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篇为樊山手记,抄录者暂不详,小编在此致以特别敬意。为增强可读性,《樊园五日战诗记》进行了排版优化。钟卷一目了然,共飨钟友。 ![]() 九月二十五日,伯浩过访,入门即谓余曰:梁髯北去,钟社少一人矣。余曰:止乙两公,皆有意打钟;伯严新归,涛园病起,正金声玉振之时,何谓无人。遂于二十八日招集小园,惟止相病齿、乙庵暴下不至。午后,黄楼、伯浩、子琴、炯斋相续而来。遂拈题解馋。已而伯严亦至。迨夷叔、涛园入座,则第一课截止矣。是课“川、独”五唱, 夷叔、炯斋阅卷。炯斋取伯浩元、眼云: “沙哥新秉川东节;君实难忘独乐园”、 “循吏式(“式”字模糊,猜的——抄录者)凭川主庙;佳人生长独头村。” 取伯严花云: “严公奉使川西节;杜老怀人独夜舟。” 胪即夷叔元。伯浩第五云: “程颐悟道川流喻;杜牧消愁独酌吟。” 黄楼第六云: “府厅旧志川沙考;边境雄关独石名。” 伯浩第七云: “水尽横流川竭易;天仍长醉独醒难。” 黄楼第八云: “山开闲咏川平句;泥浊还吟独漉篇。” 夷叔取樊山元云: “苏门尚记川流叹;桂岭长标独秀名。” 取黄楼眼,即“川沙”、“独石”句。取伯浩花,即炯斋眼。取樊山胪云: “高吟左闢川行句;零拾中郎独断篇。” 炯斋第五、六云: “姬室衰微川竭后;湘累哀怨独醒时”、 “汉京赋就川珍句;乐府吟成独漉谣。” 子琴第七云: “五色日华川上景;一楼花笑独眠人。” 樊山第八、九云: “新障如烟川女怨;帽檐侧雨独孤归”、 “涛回巫峡川鹾下;星落钤冈独火明。” 第二课伯浩、樊山阅卷,“明、地”六唱。 伯浩取樊山元云: “凉州并建三明节;楚国难招九地魂。” 伯严眼云: “刊水始皇穿地脉;曲江杜老吊明眸。” 取黄楼花云: “惜别韩文愁地角;悟禅佛法始明心。” 取樊山胪云: “微之花事西明盛;献吉诗才北地雄。” 涛园第五云: “讲学规条余地少;窥天管见不明多。” 子琴第六云: “烹茶爱爇松明火;卧酒宜开月地尊。” 涛园第七云: “坡老岭南生地种;杜陵阶下决明新。” 伯严第八云: “刘颢留行为地主;荆公发愤赋明妃。” 子琴第九云: “桐城文笔东明健;宏治诗坛北地尊。” 樊山第十云: “大蓬创获松明句;秀水勤搜药地诗。” 炯斋十一云: “佛氏金轮回地狱;汉儒玉带论明堂。” 樊山十二、三云: “南朝藻耀宏明集;西母祥呈益地图”、 “鸿烈形容摩地舞;燕公得力夜明帘。” 炯斋十四云: “闽海儒宗光地著;中州诗派景明尊。” 余有闽派一联云: “衾寒不奈连明雨;花好偏教特地风。”甫成,即谓夷叔曰:此联伯浩必不取。已而果然。 樊山取子琴元云: “田盘细校焦明集;浪杖闲参药地禅。” 取涛园眼云: “弇以守关当地主;布能将步共明公。” 取伯严花云: “齐物庄生征地籁;配天郑氏释明堂。” 取伯浩胪云: “怀珠莫诮投明误;拔剑休为斫地哀。” 又第五云: “五噫高士逃明帝;三纪先生补地皇。” 子琴第六,即“东明”、“北地”句。扃制第七,即“光地”、“景明”句。伯浩第八云: “喜见汉孙称地节;再兴唐室仗明皇。” 黄楼第九云: “六宗佛学开明帝;九首迁书纪地皇。”(此句微误。) 