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何说分级基金B是风险最高的?

 龙在天中 2017-08-17

分级基金是个组合,由三个基金组成,分别是一个母基金,两个子基金(A类基金和B类基金),为什么A/B,不叫甲乙或者其他,我也不知道。

分级基金一般的命名规则是:

母基金:随便取,没什么规律

子基金A类:xxxxA

子基金B类:xxxxB

不过,也有一些例外的,比如万科A,特例A,就是股票而已,和分级基金无关。很多B股的名字屁股后面也带个B,比如东旭B、汇丽B,他也和分级基金无关。

总之,靠代码和名字能大概认出个影子,但要确认,最好还是打开鑫财通的软件,输入这个代码,看看他下面的内容是不是这样的:

如果有这些你不认识的参数,那他就是了。

接着介绍下这个组合的关系是如何的:

有一天妈妈拿出压箱底的2万块钱给了隔壁老王叔叔炒股,并说,这两万块钱和两万块钱的收益分别属于这两个孩子,大明和小明一人一半各一万,盈亏自负。两人当时都挺高兴,欢欢喜喜的回去了,可回头性格迥异的两人就都觉得不满意了。原来,赌性重,胆子大的弟弟觉得一万有点少,想再要点。而老实保守的哥哥觉得股市风险大,万一赔了,这一万块没剩下多少怎么办?我不要求赚大钱,只要能给我保住本我就心满意足了。

于是兄弟两一合计:

“这样吧,哥哥你不是觉得风险大吗,把你手上1万块钱的股票给我,到年底,不管股票跌多少,我都保证你还有这1万,然后给你5%的利息,但是如果涨了,和你也没关系了,你看行不行。”弟弟说。

哥哥一想,这下好啊,不用担风险了,还能一年拿5%的收益,我很满足了,于是满口就答应了。

在这个故事里面,妈妈就是母基金,胆小保守的哥哥就是分级A,胆大赌性重的弟弟就是分级B,5%就是分级A的收益率。

这个时候,母亲投资到隔壁老王的钱,盈亏全都和弟弟有关,与哥哥没有关系了。

因为当时弟弟有一万,借了哥哥的一万,这个就相当于弟弟用了2倍的杠杆。

隔壁老王也有角色,他其实就是母基金跟踪的某一类指数。国内的分级母基金,目前只能被动投资某一类指数,而不能自己胡搞乱搞。

所以从价格和涨幅上看,分级基金会出现一个基本普遍规律,指数涨多少,对应的母基金就会涨多少,而母基金子基金B因为带了2倍的杠杆,就会是母基金涨跌幅的两倍,而子基金A因为把钱都借给B,所以涨跌幅和A无关。

这一年,隔壁老王叔叔行情不错,涨了10%,年底妈妈和哥俩一算账,2万变成了2万2,按约定,哥哥拿走了1万的本金加5%,500的利息,总共10500,弟弟用自己的1万,赚了1500,赚了15%,两人皆大欢喜。

于是妈妈把赚的2000分给他两,剩下的两万继续给隔壁老王叔叔,重新各自分配一万的股票给兄弟两,兄弟两也继续按照之前的规则。

绝大多数的分级基金初始母基金的净值是2.00元,A、B两个子基金各1元。年底分钱的这个过程就是分级基金的定折。定折之后,双方各自归原位1.00元重新开始。

故事继续,第二年,隔壁老王叔叔很争气,行情一路看涨,刚到半年,拿着2万元的弟弟已经赚了一倍,手里面已经有4万元了,可弟弟刚开始的时候自己能赚涨幅的2倍,可随着自己赚钱越来越多,这个倍数变的越来越少了。

原来,弟弟赚的4万元里面,只有1万是借来的,剩下的3万都是自己的,所以之前2倍的杠杆只有可怜的1.3倍,难怪感觉赚钱变慢了,这个时候,我要是再能借来2万该多好啊。

于是,弟弟拉着哥哥和妈妈一起说,不行,现在我不满足了,虽然没有到定折的日子,但是我要重求新分配一下,我需要再借一些钱。

于是妈妈把这4万按照约定把哥哥的一万,和半年的收益250元,总共10250元给了哥哥,剩下的29750,全给了弟弟,弟弟这一下,半年就用1万赚了19750。

弟弟拿着手中多出来的小2万现金寻思,反正留着也留着,不如再问哥哥借点放到隔壁老王叔叔那,就和哥哥商量,哥哥一看觉得借给弟弟钱是个挺靠谱的事,于是就动用了自己的私房钱,拿出来2万借给弟弟,这样,妈妈又给了隔壁老王4万元,这下子,弟弟有三万,哥哥有三万,并且这三万全都借给了弟弟,还是一年5%的收益。

这个为了保证弟弟的杠杆倍数不至于太低而设置的重新分配机制,就是分级基金的上折。上折对双方没什么太大影响,只是一次资金重新分配利用的过程。但其实主要是保证激进的B类能有合理的杠杆。

第三年,隔壁老王似乎运气欠佳,遇到股灾,刚刚过去半年,就已经跌了30%了。6万块钱中,哥哥的3万没有损失,这跌去的1.8万全都是弟弟的血汗钱啊,看着手里仅剩的1.2万,跌去了60%,弟弟也是心痛不已。

