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龚士澄:“凤尾草”之用

 呗呗多 2017-08-17

导读:凤尾草并不是一味常用的中药,不过龚士澄先生认为凤尾草性味平清热而不寒中,利湿而不伤阴,凉血而不凝血,为佳品也!一起来看看吧~



凤尾草之记载,初见于清·吴其浚撰《植物名实图考》(道光二十八年刊行),谓其可治五淋,止小便痛。


《本草纲目》、《纲目拾遗》所称之凤尾草,乃金星草、翠羽草之古籍别名。


本品又名井栏草、石长生。


江苏、上海一带名背阴草,福建、广东等地则称鸡脚草,为凤尾蕨科植物,多年生常绿草本。生于阴湿岩石下,或墙边、井旁,涧溪边石隙中亦有生长。


华东、中南及云南等地均有出产。另有一种剑叶凤尾草,功用相同。


凤尾草味甘淡、性微寒无毒,一说微苦、寒,或微酸。功用:清热利湿、凉血解毒。


我喜其性味平,不伤人胃气,又无所禁忌,因而于近十余年日常临证中,存心验其功用之确不确,并不断广泛运用于内、妇、儿、外等科,初步取得效验,谨分别摘要简介于后,供同道参考。



1

泌尿系疾病



一、急性肾炎,属水气(肿)证“阳水”范围。


初起恶风寒,发热,面目浮肿,咳嗽,喉肿痛,苔薄白,脉浮数者,越婢汤加凤尾草15克,以清热宣肺利湿,较五皮饮加味效速;


若偏热重,小便短赤,苔黄,脉数,兼有疮疡病史者,以五味消毒饮(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紫地丁、紫天葵)加凤尾草20克,退热消肿之功颇佳。


二、属于淋证范围之肾盂肾炎及乳糜尿。


无论是湿热渗入膀胱或是肾虚而湿浊下注,在育阴制火方剂(如知柏地黄丸)、分清化浊方剂(如加减萆解分清饮)中加凤尾草20~30克;


血淋,小便灼热刺痛,用小蓟饮子合导赤散,加凤尾草20克,其疗效均较原方为优。



2

肠道疾病



一、湿热泄泻。


便下稀黄或夹粘液,腹胀、肛门灼热、尿短赤,于清肠泄热化浊方(如葛根芩连汤、藿香正气散)中加凤尾草20克,可增强疗效;


婴儿腹泻,因乳食不当或风温热迫大肠所致者,各于应用方中加凤尾草10克,能于短期内止泻。


二、赤白痢疾。


用治痢散(《医学心悟》方:葛根、苦参,麦芽、山楂、赤芍、黄连、陈皮、陈茶叶)加凤尾草20克,效速不至淹缠。


三、休息痢反复发作,脾阳既虚,湿热又留恋不去者,以凤尾草20~30克,加于理中汤内,近期效果甚好。



3

妇科疾病



一、带下。


带下俱是湿证,因于湿热者色黄,质稠粘如脓如涕,或兼血红色,有秽臭气,尿频而短,舌尖红,苔黄,脉滑数;因于寒湿者色白而清稀,有腥气,苔白润,脉沉缓。


黄带,用止带方(猪苓、茯苓、车前子、泽泻、茵陈、赤芍、丹皮、黄柏、山栀、牛膝,见《世补斋不谢方》)减猪苓、赤芍,加凤尾草;


白带,用完带汤(见《傅青主女科》)加凤尾草、炒白芷、炒艾叶。


二、月经超前、月经过多或漏下,凡属血分之热引起者,均可用丹栀逍遥散或奇效四物汤加凤尾草15~20克,每易奏效。



4

儿科疾病



一、水痘。


由于外染时邪病毒,内蕴湿热,内外合邪郁于肌表而发,一般预后良好。


其严重者壮热烦渴,小便短赤,痘色紫黯,疱内液体晦浊,苔黄,脉洪。亦有眼结膜、口腔及咽部发生疱疹,形成溃疡者。


于清热败毒方内入凤尾草10余克,可迅速退热,防止糜烂化脓。


二、痄腮。


起病即觉局部肿痛,并伴有全身症状。


患儿憎寒壮热,腹痛或睾丸亦痛,泛恶、渴饮,苔黄腻,脉疾,间有因热炽而短时神昏者。


以凤尾草合柴胡、甘草、薄荷、板蓝根、银花、连翘等品,清解少阳、阳明经络蕴结之毒,每能称意。



5

外科疾病



一、瘰疬初起,按之虽坚硬,推之尚活动者,用凤尾草、夏枯草、甜地丁、连翘、半夏、陈皮、甘草为剂,可免皮、核粘连而易于消散。


二、风疹奇痒,以凤尾草50克,荆芥30克,煎水洗浴可消。


三、暑疖,凤尾草合藿香、青蒿、丹皮、赤芍、银花、连翘、六一散内服效佳。



6

肝胆疾病



凤尾草、金钱草、蒲公英、黄郁金入四逆散,用于黄疸型肝炎、急性胆囊炎,其退黄作用,远胜于茵陈,对消除病毒、改善症状,确有应验。


单用凤尾草煎服,或鲜草取汁含咽,对痢疾、湿热泻、便血、尿血、喉蛾等俱效,非可有可无之品。


凤尾草清热而不寒中,利湿而不伤阴,凉血而不凝血,佳品也。



注:本文选摘自《跛鳖斋医草》,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1988年7月。本公众号仅用之进行学术交流,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