伯严第十,即“刊水”、“曲江”句。炯斋十一,即“金轮”、“玉带”句。夷叔十二云: “让席遂开登地院;赐樱长忆大明宫。” 子琴十四云: “花砖移日朱明永;锦叚临风白地多。” 第三课“定、头”七唱,樊山、子琴阅卷。 樊山取子琴元、眼云: “郤特乱机开泰定;阳秋直笔纪坊头”、 “曾苏得谥皆文定;崔李题诗让上头。” 取炯斋花、胪云: “文物金源开大定;遗编典午坐航头”、 “名瓷宋代推均定;宝扇唐宫赐聚头。” 伯浩第五云: “圣主改河归永定;鬼方建国近飞头。” 炯斋第六云: “浑河东下名无定;行国西来号尉头。” 伯严第七云: “南征谣独酬公定;曹洞禅仍证名头。” 黄楼第八云: “诗吟杜曲花惊定;画出沧州顾虎头。” 伯严第九,即子琴元。炯斋第十,即子琴眼。伯浩十一云: “宋代古瓷珍紫定;魏宫隐语唱青头。” 夷叔十二云: “身御黄袍天下定;手加白刃大王头。” 伯浩十三云: “池光诗客愁难定;天顾才人论有头。” 子琴十四、五云: “史事每怀金大定;经生最数贾长头”、 “长老梦縠萦无定;莫遣飞花过石头。” 黄楼十六云: “宋代五窑珍粉定;石家八百乘苍头。” 涛园十七云: “平生诗卷经谁定;后起门生让出头。” 伯浩十八云: “金主新元稽大定;符王小字署坚头。” 夷叔十九云: “梦随河水流无定;诗忆霜花插满头。” 伯严二十云: “絮因换劫知前定;茅把何年卜盖头。” 子琴取伯严元云: “野史筑亭伤大定;难兄住屋记东头。” 取炯斋眼云: “地志建康传景定;佛经河水纪新头。” 取樊山花云: “不闻竹响知风定;支给花钱待月头。” 取伯浩胪,即“紫定”、“青头”句。樊山第五云: “吟苦裴郎夸入定;睡慵元相看梳头。” 黄楼第六,即“粉定”、“苍头”句。伯浩第七云: “功著天山三箭定;句惊沂国百花头。” 伯严第八,即“金源”、“典午”句。樊山十二云: “玉食宋瓷征白定;铜山汉帑属黄头。” 伯浩十三云: “赵陀窃据思真定;苏峻张皇次石头。” 炯斋十四,即“无定”、“尉头”句。樊山二十一云: “悔失燕云防镇定;巧占春日压秦头。” 夷叔二十三云: “麟种公孙称角定;龙骧天使拜肩头。” 按:此题甚宽。余庀材颇富,截止后,尚有数联未就。因足成之,以质同社: “天竺薪传参慧定;高骊棋势失神头”, “曲台祭品笺羹定;纶阁堂餐爱䭃头”, “少陵史法讥花定;袭美谀词误果头”, “事经著录皆前定;人笑收田在后头”, “懿德十香悲谳定;太真百媚喜回头”, “月下鱼龙知夜定;花时鹦鹉在前头”, “遥策成都知小定;预占比部得皆头”, “后世文谁知子定;此来身自戴吾头。” 第四课伯严、子琴阅卷,“侯、结”一唱。 伯严取樊山元云: “侯印赝文传汉寿;结冰真主渡滹沱。” 取炯斋燕云: “结客五陵游灞杜;侯家四姓冠金张。” 取伯浩三、四、五云: “结绮有诗酬后主;侯门无意忆萧郎”、 “结解连环齐后智;侯封四姓汉皇恩”、 “侯鲭传食夸楼护;结发从戎感李陵。” 炯斋第六,即子琴元。伯浩第七云: “结绮阁宜江总到;侯鲭录爱德麟编。” 涛园第八云: “结烦廷尉王生袜;侯夺宗亲汉庙金。” 伯浩第九云: “侯悭猿臂休伤老;结任鹑衣且耐贫。” 樊山第十云: “侯喜句联师服社;结璘名署广寒宫。” 