哥哥这时候多了个心眼,这才半年,看股市的样子也不像会有起色的样子,万一后半年接着跌,把弟弟那1.2万也跌没了,自己那3万的本金是不是也会拿不回来了,这可不行。

于是哥哥拉着妈妈和弟弟开会了,说出自己的顾虑,妈妈和弟弟虽然损失的肉痛,但觉得的确也有道理,而且,弟弟也发现,自己本金只剩1.2万,却还借着哥哥的3万在炒,这一下,杠杆倍数变成了3.5倍,这怎么越跌,杠杆还越大,自己赔的也会更快了,细思极恐,于是就商量着这个节骨眼,先把哥哥的钱还了,至于后面还怎么借再说。

于是,妈妈把这剩下的4.2万从隔壁老王那里要回来,把3万的本金,和半年的利息750给了哥哥,剩下的11250还给弟弟。

妈妈问哥哥和弟弟你们还玩不玩,弟弟咬咬牙,接着来,于是拿着自己的1万,借了哥哥的一万,故事继续。

这个下跌中为保证哥哥的本金不受损失的制度就是下折。

折算就是保护和平衡分级基金三方面利益的重要机制。

关于上折、下折、定折、B类基金的杠杆倍数的信息,在小鑫中都会在期行情页面展示,喜欢和开始了解分级的朋友,一定要会看这些信息。

了解了折算,我们说说分级基金的折价和溢价。

分级基金,本质上还是基金,为了增强流动性,除了可以在基金市场上申赎,也支持在交易所上市交易,直接买卖。

所以任何一个可以交易的基金,他都会有两个价格,一个是在基金市场上的价格,叫净值,也是这只基金的真实价值,另一个是股票交易市场的价格,就是现价。

净值每天公布一次,价格每天随着市场的竞价实时波动。

但是,价格总会围绕着价值做上下波动,也就是价格会在净值的上下做波动。

为什么净值和价格会有偏差呢?

因为需求啊,前面说到,分级基金每天的涨跌幅是跟随者其跟踪指数来的,所以,其每天的净值就是一个确定的数值,可他在二级市场上交易,当有用户发现最近行情很好,指数一路上涨,他就会想,既然指数每天涨1%,如果我买了这个指数跟踪的分级B,那岂不是我每天就能赚2%了?

当很多人都赌未来会有强的走势的时候,就不惜多花钱买分级B,哪怕其本来的价格已经高于真实的净值了,当价格高于净值的就是分级基金的溢价。

同理,当行情走弱的时候,带着杠杆的分级B,风险系数大大增加不说,还要支付给分级A的利息,持有者也会想法把手中的分级B卖掉,哪怕比净值低一些也可以。这样,就会出现价格低于净值的情况,这就是折价。

你会说,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不能在基金市场以净值赎回吗?

不行,分级基金的设计者将这种投资品种确定为:

1、母基金可以在基金市场申赎,但不能在股票市场上交易。

2、子基金A、B可以在股票市场上交易,但不能在基金市场上申赎。

好变态,但没办法,想要流通性,就要牺牲一部分利益,上帝是公平的,设计者也是公平的,不能好事都让你占了。

过去股灾时期,小鑫提醒过用户下折是很危险的,其实下折的风险主要是下折时又摊上分级B高溢价,那是怎么回事?

是因为这个BUG :

1、基金净值的波动是没有涨跌幅限制,而二级市场的交易是有10%的限制的。

怎么理解?

假如你的手中有一个跟踪有色指数的有色B,结果,

第一天:有色指数第一天跌了4%,具有两倍杠杆的有色b净值跌8%,价格也跌去8%;

第二天:指数跌了8%,有色B的净值就会跌16%,可二级市场的价格只能跌10%;

第三天:指数继续跌8%,有色B就会跌去16%,而二级市场还是只能跌10%;

第四天:同上继续。

这四天跌下来,粗略算,净值跌去8%+16%+16%+16%=56%,价格呢,跌去8%+10%+10%+10%=38%,价格和净值偏差了近20%,这还不算分级B越跌,杠杆越大以及牛市后期,分级B因为抢手本身就有很高的溢价。(跌幅可不是这么算啊,只是便于理解小编偷懒了)

所以就会出现一个假象:

你手中持有的分级B的市值已经事实跌去70%了,可你的股票账户看起来的损失只有30%。

别高兴太早,如果没有下折,也许他会没有影响,但当他触发下折的时候。是按照你的实际市值去作为折算的依据的。

所以会出现,一折算完,傻眼了,一下跌没了。

所以本质来说,下折是一个合理的规则,本身是没有风险的,只是交易市场的涨跌幅限制,让二级市场有了一层假像,把真实的价值给蒙蔽了。

总结一下,简单来说:

1、分级基金是一个组合,由母基金、分级A、分级B组成。

2、母基金的涨跌幅和跟随的指数涨跌幅息息相关保持一致。

3、分级A属于保守的固定收益类的,与外界涨跌无关;

4、分级B属于激进的带杠杆的,默认是母基金涨跌幅的一倍,但是涨幅越大,杠杆倍数会越小,跌幅越大,杠杆倍数会越大。

5、牛市分级B会溢价,分级A会折价,熊市分级B会折价,分级A会溢价;

好吧,绞尽脑汁,也只能讲到这里了,当然,分级还有很多对应的一些套利、分拆合并的内容,就不啰嗦了,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行寻找答案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