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朴苍劲 浑厚大方——丁德钧书作

 llssmm44 2017-08-17

枫香寨,寨前清水河上,古老的水车慢悠悠地转着。顺着山往上走,一簇簇楠竹林中冒着缕缕炊烟,碧绿的竹叶下,鳞次栉比的房屋时隐时现。在这里,书法家丁德钧可放松心境,感受自然韵律,将胸中益气融于行书创作之中。

古朴苍劲 浑厚大方——丁德钧书作

行书产生于汉末魏初,因隶书的“波磔”难写,结构方正对称之处较多,难以写快。于是,逐步扬弃“波磔”笔法,用书写流畅、回峰收笔的方法书写,点画间的笔势,形成楷书,而楷书笔势稍加流动,点画略带呼应,就成了行书。

丁德钧的行书,书风 “流美秀丽、古朴苍劲、浑厚大方、结构自然”。他执笔以意念带肩,肩带肘,腕竖掌平,五指齐力,力注笔尖,写出的线条有力而不浮滑。那"骨法用笔"写出有弹性、力度、劲挺明快的线条。他还充分表现行书刚健、遒婉、秀逸、凝重、流利的特点。

古朴苍劲 浑厚大方——丁德钧书作

古朴苍劲 浑厚大方——丁德钧书作

蔡邕说:“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

丁德钧书作讲究“势”。势是发展的、流动的、变化的,“势”就是“血脉”、“筋脉”,是章法气势形成的根源。《书断》中说:“字之体势—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血脉不断。”虽有时点画不作连写而仍需气脉相贯。一字如此,一行也如此。

古朴苍劲 浑厚大方——丁德钧书作

古朴苍劲 浑厚大方——丁德钧书作

观丁德钧行书章法错综变化,或大小错综、或疏密错综、或用笔轻重错综,或欹正错综等。如落叶纷披,令人眼花缭乱,规则中有不规则,视觉上是动的。满纸盘旋,飞舞,内气充盈,十分传情,激情不可抑止。

古朴苍劲 浑厚大方——丁德钧书作

古朴苍劲 浑厚大方——丁德钧书作

古朴苍劲 浑厚大方——丁德钧书作

丁德钧的行书章法巧妙,虚实相生。开头多加引手章组成起手式,前半程情感稳重,后半程笔墨驰骋有节、变化延续,加以落款、钤印组成结尾。这种起、承、转、合式的结构美,体现中国传统美学的法则。他将书法的章法美,融入自己的意念,形成自己的风格。

古朴苍劲 浑厚大方——丁德钧书作

古朴苍劲 浑厚大方——丁德钧书作

“丶”如高山之坠石,“一”如千里之云阵,“丨”如万岁之枯藤,“丿”如陆地断犀象,“捺”如劲松倒石,“之”如劲驾筋节, “勾”如长空之初月。丁德钧行书的点线美体现在结构与笔墨交融中。点线构成书法结构的形式美,如“避就”(避密就疏),“相让”(合体字的相互搭配),“朝揖”(偏旁与主体的关系)等。线的提按顿挫,粗细徐疾,干湿浓淡,迂曲刚柔,将人引入如音乐旋律般如痴如醉的优美的意境。

古朴苍劲 浑厚大方——丁德钧书作

虚实相生中,“实”指纸上的点画,也即有墨的黑处;“虚”指纸上点画以外的空白,也即无墨的白处。老子日:“知白守黑”,用在书法上,就要调配好黑白之间的关系,太黑则墨气一团,气闷而有窒息感;太白则凋疏空旷,气懈而有松散感。丁德钧书作讲究 “透光之美”,其书作的雅趣往往在“白”的妙用,用“虚”处来体现书法艺术的韵致和高雅之情。

古朴苍劲 浑厚大方——丁德钧书作

古朴苍劲 浑厚大方——丁德钧书作

丁德钧书作灌注着自己"精、气、神"的文化底蕴。那形意结合的妙境,给人带来宁静的美的享受。在用墨上,浓而不滞,清而不弱,水墨相渗,达到墨分五色的生动表现。他的行书体现出他高度的诗文修养,及对文字内容的把握,使读者欣赏作品更为全面完整,读其字、赏其文真是美不胜收。

古朴苍劲 浑厚大方——丁德钧书作

丁德钧多次参加国内大型书画展并获奖,其作品被各大图书馆、博物馆、毛主席纪念堂、西柏坡等相关单位收藏,并授予“最具有影响力国际书画大师”“中国文化艺术大师”“中国书画艺术终身成就奖”等。

古朴苍劲 浑厚大方——丁德钧书作

丁德钧书法作品 室内效果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