又十一云: “结痴人畏刘邕噬;侯骨天与李广悭。” 子琴取炯斋元云: “侯国汉廷分巨鹿;结衔唐代赐绯鱼。” 取涛园眼云: “结甫琼琚颂灵武;侯张唱和侍潮阳。” 取樊山花云: “侯印汉廷夸斗大;结旌孔疏戒旒垂。” 炯斋第四、五云: “侯亶瑞图呈益地;结璘光耀验周天”、 “结号漫郎耽石隐;侯称莱子释碑文。” 伯浩第六,即“猿臂”句。第七,即“侯鲭”、“结发”句。第八,即“结解连环”句。 夷叔第九云: “侯笔投于班氏手;结荷名在鲍家书。” 樊山落卷云: “侯封日盼三春柳;结子风催五夜花。”(此联伯严取二十五。) 又截止后得句云: “结草九原酬魏德;侯瓜五色记秦封。” 十月二日为夷叔夫人揆辰,同社谋先一日载酒往寿,就寿堂饮酒击钟。朔日饭后,偕黄楼赴约,则伯浩、涛园、子琴、和甫、炯斋已先到,且发题矣。俄而伯严亦至。 第一课“晋、生”二唱,樊山、炯斋阅卷。 樊山取涛园元云: “两生却聘嗤绵蕞;三晋连栖败合从。” 取和甫眼云: “后晋石家儿作帝;先生彭泽老辞官。” 取炯斋花云: “澹生堂圮藏书散;诒晋斋荒法帖存。” 取涛园胪云: “分晋史评开涑水;射生虏逐入云中。” 取子琴第五云: “郦生善辩依龙准;宝晋论书誉虎儿。” 涛园第六云: “特晋禅辞班魏武;小生篆法匹斯翁。” 子琴第七云: “诒晋仓龙留撰著;伯生缚马误流传。” 和甫第八云: “名晋讳难乡贡避;养生论与道书通。” 伯浩第九云: “更生秘上淮南宝;子晋吹残月下笙。” 涛园第十云: “宝晋丹青图海岳;更生黄白得淮南。” 伯严十一云: “福晋号依亲贵例;侑生榜媵秀才科。” 黄楼十八云: “余生笔记犹谈虎;孟晋文章欲迨群。” 炯斋取伯浩元(句佚)。取樊山眼、花云: “董晋幕中才第一;符生眼里泪无双”、 “中晋一龙重左踞;东生十日九西沉。” 取和甫胪,即“名晋”、“养生”句。樊山第五云: “奇晋七书传椠本;更生百日感刀环。” 第二课“异、山”三唱,涛园、伯浩阅卷。 涛园取伯严元云: “夜看异剑干宵气;天鉴山陵捧土心。” 取炯斋眼云: “南州异物曾编志;少室山人自署诗。” 取子琴花云: “笛奏山阳多感旧;书题异苑继搜神。” 取樊山胪,即伯浩元。子琴第五云: “诗句异仝皆好怪;谏书山谊各名家。” 樊山第六云: “身染异香分贾午;眉添山翠美文君。” 子琴第七云: “学多异趣訾歆向;赋就山居历宋齐。”(山居似是郊居。) 节厂第九云: “撷香异菜初成谱;感事山茶且作诗。” 伯浩十一云: “每视异人秦国货;不嫌山贼谢家风。” 伯浩取樊山元云: “不王异姓嗤高祖;欲相山人俟代宗。” 取涛园眼云: “大树异偏从白水;至言山亦匹长沙。” 取伯严花云: “无言异国赓苏武;三径山居隐翟陶。” 取樊山胪云: “苏笑山僧分馎饦;王为异客感茱萸。” 和甫第五云: “椎心异国陵思汉;落手山图轼入台。” 节厂第七,即“山茶”句。和甫第八云: “朱邪异姓偏从李;灵武山人起辅唐。” 伯严第九云: “元功异茂兼棠荫;雅集山王弃竹林。” 炯斋第十云: “文派异之传皖水;大科山史重关中。” 涛园十一、十二云: “奇货异人归吕览;离骚山鬼怨湘累”、 “洛下山公识王衍;荆州异度拜曹瞒。” 夷叔十四云: “曾戒异心鱼可奥;陶夸山气鸟飞还。” 