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劲散逸独成峰--李成峰书法印象

 书画雅苑 2017-08-17


艺 术 简 介

  李成峰,号近墨斋主,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山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山东省书法家协会楷书委员会委员;日照市书协理事副秘书长;日照市中山书画院副院长;墨林社秘书长,海曲墨缘社员。

作品入展获奖情况:

  入展全国第十一届书法篆刻作品展;(中书协)

  入展“第二届赵孟頫奖”全国书法作品展;(中书协)

  入展“祭侄文稿杯”全国书法大展;(中书协)

  入展“丝绸之路”全国书法作品展;(中书协)

  入展“金山岭长城杯”全国书法作品展;(中书协)

  入展“天下大同,魏碑故里”全国书法作品展;(中书协)

  获第九届山东省“泰山文艺奖”(山东省政府)

  获山东省“北大时代”临帖展最高奖。(山东书协)

  获庆祝建国65周年“世纪城杯”山东书法展最高奖;(山东书协)

  获“琅琊刻石”山东省书法展最高奖;(山东书协)

  获第二届“王羲之奖”全国书法作品展最高奖(山东书协)

  第二届“日照市文艺奖”书法类一等奖;(日照市政府)

  获全国第九届运输职工书画大展一等奖;(交通系统)

  获全国第十届运输职工书画大展一等奖;(交通系统)

  获首届“麦华三杯”全国书法作品展获奖提名(广东书协)

  入展“第二届牡丹奖”山东省书法作品双年展; (山东书协)

  入展“第三届牡丹奖”山东省书法作品双年展; (山东书协)

  入展“文心雕龙”山东书法展;(山东书协)

  入展“颜真卿奖”山东书法展;(山东书协)

  入展第二届“沙孟海杯”全国书法篆刻作品展(西泠印社)

作 品 欣 赏


清劲散逸独--李成峰书法印象       

                            文/李宁坤

  书法伴随汉字而产生,是书写汉字的艺术。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期仰韶文化中,汉字开始萌芽,商朝时期,出现了相当成熟的汉字系统甲骨文,甲骨文书写绚丽多彩,表现出奇崛纵横、端庄雄伟、工整精细等多样风格,文字的审美性成为书法发展的初始动力。先有功能性的文字,后有审美性的书法,两者在很长时间内是统一的。依附于文字符号这种特殊的空间占有形式,即使发展到今天,书法发展成为一门内容完全转变成了形式的艺术,文字的意义也总是自觉不自觉地对创作与欣赏发生一定作用。不同书体对于创作和欣赏发生的作用又有不同的影响:对隶、楷书而言,字的规范性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创作的个性发挥,但文字的具体内容却能更直接的传递到欣赏者方面;对需要“释”的草书,字可以对某一部分进行夸张甚至变形,给创作带来了更大的发挥空间,但文字的具体内容却给欣赏者带来了理解上的难度。书法是最难懂又最大众化的艺术,它的“以书见道”的深奥性只有文化精英层才能悟解;其通俗性一面,即使是不大识字者也喜闻乐见。在电脑广泛应用,手工书写量不断减少的当下时代,以易于识别楷、隶、行等书体进行的书法创作更加符合当下大众阶层的审美需求。对此类书体的创作者而言,书法俗化的同时,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以“见道”为自己的最终追求,才能在书法创作之路上走的更远。

  书文相长,小楷作品以其书写的精美性与数量的足额性,完美的完成了文学与书法在艺术上的结合。李成峰善书小楷,其原因也大致于此。“善书者以真楷为准,而真楷又以小楷字为难”,对于小楷,他是发自内心的痴迷并进行了不懈的坚持, 多次参加全国性的展览并获奖,显示了他在书法技能方面的专业性;以易识别的小楷为主要创作形式,作品能迅速与欣赏者对接,产生共鸣,显示了他在书法艺术大众欣赏方面的把握;作品中字的精致严谨,整体意象的萧散淡逸构成了一种对立与统一的美,显示了他在书法审美方面的精确定位。

