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爸妈三观正,是孩子一生的福气

 菜sisy 2017-08-17

前不久,

微博上#请为孩子树立正确的三观#的话题悄无声息地火了,

为了帮助父母认识到教育中的错误价值观,

一群志愿者头戴面具,

在人流高峰期手举信息牌,

每一个上面都以文配图,

呼吁父母不要再在教育中传达错误的观念:

 “如果可以,请不要告诉孩子,

如果他们捣蛋,医生就会给他们打针,

我们希望在孩子生病的时候,

知道我们是最想帮助他们的人。”

“如果可以,请不要告诉孩子,

如果他们再调皮就会被警察叔叔抓走,

我们希望在他们遇到危险的时候,

会向我们求救,而不是被我们吓跑。”

……

被这些文字触动的看客请举手,

原来父母一不留神说出的话,

都会给孩子树立错误的观念。

说到三观,

许多孩子直至长大都被父母错误的三观绑架着,

终其一生得不到解脱。

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

是时候戒掉这些错误观念了,

以下这些雷区,你踩中了几个?

1

“不要输在起跑线上”

巴尔扎克在《人间喜剧》中写道,

“好像只有成绩,才能让社会承认你是个天才。”

电视剧《我的前半生》中,

凌玲对儿子佳清的学习成绩十分在意,

有一个片段是佳清做完作业后,

凌玲又布置了许多习题让他完成,

佳清不敢拒绝,只敢试探性地问:

“这些都要做吗?”

凌玲十分坚决,佳清只能照做。

后来陈俊生有些心疼佳清,凌玲也说:

“他天赋不好,必须得笨鸟先飞。”

绝不能输在起跑线上,

成为不少家长对孩子的硬性要求,

这成为压在孩子身上的一座大山,

让他们喘不过气。

即使高考后多年,

你有没有因为梦到考试失利而一身冷汗?

在精神心理学中,

有的压力源不会被时间分解。

其实孩子明确学习的重要性,

但是父母的不断施压,让这份沉重根深蒂固。

当你的孩子告诉你他交了朋友,

你的第一个想法是不是想知道对方学习好不好?

老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父母总想给孩子创造正面的人际和学习环境,

却把学习成绩作为唯一的度量衡。

我的朋友小芳十分在意儿子乐乐的交友,

小芳明令限制乐乐绝不能和邻居小豆一起玩,

因为小豆学习十分差,

每次都包揽班级的后三名,

小芳相信,

如果乐乐继续和小豆一起上学放学,

成绩一定也会被影响。

把分数成绩和做人划上等号,

其实是一种有失偏颇的做法。

要知道,孩子的成就与成绩是两码事,

教育家陶行知在文集中写道:

“那些分数不高而被教鞭鞭打的人中有瓦特,

冷眼下有牛顿,讥笑中有爱迪生。”

不要再只用成绩去判定孩子的好坏,

分数从来都不等同于人品。

2

“男孩要穷养,女孩要富养”

在综艺《了不起的孩子》中,

一个5岁的男孩跟着妈妈走遍了30个国家:

去印度体验风俗文化,

去尼泊尔布恩山徒步攀登,

去马来西亚喂动物。

在一片艳羡声中,有网友发表了不同的看法:

“这么小的男孩就被富养,以后会不成器吧?”

“男孩子小时候太享福,不能更好地锻炼心智啊!”

女孩才应该被富养,男孩应该被穷养,

这种想法在不少家长的心中生根发芽。

但是要知道,

男孩也好,女孩也罢,

性别之前他们都是孩子。

我们提倡对孩子富养,

指的是精神领域的充实。

儿童心理学上有一个概念叫

“未完成愿望之魔咒”

如果孩子在童年时期心理得不到满足,

那么终其一生都会为之偏执。

过度地剥夺男孩子精神的愉悦,

只会在孩子的心上留下遗憾和阴影。

陈冠希在接受采访时说,

爸爸妈妈在他小时候都没有给他足够的爱和陪伴,

他常常都是自己一个人待着,

他无奈地表示,真正陪伴他长大的只有hiphop。

12岁那年,

从来都不陪他的爸爸还惩罚他,

把他锁在车里,无论他怎么呼救都无济于事。

成长过程中的缺爱,

让他一点都不信任自己的父母,

长大后他也不会信任其他人。

不要因为他是儿子,就吝惜爱和包容,

否则精神穷养的心灵匮乏,会围绕他一生。

3

“什么都做不好,你太让人失望!”