樊山十六云: “朝多异论嫌钩党;归有山资买钓舟。” 樊山二十云: “郭赞异鱼仍雅诂;荀怜山鹿韔强弓。” 子琴二十四云: “家学山言追牧仲;文名异撰媲庭闻。” 第三课“吴、骨”四唱,樊山伯严阅卷。 樊山取子琴元云: “绣坼天吴吟杜老;滑为水骨笑荆公。” 取涛园眼云: “还蜀降吴权不可;得皮与骨轼犹难。” 取子琴花、胪云: “鲥鱼多骨彭为恨;鲈鲙思吴翰已归”、 “策画平吴怀叔子;身无媚骨慨虞翻。” 伯浩第五、六、七云: “员料沼吴留檟树;筌工没骨写花枝”、 “霸能画骨工图马;濬欲平吴始造船”、 “官称辅吴张子布;天生仙骨李长源。” 和甫第八云: “毁能销骨邹阳狱;续奏擒吴李愬才。” 炯斋第九云: “画家没骨南唐重;书法安吴北派尊。” 赋庵第十云: “赋写适吴鸿念父;表嗟迎骨愈匡君。” 黄楼十一云: “千金市骨褒燕使;八阵吞吴咏武乡。” 节庵十二云: “待到平吴烦圣虑;远闻收骨慰亲心。” 炯斋十三云: “於越入吴终定霸;伍胥作骨待刊讹。” 伯严取子琴元,即樊山花。取子琴眼,即樊山胪。取炯斋花云: “开基阿骨侵辽宋;出塞张吴寇宥绥。” 取和甫胪,即“邹阳”、“李愬”句。和甫第五云: “濞屈王吴窥汉室;愈争佛骨贬潮州。” 伯浩第六、七、八、九,六即“檟树”、“花枝”句,七: “遗恨吞吴悲蜀祖;求才买骨慕燕王。” 八: “愁深委骨伤明远;策右平吴仗茂先。” 九即“图马”、“造船”句。节厂十二云: “九月思吴蓴菜美;千金市骨骏名高。” 黄楼十三云: “隶法孙吴神谶体;楷传柳骨塔碑文。” 涛园十四,即樊山眼。樊山十五、六云: “神刳威骨惩君集;虎踞强吴惮伯符”、 “主如阿骨金斯大;臣去朝吴蔡不飞。” 子琴十七,即樊山元。涛园十九云: “风利平吴船不泊;相殊画骨马通神。” 樊山二十三、四云: “东宫乞骨高疏广;西子嫔吴痛伍胥”、 “誓沼三吴君始霸;不枯万骨将无功。” 是课余甫作二联,而节厂至,相与剧谈,再交两卷,即已截止。尚有未交三卷,附识于后: “敢不事吴如事主;纵教灰骨未灰心”, “人身无骨嘲徐偃;天意亡吴殛李琪”, “妍皮裹骨终称帝;有口为吴半得天。” “灰骨”句用清初一女为情死、焚其尸惟心不化事。“亡吴”句用金诛李琪、有人赋诗云“见说帝廷新殛鲧;逆知天意欲亡吴”事。“妍皮”见慕容超载记。“有口”见《吴志·薛综传》。 第四课“冬、细”五唱,子琴、炯斋元卷。 子琴屈樊山元云: “笔材自简冬毫兔;食料常共细肋羊。” 屈节厂眼云: “盦中读画冬花隽;营外观兵细柳严。” 取樊山花云: “儿课教抄冬夜语;女饥莫学细腰人。” 取节厂胪云: “百条凤烛冬郎泪;一部黽堂细字书。” 樊山第五云: “吴诗可代冬儿传;班史长存细主名。” 伯浩第六云: “遗爱父留冬日誉;论功臣拜细阳封。” 樊山第七、八云: “李言山雪冬难写;沈画屏风细更佳”、 “官除祜子冬瓜堰;帝入条侯细柳营。” 和甫十一云: “律动琯灰冬又至;文从樽酒细重论。” 樊山十二云: “秀如此岭冬松美;绿为谁家细柳衰。” 炯斋取子琴元云: “唐贤善谑冬瓜堰;汉将军容细柳营。” 取伯严眼云: “取道杜陵冬蚋见;学书卫铄细蚕驯。” 取樊山花,即“冬儿”、“细主”句。取伯浩胪云: “李温诗逊冬郎艳;棘霸军输细柳严。” 