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常出入青楼的八旬老人和他背后的故事

 水云天1968 2017-08-17

经常出入青楼的八旬老人和他背后的故事

前 言

每个养老人在这条路上都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或事,今天推出的【养老路上令你最印象最深刻的人或事】系列的第一篇,懂得是最大的慈悲。

此后不出意外,每天更新一篇,有兴趣有故事的养老人也可以来投稿,感动的、惊奇的、吐槽的什么素材都可以。联系方式见帖尾部。

经常出入青楼的八旬老人和他背后的故事

(真实故事,皆为化名)

正 文

去年在江西南部一个地级市做项目,甲方老板曹总是一个有15年运营史的养老机构的拥有者。建院之初一直亲身参与现场管理,前后接待送走过数千位老人,是一位令人敬佩的养老人。在提升养老服务与管理的咨询合作过程中,他分享给我们一个让人有点心酸的故事。

时光有崖

岁月有时

因为懂得

所以慈悲

院里有位老人,且称董老,已过古稀之年。南昌大学的退休教师,膝下有子有孙。通常来说,到了这把年纪的老人,按我们的一般性养老服务设计,他应该和其他老人一样,没事下下棋、打打拳、看看孩子,颐养天年。我们说七十亦可言不逾矩之年,董老却有一个特殊的“爱好”——找小姐。

项目所在区域周边环绕中部最大的家具市场,外来务工人员、物流车队聚集。一些不法人员游荡在这里,以“洗脚房”、“休闲吧”、“美容院”为幌子,暗地里进行卖淫嫖娼活动。在这里卖淫的大多是一些二三十岁的年轻女孩,每次收费 50 至 200 元不等。前来光顾的“客人”基本都是周边物流车队的长途运输司机和外来务工者。公安机关屡禁不止。

在当地的社区治安系统扫黄打非专项行动中,董老不只一次被逮个正着。由于他已经超过了《治安管理处罚法》所规定的拘留年龄上限,拘留所无法收监,家属又常居外地,遂次次通知养老院去领人。

曹总硬着头皮领回董老,社区和街道办工作人员上门开展工作,“好好和董老谈一谈,这么大年纪了,因为这种事儿闹得满城风雨,对养老院影响不好,别落上个管理不善的坏名声”,曹总很无奈“他是自理老人,行动自由,我总不能绑他在养老院里”。

无奈之下,联系家属。董老儿子不很配合“嗨,这么大年纪了还折腾啥,你们不让他瞎转悠,不就安生了”。听说,董老没来养老院前被介绍谈过四个女朋友,都被儿子媳妇搅黄了,曾总作罢。

遇到这情况,曹总只好苦口婆心劝董老收敛一点,毕竟是七十多岁的人了,即便不考虑自己的名声面子,也考虑一下对晚辈的影响。

董老解释自己一开始去“洗脚房”,并不是为了“整那事儿”,而是想去市场转悠转悠,结果定力不够就被站街女拉进了出租房。后来每次去,也不都是为了那事儿,只是想有个亲近人,说说话、解解闷。

按照董老的说法,他前后去过那家“洗脚房”十多次,每次都是去找一名自称“小美”的按摩女。

小美年纪偏大,一般嫖客嫌小美年老不好看,不去光顾。董老年纪大了不挑,出手还大方,小美对董老百依百顺。

董老退休前走南闯北,小美也在社会上混了半辈子,两个人有很多共同话题可聊。加上董老出手阔绰,不论要不要“服务”,临走时都会留下两百块钱,按照小美每次五十元的“收费标准”,这些钱能顶一晚上的收入,所以小美也乐得陪着董老。

“开始几次我一去就直接要服务,后来发现她蛮会说话的,就主要是聊天了。我这把年纪不比小年轻的,对那事儿也没多大的瘾,反正一样是给钱,她也愿意和我聊天。”董老这样说。

董老是按着自理老人的标准收住进院里的,有一定的出入院自由。这种情况,管着不忍心,不管就违法。院里当时只好以退院为协调底线,截了董老这个念头。

其实老人也有生理需求,其实董老只是想有人听他说说话,只不过这个交流需要技巧。

曹总感慨,开办养老院多年,一直被这样类似的孤寡老人问题困挠着。早年丧偶、子女不孝、常年独居的老人,生活和心理方面都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

有老人被推销“保健品”的骗子一声声“爸妈”骗得倾家荡产,有老人孤单久了变得自私,暴躁,有老人大半夜不睡觉在花坛坐着发呆…….

院里试图通过举办各种“俱乐部”、“兴趣班”,开展日常活动帮助他们排解孤单,但效果有限。主体客户支付能力有限,入住费用提不上去,分别对待成本太高。没办法扩充服务队伍、提高服务质量,谈不上心理疏导、有效沟通。这也是很多低端养老院的共同难题。

孔子在《礼记》里说“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

以心理动力论去解释董老的问题以及大部分老人的问题,应该在于:随着年龄的增长,人更倾向于活出本我,满足原始本能欲望,常常是无意识、非社会化的。而人格结构中的道德部分即由社会规范、价值观念内化而来超我部分此时已退居二线了。“老小老小”,指的就是这。当然这也与老人的受教育程度、见识见地有关。

人是生而有别的个体,服务不能像有形物品一样批量化生产。

后来,在这个项目的合作过程中,我们针对曹总的困扰基于原有的普适性照护计划做了进阶修改。

比如说,为照护计划的制定收集更为详实的依据,改变依据的来源渠道。力争主要从老人的口中、行为习惯中摸索总结生活习惯等,而非为了节省时间、片面追求效率从家属的叙述中获得信息。

由服务老人的关键人(key worker)在与老人接触交流的过程中“绘制画像”,包括:老人的生命故事、生活方式、未来愿景、个性人格、健康状况、行为能力、认知能力、和对当下的生活满意度……

建议和鼓励老人主动说出“我需要的”,可以是“帮助我去交更多的朋友”、“保持我居住的地方干净、整洁”、“希望先吃早饭后洗漱”、“帮助我选择合适的着装而不是替我决定”等等,加以个别引导,以达到消灭机械化实践,重视完整人性的目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