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典:只有两种人会成功,你是哪一种?

 龙叔文馆 2017-08-17



好的生命不是完美,而是值得


生命的意义,不在乎以什么绚丽的方式开始,而是在漫长的时光里如何成长为最真实的自己。


1998年,18岁的古典决定从武汉骑行到北京。当时的武汉正遭遇百年未遇的洪水。


他跑去告诉妈妈这个决定,毫不意外地遭到妈妈的极力反对。


妈妈很生气:“我不给你钱,看你怎么上路!”


古典倒是淡然:“我现在已经成年了,并非来征求你的意见,而是告诉你,我的决定!”


这是他给自己的成人礼:“在欧洲,贵族子弟流行在毕业后到欧陆城市探索文化根源,这是一场摆脱了父母束缚又兴味盎然的文化盛宴,后来还成为欧洲菁英的成年礼。我也要有这样的‘礼物’。”

 

他的内心告诉他:“我必须要去。”


所以,为了这次探寻,他做了很多准备。


第一步就是攒钱。


他花了大半个月时间到修车店学修车、补胎,补完300多个胎以后,终于攒够了这次旅行需要的路费。


接下来约好了同行的伙伴,一行五人,都是十七八岁的如风少年。


古典认为,勇气不仅仅是勇气,脑子和心要到位,不能只是冲动的想法。


人生总有意料之外的事,离出发的日子越近,他们的内心就越动摇。


在临行前一刻,原本坚定的五人“临阵逃脱”了三个。但他们的放弃,并没有动摇古典的决心,他又找到一位临时搭伙的朋友,踏上了冒险之路。




古典只带了两套衣服,一套比较脏的,一套很炫酷的,白天穿那套脏的,夜晚就换上另外一套,骑着车穿梭在城市里边,这让古典觉得很爽。


那时还没有山地车,他们的车经常损坏、爆胎;在途经某个村庄时,他们被车匪路霸盯上了,狂追他们十几公里。


几经波折后,他们才抵达北京。


古典说:“我们得亲身践行自己的生活选择,当真正形成这种定见,才不会被任何突发事件击垮。”


18岁那次的骑行,对古典有着非常大的影响,而在后来,他也不断践行要活得精彩和不一样的理念,继续做与别人不一样的事。


当同事在为车子房子拼死拼活的时候,他冲上了珠峰7200米的地方;空闲时,同事都躲在家里看电视剧、打牌,他打车到机场,去游览他向往的美景;08年汶川地震,他赶赴灾区现场,为孩子们做心理辅导,带他们走出受难后的阴影……


如果以行走比喻人生,那么“人生应该是一次次的破局”。


在古典看来,“局”就是系统——高手并非能力比我们强、智商比我们高、定力比我们好,只是因为他们思考比我们深、见识比我们广,他们看到了更大的系统。


电影《一代宗师》中宫二小姐说:习武之人有三个阶段: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其实人生何尝不是如此?



这个世界并不公平,选择比努力重要


在“见自己”到“见世界”的途中,古典深刻发现了世界的不公平。


2014年1月,古典大女儿弯弯呱呱坠地,他沉浸在当父亲的喜悦中无法自拔。


在女儿出生的第68天,这种喜悦却突然消失了。


他的外婆去世了。


他不断回想外婆的一生:外婆在世时,每天都要给长工送糖,那个年代的妇女,以无私奉献、辛勤劳作为荣,每天兢兢业业,努力把家里变得兴旺。最后,外婆将生命转化给了后辈,就去了另一个世界。


与人为善一生的外婆,劳碌一生的外婆,并没有得到最好的回报——这并不公平。


这对古典的触动很大。


悲喜交加间,古典给女儿写了一封信,告诉她这个世界的真相:“在你出生的时候,月嫂阿姨每天只能睡几个小时,数十次被你的哭声唤醒,却任劳任怨,相比她的努力,她的收入并不高,她和你的爸爸妈妈一样努力,但是她的生活并没有我们好,这并不公平。”


古典希望女儿不要与别人比,如果有能力,要和自己比。


“给人生做加法带来快乐,做减法带来安心,加加减减到让自己舒服。” 


关于“不公平”,在新书《跃迁》中,古典也多次强调。


“有些人一出生就在非洲,而有些人在美国。”人似乎很难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阶层的跨越。



既然如此,我们的努力还有什么意义?


对于这个疑问,古典在《跃迁》中给了我们回答:


要完成跨越,就要抓住时代和科技的趋势;要想成为高手,就需要具备高手应该有的思维模式和方法,需要找到最佳路径,借助趋势红利,撬动个人跨越式发展。


成长,长成自己的样子


 “成长,长成自己的样子。” 


古典写下这句话,是为了时刻警醒自己,不要被外界的诱惑搞垮了初心。


2014年跨年时,古典在演讲中说:“在这个年代,不做自己,还真不知道要做谁。做点让自己怦然心动的事,做点自己爱死自己崇拜自己的事,做点知道开头,享受过程,却不知道结尾的事。”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他希望自己帮助年轻人寻找到生命的价值。这也是他选择做职业生涯规划的原因。



在新东方的那几年,面对着很多迷失自我的学生,古典突然想:我能不能做一件事,让人们了解自己,走得更快一些,成长得更好一些。


意识到“找到自我”比“去好大学”重要,在他职业生涯上升的高峰期,古典毅然决定辞职转向生涯规划。


“我是一个挑战者”古典这样形容自己。


他创立的“新精英”,帮助无数在职业中迷茫的人们找到了自己的方向。


一次偶然的机会, 他的一位学生到泽阳找到他,说他讲的课很不错,但课程收费近两千,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数额。


并且建议古典把他的知识都写成书,这样的话,每本书只需要30块钱,可以让更多人受益。


反正古典最终的梦想是让人们长成自己的样子,并不是拿这个赚钱。听完这位学生的建议后,古典马上行动,出版了第一本书:《拆掉思维里的墙》。


没想到,这本书大卖,畅销300万册,这使他在作家圈爆红。站在浪尖的他,紧接着又写了《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


声名鹊起的古典,并没有停下来前进的脚步,他又找到线上教育的切口,把咨询、讲课、写作融为一体,完成了他个人的跃迁。


高手当久了,你终于理解,要把自己学到的、理解的、坚持的传播出去,帮助更多人,这正是他想要做的。“人生终将辉煌,能带给别人价值的东西,一定也会带给你价值。”


在《跃迁》里,他寄语已经有所作为的年轻人,拉一把活在时代巨轮下的人,让他们看到希望,过得更好些:“希望有一天,你也能这样定义自己的成功,让其他人的生活因为你的行动有所不同,才算是有所作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