节厂第五,即“冬郎”、“细字”句。樊山第六,即“祜子”、“条侯”句。伯浩第七,即“冬日”、“细阳”句。伯浩第八云: “侯度周详冬狩典;儒林汉重细君诗。” 樊山第九,即子琴元。伯浩第十云: “韩愈怜儿冬暖哭;王褒颂主细旃夸。” 伯浩二十云: “主司头怕冬烘诮;夫婿眉须细语商。” 子琴第三运: “面药口脂冬拜赐;江云渭树细论文。” 第五课“神、上”六唱,樊山、子琴阅卷。 樊山取伯严元、眼云: “韩愈书留三上耻;史迁词讽八神诬”、 “宗元记表黄神祀;去病功犁老上庭。” 取伯浩花云: “北宗说法推神秀;西内移居怆上皇。” 取和甫胪云: “救贫无补钱神志;佐命谁探圯上书。” 炯斋第五云: “晋阳出猎图神武;蜀道开铃感上皇。” 子琴取伯严元、眼云: “文忌孔璋弦上箭;谣形务观社神箫”,眼即樊山元。 取樊山花云: “荒唐宋玉谈神女;拂拭延清感上官。” 取炯斋胪云: “插天箭筈通神岳;堕地宫花冷上阳。” 黄楼第五云: “取箸绛侯呼上席(绛侯似误);有椎祖纳敌神锥。” 樊山第六、七云: “筹笔褒斜劳上将;连兵莒墨奉神师”、 “先以驽骀当上驷;任教蝘蜓笑神龙。” 黄楼十七云: “祀崇文种潮神庙;书寄钱王陌上花。” 樊山十八、九云: “孟达似曾吟上堵;孙郎宁不识神亭”、 “丽娘梦里花神警;樊榭龛中月上陪。” 初四日,伯严在樊园治具招客。是日适有事,不至,属余代作主人。加未同社毕集。 第一课“玉、图”七唱,樊山伯浩阅卷。 伯浩取黄楼元云: “箫忆唐宫偷紫玉;书闻汉代箸黄图。” 取樊山眼、花云: “门第乌衣王蒨玉;科名驴背郑昌图”、 “父是亲王伤霍玉;妹为进士诩关图。” 取涛园胪云: “独伸刖足荆山玉;枉伴函头督亢图。” 樊山第五云: “酒行东国温凉玉;诗定中唐主客图。” 黄楼第六云: “得功封爵偕良玉;谦益输诚共瑞图。” 樊山第九云: “龙虎节分天使玉;麒麟阁画美人图。” 樊山取黄楼元云: “贵妃荔热鱼含玉;都护花云马画图。” 取伯浩眼云: “绛州碑写陈惟玉;碧浪湖开马霸图。” 取涛园花,即伯浩胪。取伯浩胪云: “拜阃平台惭蟒玉;尹京宋室数龙图。” 第二课樊山、黄楼阅卷,“泽、单”一唱。 黄楼取伯浩元、眼云: “泽陂龙种交刘媪;单舸鸱夷别越王”、 “单绞更衣挝祢鼓;泽陂作注释毛诗。” 取樊山花云: “单骑令公夸见虏;泽车马援羡还乡。” 取炯斋四、五云: “单椒历级山程峻;泽散分区海国遥”、 “泽为留守终存宋;单领偏师卒保齐。” 子琴第六云: “泽垤书名寻赵注;单椒独秀考桑经。” 樊山第九云: “泽悦含光崔氏赞;单回孤影豫章书。” 樊山取子琴元云: “单注本珍嘉靖刻;泽州文称吉人书。” 取黄楼眼云: “单衣元晦疏春服;泽鉴邱明戒美车。” 取伯浩花,即黄楼元。取炯斋胪,即“存宋”、“保齐”句。 第三课“杯、会”二唱,伯浩、子琴阅卷。 子琴取涛园元云: “再会周王来阿母;一杯天子劝长星。” 取伯浩眼云: “钟会蓄谋谗邓艾;末杯怀诈负刘琨。” 取炯斋花云: “吴会地从黄浦尽;元杯人有碧山传。” 取樊山胪,即伯浩元。伯浩第八云: “衔杯李相逃林甫;胜会阎公重子安。” 伯浩取樊山元云: “勾会科条详驿使;堪杯名字考山神。” 