朋友的女儿有钢琴表演,

我去捧场,小姑娘弹得很不错,

现场的掌声也是此起彼伏。

而表演结束后,

朋友却没有夸奖她弹得好,

而是挑出了刚刚表演中的不少毛病,

“你怎么还是驼着背弹琴?”

“我怎么听着没有上次熟练,你最近是不是又偷懒了?”

孩子低着头听着妈妈的批评,

像做错事一般手足无措,满是愧疚。

其实,孩子比你想象中更期待表扬,

只不过有些家长信奉“苦难教育”,

不敢轻易表扬孩子,

生怕这些小人儿沾沾自喜不再努力。

在儿童心理学中,

有一个名为“恐惧缺陷”的概念,

孩子的自我意识形成之后,

如果总是获得苛责,很少获得赞扬,

那么就会生出“我是一个糟糕的小孩”的想法。

久而久之,

会让孩子在心中形成一个受害者原型,

以后遇到任何事情,

都会下意识地有着“我不配”的念头。

竞选班长时,孩子觉得不配做班干部;

长大进入公司,会认为自己不配升职加薪。

父母的赞扬除了可以带给孩子自信,

还可以让孩子学会鼓励。

例如黄磊带着女儿多多参加综艺节目的录制,

有一次多多给妈妈准备了生日礼物,

黄磊知道后立刻给了孩子一个吻作为表扬。

而节目中的多多,

也常常夸赞身边的弟弟妹妹,宠爱地亲吻小伙伴。

妈妈们在称赞孩子时,也要把握方法,

为了避免孩子在赞赏中生出功利心,

妈妈可以把称赞的重心放在过程上,

比如孩子取得了好成绩,

不要把赞扬的重点都放在成绩上,

而是称赞他获得好成绩前付出的认真和努力。

永远不要吝惜对孩子的赞美,

这些小人儿在等待你的认同。

4

“你要做一个懂事的孩子”

《我的前半生》中,

凌玲总是教导佳清做一个懂事的孩子,

所以佳清即使不想睡在地上,

妈妈一瞪眼,他也只得同意。

一桌子的零食玩具都是给平儿准备的,

佳清看着很是羡慕,

就算爷爷奶奶让他拿两件自己喜欢的,

他也看着妈妈的脸色行事,

妈妈同意,他才敢接下奶奶递过来的牛奶。

正所谓退一步海阔天空,

相信不少父母都教育孩子要学会忍让,

并把能够隐忍,定性为“有教养”。

但如果孩子为了不给别人添麻烦而过于懂事,

反而会让他们习得不敢倾诉委屈,

不敢表达喜好的压抑式思维方式。

要知道,

一味的隐忍、让步、沉默、压抑绝不是懂事,

他们放弃了哭闹和撒娇,

只为变成那个让父母觉得懂事的完美小孩。

在心理学当中,

每个个体都有心理顺应力,也就是心理弹性,

这指的是个体在面对心理压力时的处理能力。

成年人可以在委屈面前迅速恢复,

正是因为心理顺应力较强,

很快就能消化心中的不愉快,

但是孩子的心理顺应力还并不成熟,

他们不能快速地消化委屈。

只不过为了让自己更像“好孩子”,

他们装作云淡风轻满不在乎。

永远不要为了省事,而逼迫孩子变得懂事,

孩子的伤心是一种求助,

不要一刀切地让他们认定这是“添麻烦”。

孩子需要哭闹和泪水,

这是他们排解负能量的方式。

给孩子一个任性的机会吧,

他们那看似隐忍的背后,有着波澜壮阔的波动。

毕竟,他们还只是孩子而已。

亲子教育是一段互相成长的旅程,

路途中,这些小人儿会渐渐褪去青涩与年幼,

向着你想象不到的广阔中迈进,

同时,父母也要学会克服错误的三观,

给予孩子正确契合的教育。

在这场一起长大的冒险中,

孩子和父母都拥有了更好的样子,

我想,这便是亲子教育最有魅力的所在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