  点划的艺术美是书法美的构成部分,“规矩未能精谙,心手尚在矜疑,将至帅而不充,意先而笔不到矣。此皆不能从心所欲也。至于欲既从心,岂复矩有所逾者耶?”李成峰深知基本功对作品完美程度的重要性,他从魏晋入手,兼习历朝历代的小楷刻本和墨迹,“身如菩提树,心似明镜台,时时勤拂拭,不使惹尘埃”,打下了坚实的基本功。小楷作品往往字数较多,欣赏他的作品,人们可以从一个字的一点一画入手,笔笔工整,笔笔精微,又笔笔充满灵性,这一切正得益于他严谨刻苦的积累。

  艺术创作若太着意于技巧,必然会流于刻画,陷于板滞,成为匠类。技巧只是手段,书法的艺术之美不仅局限于笔法的精美,字法的完善,体现在章法的或奇崛或平淡或天然或浑厚的形式之美,更深层面的是难以具体量化的气韵意境之美。李成峰最终定位于王羲之、王献之一路,即是对他们书作中透露出的风神疏远姿韵萧散的魏晋风度的崇尚。重技更由技进道,一方面他强调笔法的深度刻画,一方面他不让技术影响意境。他从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的关系到整体章法上各方面着力,消解笔画线条劲力带来的视觉上的凝重感,追求意趣韵味,表现动态之美、错落之美、蕴藉之美。

  李泽厚先生谈到美学中诗意追求和细节真实的并举问题,李成峰在他的书法作品中贯彻了这一原则。细节方面,他对点划线条追求一种极致之美,在总体把握上却秉持萧散平淡之意,一张一弛中,追求细节但不流于庸俗和呆板,表现萧散却没流于空疏和抽象。积极,但不迷失于世界喧嚣的功利之中;淡逸,但不陶醉于人生艺术的虚无中。这与既心怀家国同时追求精神自由的传统文化一脉相承,他用书法表现出来“状难言之景列于目前,含不尽之意溢出画面”的精致、诗意的山水画面感觉。

  文学作品内容情感自觉不自觉的对书写者产生影响,移情于书写过程中,表现出书写者对文章的体悟,展现出书法演绎的美学意境。对于创作者而言就是孙过庭《书谱》所言“写《乐毅》则情多怫郁,书《画赞》则意设瑰奇,《黄庭经》则意绎虚无”。书写者在创作时对文学作品处于一种“我注六经”的状态,文学作品的起承转合,单个文字的妍质精拙都关注了书写者的理解,并将其转换,再现于书法。欣赏者欣赏书法作品处于“六经注我”的状态,或通过文学作品解读书法,或通过书法再次阅读文学作品,感受两种艺术之美。李成峰虽然没有过高估计文字意义的作用,但他清楚文字和书法如影随形,是决定书法文化历史特性、可辨性和大众性的根本条件。他选取的文学作品在整体上散发出与之相应并带有艺术加成的美,书法,书写内容,欣赏者三者之间的交流往往非常契合。以天下第一行书而闻名于世的《兰亭集序》,因游宴之乐,写人生死之可悲,其文情之高旷,文致之轻松,更难备述,人们往往着眼于她的书法艺术之美,而忽视了她作为文学作品的艺术高度。李成峰曾多次书写《兰亭集序》,或着意于暮春之美,或留恋于一觞一咏,或诉诸庄子的死生亦大矣,或陈述于后之览者,皆深入文情,曲尽其妙。善书而不为书奴,书法促使他加深对传统典籍的领悟理解,对传统文化的领悟理解又加深了他书法的内涵和格调。

  如同科技一样,书法艺术也存在黑箱。习书之余,李成峰在书法教育方面做了一些尝试,从其学者甚众。从独乐乐走向众乐乐,共享书法带来的满足,破解黑箱里面的真相,对于书法的任何预言或告诫指引,在行动面前都将是多余和荒谬的,将来就在现在的行动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