取涛园眼云: “后会防风车载骨;分杯广武俎留羹。” 花与子琴同。樊山第八云: “棋会选楼详赋注;玉杯开府纪书名。” 子琴第十、第十一云: “高会引年成九老;举杯邀月得三人”、 “交会盛行防作赝;掷杯稳渡不惊鸥。” 第四课“终、草”三唱,樊山、涛园阅卷。 樊山取子琴元云: “寂漠草元雄拟易;愿求终养密陈情。” 取炯斋眼云: “兴亡草付先传谶;早岁终童独瞻闻。” 取伯浩花云: “雕射草枯还细柳;鸦栖终古噪垂杨。” 取子琴胪云: “兴元草诏资臣贽;通鉴终篇只胜之。” 黄楼第五云: “方舆草地沿元史;理气终乾考纬书。” 涛园取子琴元,即樊山胪。取子琴眼,即樊山元。取樊山花云: “姓忌草头如董卓;谥加终字只萧何。” 取夷叔胪云: “人日草堂应有咏;除年终夜不成眠。” 樊山第八云: “毕世草元扬子老;六书终亥许君勤。” 樊山第十云: “怀素草书千字绿;湘灵终曲数峰青。” 樊山十八云: “越纲草茗充春贡;周礼终葵释玉名。” 樊山二十六云: “别供草具聊欺楚;已弃终繻更入关。” 初五日,夷叔招客,饮酒击钟,期以申刻毕至。余如期而亡,则黄楼、和甫、炯斋、伯浩、涛园、子琴先在。无何,节庵亦至。拈题,得“来、剑”四唱。子琴、炯斋阅卷。 子琴取樊山元云: “待子重来瑶岛母;遗居一剑管涔王。” 取节庵眼云: “韦孟归来还有梦;朱游请剑已无时。” 取伯浩花云: “腹能藏剑疑林甫;头竟持来索魏齐。” 取节庵胪云: “倚天长剑心还壮;卷土重来事岂无。” 伯浩第五云: “荆卿论剑逃勾践;陶令归来伴远公。” 樊山第六云: “再世虞来宁有种;二州刀剑怕迁官。” 伯浩第八云: “殿前请剑朱攀槛;醉后呼来白上船。” 涛园第九云: “一体盖来终灭蜀;二州绵剑各当关。” 炯斋取子琴元云: “教妇初来颜氏训;让王说剑漆园书。” 取樊山眼云: “阐法东来芦苇渡;锄奸南剑木棉庵。” 取伯浩第五,即“攀槛”、“上船”句。伯浩第七云: “魂恋夜来甄宠替;诏求故剑显心灰。” 樊山第八云: “东鲁实来成阙史;南华吹剑亦卮言。” 和甫第十云: “待诏朔来饥欲死;奉卮项刘意何存。” 第二课樊山、子琴阅卷,“中、鼓”五唱。 子琴、樊山同取节庵元云: “才搜金集中州美;体爱唐诗鼓吹工。” 樊山取子琴眼云: “论兵泽潞中难制;助战金山鼓不衰。” 取伯浩花云: “蜀主伐吴中道逝;淮阴拔赵鼓行前。”(此联本拟元,因下三字全与涛园雷同,故抑置第三。) 取子琴胪云: “坊局官从中赞始;闽山名让鼓旗尊。” 取伯浩第五云: “生来龙种中阳起;俘得鸢鞮鼓国垆。” 子琴取樊山眼云: “胸似丹渊中有竹;手如白雨鼓催花。” 取涛园花(句佚)。伯浩胪,即“鸢鞮”句。取涛园第五云: “次第圣贤中酒品;流连山水古琴声。” 樊山第八云: “金玉可怜中败絮;管弦不及鼓回帆。” 樊山十一云: “诗譬着盐中有味;文羞湿木鼓无声。” 樊山十九云: “香山诗惜中人赋;龙靓名同鼓子花。” 第三课“亥、雄”六唱,节庵、樊山阅卷,同取子琴元云: “瓦解兰成哀亥月;襟披宋玉赋雄风。” 节庵取樊山眼、花、胪云: “莽臣莫惜扬雄死;汉贼先教管亥诛”、 “绛县至今书亥字;元亭无复荐雄文”、 “四十斤椎朱亥铁;再三奏记左雄书。” 