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说“进退”

 我的天堂111 2017-08-17



“进退”


     在官场混,想进步做更大的官,是天经地义的事,所谓“仕而进,经也”。汪辉祖说:“进之难,非难进之谓也。凭人力以求进,必好为其难,往往天不可以人胜,徒有失己之悔,此其故难难言之。”官场中人喜欢用“尽人事听天命”这六个字安慰自己,是因为都明白,所谓进步即“提拔”,望文生义,是上面说了算。

 很多时候不想干也不是一句话的事。“幸而获上重其品者,欲资为群僚矜式,爱其才者,欲藉为官事赞襄。责以匪懈之义,不可偷安,督以从公之分,不宜避事。”干得好了,让你当标杆,有才了想叫你发挥助手作用,当然都与提拔无关。并以公义、道义来约束和督促,让你不能松懈、不能偷安。“感恩以恩縻之,惧威以威怵之”。反正只要想控制你,有的是办法。

 既然想进步是天经地义的事,那么未能如愿者“不获已而思退”,算是天经地义吗?阿Q精神贯穿古今善于自我安慰的国人,自古以来都不这么看待。王祖辉也曾一针见血地指出,“进而尽职,以俟命”。如果你的志向是做更大的官,那就应该尽心尽力恪尽职守,以等待命运的安排。读到这里我就非常羡慕古人的境界,当然同时也非常痛惜。我不知道有多少人能做到这地步,但“俟命”二字还是如此的扎眼、异常的沉重。命会有青睐他的那一天吗?只有天知道。

  如今社会依然如此,在体制内的人多数都还得“俟命”。

 不“俟命”,又当如何?“故既明去就之界,当择一途自立”。要先明确你要的是什么,再决定往前怎么走。不死心,就继续“俟命”,等待阳光普照的那一天;不想憋屈了,就“客得官轻,立得身稳”,“决然而去”。最不应当“游移不决,势必首鼠两端,进退失据”。

 

平常心是道 

 朋友向我推荐央视的一个公益宣传片,主题是“敢于再来一次”。这是很有正能量的选题,符合一般人的“理想主义”——一次的失败不代表什么,再来一次,坚持下来,兴许就能迎来曙光。

 可是,也许我内心正能量不足,我觉得这片子就是这么截然地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是现实,后半部分是理想,现实很丰满,理想很骨感。

 很多人倒在走向下一次的路口,因为没有勇气继续,徘徊了很久。披了一身被荆棘所刺的伤,耳边响起的还是“再来一次”、“加油”之类的声音。

 还要继续吗?再从荆棘里杀出条血路来?

 为什么不能承认,再往前走,依然是错误,因为这条路不是正确的路、不是适合自己的路?

 被刺伤了,坐下来舔舐伤口,总结自己,调整自己,养好伤了,选择一个合适的路。再出发,会不会是更佳方案?

 只是,我们习惯于在这样的时候给当事人打强心针,再试一次,说不定会成功。谁都没把握是“一定”,只是这样的“说不定”里有我们需要的那种暧昧。

 非常无奈,这样的口号,类似于毒品,偶尔的刺激致使兴奋,长期的刺激产生麻痹。因为更可能的事实是,有些人选择了下一次,却只是重复了上一次。

 如此,而已。

 累加了“下一次”,而真换来成功的,能有几何?多数人倒在同一条路上的同一个地方。两次甚至两次以上,踏在在一条河流里,是多么悲催的一件事啊!

 但是这无比接近现实,残酷和真实。

 这些观点显得我很悲观,缺乏正能量。我想表达的其实很简单,只要坚持,总有成功的一天,这样的故事很让人感动,但这不是现实的全部,类似的典型其实是低概率事件,多数人坚持下来也没成功,如果那条路一开始就不对的话。

 这可以叫错误的坚持!错误的坚持不如果断的放弃。很多时候,只有学会放弃,才能轻装前行,才能获得新生。

 7年前的这个时候,那个刚过而立之年的毛头小伙子,曾送给自己三句话,要做一个善良的人,善良而不怯懦;要做一个正直的人,正直而不迂腐;要做一个执着的人,执着而不执拗。如今,已是即将四张的人了,我要秉持自己的观点,可以执着,切忌执拗。

 

“聊天” 

 如今人们越来越不会聊天了——那些夸夸其谈滔滔不绝的人其实也不会聊天,他们更多的是在演说而已。那种能碰撞出火花的聊天,那种能触动心灵的聊天,那种真诚不设防的聊天,已经是非常难能可贵了。

 但是,这不妨碍依然有很多人喜欢天南海北地聊。

 这些人为什么要浪费时间来胡侃?我想原因无非这么几种。

 第一,这是一种宣泄。也许你的某个话题,唤醒了他自己的某种情绪。他要借着你的这个话题,把压抑自己许久的情绪宣泄出来。第二,这是一种炫耀。他们喜欢这种状态,沉浸在自己营造的“场”里。能给别人的生活进行指点、指导,会增强自己的成就感,满足自己的虚荣心。第三,这是一种自恋。他们已经无暇顾及别人是否听得进去,只是为说而说。他们在心里暗暗为自己叫好,觉得自己说的每句话都是至理名言,对别人都是苦口良药。他们把自己想象成导师,在用自己丰富的经历经验来帮别人度时间厄难。

 可是,这样的聊天,从内容上讲,无一例外都很空洞;从形式上讲,全部都是单聊,没有互动;从情感上讲,都是貌似理性的表达,没有真诚的沟通。

 人之患在好为人师。聊天的至高境界是学会倾听。在一个竞相表达的社会里,倾听是一种异常可贵的素质。

 在酒摊上,我们经常看到,某人说他要表达三层意思,然后第一层又岔出来三个小点,每一小点又衍生三个方面,等等,在他要逐项表达的时候,忽然就有人插话,说你这点说的不精确,事实是这样的,扥扥扥扥。

 每个人都急于表达观点,但很少有人认真聆听。

 没有倾听,就没有吸取,没有借鉴,没有拿来主义,聊天的目的和意义又在哪?

 孔子学生子夏说过一句话“信而后谏,未信则以为谤已”,在没得到别人信任之前,还是不要卖弄的好。否者当真是贻笑大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