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呼唤创新型教师 ——记最美教师叶德元 前额突出,后有反骨。 就那么矮矮的个子,就那么胖胖的身子。突出的前额凸显着智慧,横生的反骨昭示着另类。 见多了教师的一本正经,听多了教师的奋不顾身;带病上课,倒毙台上;帮教学生,泣人泪下------ 叶老师,你有感天动地的故事吗?央视记者问。 哪里会有。 叶老师,你有带病上课的经历吗?著名主持人问。 怎么可能? 反传统,非主流;不合拍,何曾见?但这就是叶德元——全国劳动模范、最美教师叶老、叶老师、叶德元! 旁逸斜出,手挥足舞。 谁说教师就该一本正经传授知识? 谁说教师就该板着面孔教书育人? 看讲台上的叶德元,表情语言,手势语言,肢体语言,脚步语言,甚至如机关枪突突的诙谐语言------那才叫平易近人啊,那才叫春风化雨啊! 整部《论语》,纵使有浴乎沂,舞于雩的点缀,我总觉得孔老夫子太正经太迂腐,活得太累活得太苦,就只那副被学生怀疑对美女南子动心而发誓赌咒“天厌予,天厌予”的样貌,还稍露一点可爱的端倪。 情若真,必痴;才若趣,始化。一个连一本《资本论》都读不完的优秀共产党员,一个平生只读过五本教科书的误尽苍生的教书匠,是无论如何都生动不起来的! 我在上面拼了老命的讲,你们在下面拼了小命的玩! 老师在上面讲,你在下面讲,要不你上来讲! 整个年级就我们班讲话声音最大,我在校长办公室还能听见我们班在吵! 这道题都看不懂就是你们语文老师的问题了! 很负责任的讲,这是我见过的跳得最丑的舞蹈。但这是我们班女生的第一次啊,学生把珍贵的第一次都给了我------ 一个年级两三千人,考一两个北大清华有什么显摆的嘛! 听听这些声音,你自然就会觉得,教育没有神话,教师不是伪书生。凭一次谈话,就能解决学生一切思想,那是妄想;常年外出跑穴,学生还能听话自学,而且考试名列前茅,那是在蹂躏弱智的头脑。 茕茕黑兔,嘎嘎独步。 望着讲台上身材矮小,体型微胖,皮肤黝黑的叶德元,我的脑海里突然冒出了曾经读过的一首诗:他用欢笑/扫除了无数人的烦恼/却换不来人间的半分温暖------ 真佩服他的学生也懂他:其实,我们叶老的调侃里透露着沧桑,沉默中凸显着惆怅------ 他从不抓学生成绩。 他没有创造中高考神话。 他教历史,但他从不喜欢历史。 他是老师,但他讨厌很多的老师。 他不齿于同行对学生的死揉硬搓。 他不屑于记者媒体的白痴弱智。 他就是带学生玩,三年时光,营造了600多场次活动! 蓦然回首,小学6年,中学6年,大学4年,有谁会记得当年的语文老师在课堂上讲了点什么,有谁还牢记那个历史老师在黑板上抄了个什么题目? 我们的教育,现在已经彻头彻尾地掉进了恐怖的死亡谷:上课就是抄笔记,读书就是做题目。 有什么做的呢,那都是前人早就解决了的问题。 有什么抄的呢,百度一下,都在那里。 我们设置了太多没用的科目,我们学记了太多没有的知识。 翅膀捆上黄金,飞鸟无法前行;头脑塞满垃圾,人才无法创新。 还是爱因斯坦说得好:所谓学习,就是把你在学校里学到的一切统统忘记! 有印象的,只是你的参与;还记得的,就是你在活动中的表现。 是活动让我们变得机灵,是活动让我们变得友爱,是活动让我们学会思考,是活动让我们学会学习------ 活动才有快感。活动才有高潮。 死教书的。教死书的。教到死的。教书匠,你终于明白个中的奥妙了么? 要让课堂活气来,先让学生动起来! 你作古正经的讲什么讲呢? 你生搬硬套的抄什么抄呢? 中国的科技固然需要创新,中国的教育尤其需要创新! 时代呼唤创新型教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