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一网捞到1000斤鱼 深圳史上最长休渔期结束

 梦萦航海 2017-08-17
长达108天、被称为史上最长休渔期的2017南海伏季休渔期在昨日中午12点正式结束。记者昨日中午在大鹏新区南澳月亮湾码头,直击开渔盛况,并跟随双拖渔船出海作业,看看开渔“第一网”的渔获。

1502948236941.jpg

1502948236690.jpg

休渔期查获违规渔船3艘

为更好地养护和合理利用海洋生物资源,占全市仅三分之一、305平方公里的深圳大鹏海域,从5月1日中午12点开始全面进入休渔,至今达三个半月。在月亮湾码头旁边的渔政大队办事大厅,陆续有渔民前来领回捕捞许可证,该许可证在休渔期开始被暂时收回。南澳南渔社区渔民郭先生原本驾驶刺网渔船维生。他表示,休渔期结束后用两天时间对渔船和渔网等进行修缮,再出海捕捞。由于渔船小,他一般都在南澳附近海域进行作业。

新区生态资源环境综合执法局大鹏渔政大队相关负责人表示,新区现有在册本地渔船899艘,其中养殖渔船94艘。2017年休渔期,新区休渔对象渔船805艘,免休渔船76艘。其中有4艘大中型渔船在异地休渔(其中3艘在电白博贺港,1艘在深圳蛇口港),其余均分别在渔港、沿海社区河涌及沙滩等处进行就地休渔。另外,在新区休渔的粤西籍小型渔船有18艘。

为做好休渔工作,新区渔政大队从3月起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广泛宣传。休渔期间,渔政大队坚持“常态化巡查蹲守+不定期突击执法”的模式,强化渔港和渔场的巡查执法。整个休渔期,渔政大队共出动执法船艇645艘次,执法车辆59辆次,出动执法人员1810人次,检查渔船374艘次,暂扣没收“三无”船舶20艘,清理违规渔具(刺网、长笼网)37200余米,查获违法休渔规定渔船3艘。

放鞭炮寓意“开门红”

昨日中午12点,新区26艘大型渔船同时从月亮湾渔码头出发。当记者抵达南澳月亮湾码头,已经听到阵阵鞭炮声,渔民用传统方式庆祝开渔,希望取得“开门红”。

记者登上一艘编号惠澳2238号的渔船,渔船长30米,为母船;它还携带了一艘稍微小一点的子船同时作业。由于是两船一起作业,所以这种船采用的是“双拖”捕捞模式。渔政人员表示,除了双拖外,合法捕捞方式还包括单拖、刺网、钓具等,一共9种。而新区的渔船以刺网作业为主,90%都是刺网作业的小渔船。

渔船船长叫袁德银,重庆人,来深已经十多年,一直从事捕渔工作。全船有11名船员,分为船长、大副、二副、轮机长、大管轮、二管轮、普通船员等7个职务,全部人都必须持证上岗。船长告诉记者,休渔期间,船员都回到重庆老家休息,半个月前才回到深圳准备开渔相关工作。前几天,开始前往南澳妈祖庙祭祀,和做开渔前物资准备工作。

这艘双拖渔船一般都在惠州三门岛和青州海域工作,行程大约三个小时。等待了三个半月后,首次捕捞能否丰收,船员们都很期待。轮机长张先生,13岁出海,至今已有17年。他主要负责船上捕捞机器操作。尽管有了现代机器的辅助,例如以雷达扫描海底地形、以导航指引方向,但哪里有鱼还是需要凭经验判断。船员工作非常辛苦,流动性很大。在深圳,很少本地人从事渔业工作,大部分为外来务工人员。

渔船上的午餐是番薯粥,尽管常言道“靠山吃山,靠海吃海”,但其实渔船上的伙食都很清淡,只有丰收后,他们才会改善一下伙食。

第一网捕获1000多斤鱼

航行了一个多小时,渔船开始下网。经过一个多小时的等待后,船长开始指挥船员们收网。

随着绞轮机器的轰鸣声,渔网慢慢被拉起,可以看到红色浮标球了。此时,子船缓缓向母船靠拢形成围合。母船上的船员向子船抛出锚绳,子船船员系好锚绳后,渔网将由子船拉起,母船往外靠,让开空间给子船作业。

渔网即将露出水面,记者已经可以看到渔网里欢腾跳跃的鱼。这一网收获不少,有菱形的大海鲳鱼、长条的马鲛鱼、小条的黄鱼,此外还有西瓜皮(俗名)、河豚、黄花鱼、大眼鸡、墨斗和螃蟹等,品种丰富。

船员们开始按照鱼的品种和大小,分装到塑料筐里。最贵的大型海鲳鱼有小脸盆大小,市价大约一百多元一斤。贵价的海鲳鱼和马鲛鱼最先被放入渔船底仓,覆盖好冰块,急冻保鲜。

开渔“第一网”一共有近200斤海鲳鱼和马鲛鱼,其他杂鱼加起来大约也有1000多斤。

由于南澳批发市场要在凌晨两点才开门,所以这批鱼获将在8月17日凌晨出售,估计最快在今日登上深圳市民餐桌。

渔政部门提醒市民,品尝海鲜时不要食用保护动物,像黄唇鱼、石首鱼、鲎(俗称马蹄蟹)等。如果市民有发现违规经销此类海鲜,请向渔政部门和市场监管部门举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