伯浩第五、六、七云: “刘歆论欲翻雄瓿;晋鄙军难抵亥椎”、 “文信种疑胡亥尽;廪君裔见李雄兴”、 “东观校书芟亥豕;南阳得宝识雄鸡。” 炯斋第八、九云: “乙瑛碑字臣雄署;柏翳经文坚亥求”、 “南阁书成终亥例;上林赋后荐雄文。” 樊山十一云: “西川偏霸由雄始;南阁全文以亥终。” 和甫十二、十三云: “绛老问年征亥首;周郎名世想雄姿”、 “尊经附莽臣雄误;短祚亡秦帝亥终。” 樊山别有一联云: “元菟柘地称雄郡;夹马生人属亥年。” 及宣榜不取,乃知写官漏抄之故。附识于此。 樊山取节庵眼云: “祭酒文终传亥字;大夫书死贬雄名。” 取伯浩花,即“亥豕”、“雄鸡”句。取伯浩胪,即“文信”、“廪君”句。余不备录。 第四课“口、孙”七唱,樊山、子琴阅卷。 子琴取樊山元云: “速催公去防濡口;不及卿才释外孙。” 取节庵眼、花云: “酒还可饮思京口;砚尚能筹想似孙”、 “长庆每吟樊素口;小同不愧郑元孙。” 取伯浩胪云: “秦宓谈天夸有口;赵陀称帝已生孙。” 伯浩第五云: “蛇纹怪入条侯口;龙种终怜汉帝孙。” 炯斋第六、七云: “形家法演龙生口;帝室谣兴燕啄孙”、 “摩诘画图成辋口;杜陵剑器赋公孙。” 樊山第八云: “致鹿宜师壶哨口;成龙喜见竹生孙。” 炯斋第九云: “完伯隶书高谷口;稚存经学授诒孙。” 樊山十九云: “休嘲李相匏无口;喜咏坡公稻有孙。” 又樊山落卷云: “因惩诗案防兄口;每读投壶想弟孙。” 上句用东坡赴黄州,子由送之郊外,都无一言,但指其口;下句用范书“祭遵传”。 樊山取炯斋元云: “宋代繁条伤算口;明初大统误传孙。” 取伯浩眼,即子琴胪。取节庵花,即子琴眼。取子琴胪云: “息伍烧城凭赤口;甘陈仗节过乌孙。” 初七日,黄楼就樊园治具打钟,加未群贤毕至,惟诒书不来。第一课“多、出”四唱,涛园、黄楼元卷。涛园取子琴元云: “书因晚出疑梅赜;文患才多羡士衡。” 取伯浩眼云: “自君之出机慵理;酌我无多醒亦狂。” 取和甫花云: “佛说蜜多宣梵咒;译言骨出纪番名。” 取黄楼胪云: “贬汝口多非与是;恕臣汗出战兼惶。” 伯浩第五云: “江上鲫多输处仲;户中虫出笑桓公。” 黄楼第七云: “朱作贪多输爱好;梅书晚出有冤词。” 樊山落卷云: “相国金多前倨改;大江石出后游迟。” 黄楼取樊山元云: “蚿为足多常不死;龙虽骨出岂忘飞。” 取伯浩眼,即“处仲”、“桓公”句。取伯浩花云: “作贼郭多先李催(“催”字疑为“榷”——抄录者);立名潘出比孙嵩。” 取子琴胪,即“梅赜”、“士衡”句。涛园第五云: “屠狗独多公子客;登楼偶出醉翁门。” 取樊山六、七云: “彭祖妻多将半百;孔门母出已三传”、 “中央日出周遭雨;南北山多一道江。” 子琴第八云: “隔岸山多分越地;当心月出赋梁园。” 伯浩第九,即“自君之出”句。樊山第十云: “独患才多怜内史;放教头出让眉山。” 和甫十二云: “割肉不多臣朔讽;斯人若出谢安轻。” 樊山十三云: “鲥为骨多常抱恨;鹅虽头出不离笼。” 次句乃明人画笼鹅图,内府物也,流转至西安,黄子寿师唐鄂生丈争购之,卒为张樗翁以百金夺去,鄂丈至与绝交,关中传为笑资。其画鹅头出笼外,乾隆御题云“何事笼中强出头”。附识于此,以当诗话。 