎,撤ECMO后唯恐其发生心律失常,于是请院心内科会诊,并在撤机前为小雨在床边安装了临时起搏器,观察三天她并未出现明显的心律失常,又果断撤下临时起搏器以防感染;为了避免停跳过程中产生血栓,为其输注了抗凝药物,同时给予强心药物刺激心脏,使得心脏维持一个基本的搏动;在ECMO运转初期便给小雨设置了24小时亚低温治疗,将温度控制在33°C以保护其脑部;此外,早期给小雨强有力的抗感染保护,同时给予独立的护理单元,24小时安排ECMO团队人员负责管理和护理,避免交叉感染;为帮助小雨减少缺血再灌注后的炎症风暴,以及保护肾脏功能,早期为其上了持续的床边血液透析等。

据了解,江苏省人民医院急诊中心是全国能独立开展ECMO救治的少数几家之一,至今应用ECMO救治29例病人,其中50%起死回生,其ECMO救治团队还带机出诊,而今已去过常熟、金坛等地。“ECMO治疗技术一旦建立,便能够取代心肺功能,这项技术对急性呼吸心脏衰竭的患者非常重要,可以为这些患者争取救治的时间和机会。”张主任说。(何雨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