第二课樊山、子琴阅卷,“题、目”五唱。 樊山取涛园元云: “尺牍谢安题后答;窥墙宋玉目成来。” 取伯浩眼云: “汉阙萧何题榜勒;楚辞屈子目成吟。” 取黄楼花云: “马欲过桥题此柱;鱼能欺世目成珠。” 取子琴胪云: “诗编温叚题襟集;书校晁陈目录家。” 涛园第五云: “到门未许题凡鸟;涉水何须目母虾。” 节庵第六云: “陈家书录题能解;夹氏经名目尚存。” 涛园第七云: “碑访颜书题四面;天亡项氏目重瞳。” 伯浩第八、九云: “宫中幽怨题红女;殿下殊常目黑儿”、 “少蕴怡云题额妙;濬冲闪电目光殊。” 节庵第十云: “记喧雁塔题名众;字小黽堂目力精。” 炯斋十一云: “逐日雄姿题号白;郊天郁气目称黄。” 子琴取伯浩元,即樊山第八。取和甫眼云: “崔灏有诗题在上;苏公自笑目终迷。” 取涛园花,即樊山第七。取节庵胪,即樊山第六。取和甫第七云: “迩英应制题初下;天禄雠书目待编。” 取樊山第八云: “萧氏始传题壁字;杨妃翻入目连诗。” 樊山十三云: “唐进士皆题塔手;宋知举有目眵篇。” 又十八云: “七层塔记题名者;十九人皆目笑之。” 第三课“门、唾”六唱,伯浩、和甫阅卷。 伯浩取樊山元、眼、花云: “唐苑麝薰绒唾湿;汉宫燕傍木门飞”、 “寺藏修竹知门否;亭对清江可唾无”、 “青琴不惜王门破;绀袖长留姊唾香。” 取和甫胪云: “锦绣红绒香唾腻;蕙兰青琐后门深。” 节庵第五云: “风过九天珠唾落;人归万里玉门来。” 子琴第六云: “登楼韦诞书门榜;伏枥王敦击唾壶。” 樊山第七,即和甫元。和甫第八云: “谈锋惊座夸门阀;击节当筵碎唾壶。” 炯斋第十云: “求书客至穿门限;纵酒人狂击唾壶。” 和甫取樊山元云: “平淮妇献迎门笑;守代兄嗔拭唾非。” 取涛园眼云: “关节贵游皆唾手;主思戚里作门眉。” 取伯浩花云: “姊妹情深留唾袖;君王恩断怆门根。” 取樊山胪云: “不登罗隐金门榜;欲碎王敦玉唾壶。” 子琴第五云: “能书智永穿门限;惜别灵芸泣唾壶。” 节庵十九云: “告卿此事关门户;笑子因人拾唾余。” 子琴廿二云: “悦贽文休余唾拾;石徐功笑夺门高。” 第四课“海、肥”七唱,樊山、和甫阅卷。 和甫取伯浩元云: “裴公锡爵封临海;魏祖悬师逼合肥。” 取节庵眼云: “香寻邓尉梅如海;老爱张苍瓠共肥。” 取樊山花云: “迁都许下人如海;观政渔阳吏姓肥。” 取节庵胪云: “莲须节士生南海;芝麓才人说合肥。” 樊山第五云: “颜不得仙沦宦海;休虽瘦朕喜民肥。” 伯浩第七云: “袁凯辞官鳗在海;志和咏物鳜初肥。” 黄楼第八云: “冢依小范观梅海;俎伏张苍似瓠肥。” 樊山第十云: “绣虎诗吟珠出海;黄庭经写玉生肥。” (终) ![]() ![]() ![]() 精彩回顾: ![]() ![]() 北线诗钟社 【顾问】潘洪斌、鲁晓川、郑铁峰 【社长】陈剑 【常务社长】邓士智 【副社长】周冰、涂飞舟 【秘书长】邓士智(兼) 【理事】陈剑、邓金丽、邓士智、丁小英、方正卿、高继湘、孟宪忠、涂飞舟、吴玉萍、周冰、庄祥茂 【主编】邓金丽 【编辑】丁小英 【主管单位】湖南省楹联家协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