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极简舞台与悲悯情怀

 阿里山图书馆 2017-08-17

8月12日和13日两个晚上,天津交响乐团在天津音乐厅演出了一场以“战争背后的伟大女性”为标题的音乐会,其引人瞩目不仅在于战争与女性这一在音乐中被表现得不多的主题,还在于,音乐会以肖斯塔科维奇《第八交响曲》的第三乐章与布里顿的歌剧《路克雷奇亚受辱记》全剧形成跨文化的深度音乐对话。 

肖斯塔科维奇与布里顿作为生活于不同文化和意识形态下的两位同时代作曲家,他们的音乐创作在很多方面不谋而合,尤其是对人类命运的深刻思考和强烈的悲悯情怀,因而他们的音乐形成非常自然的对话。肖斯塔科维奇《第八交响曲》创作与于硝烟弥漫的1943年,与作曲家被称为“战争交响曲”的《第七交响曲“列宁格勒”》相比,知名度大大降低,演出也相当少。两部交响曲的知名度与其内涵和接受程度有密切关联。“列宁格勒”被称为“英雄的编年史”,“第八”则是“哲理的悲剧”。《第八交响曲》的第三乐章里有恐怖的“呼叫动机”,更有接近结束时定音鼓的震耳欲聋的敲击所渲染的惊骇气氛。这样的声响是20世纪最伟大的艺术家对战争的残酷性的勇敢直面,担任定音鼓演奏的是荷兰定音鼓演奏家和指挥家哈曼,他奏出的声音有着雷霆万钧之势。气势之外,天津交响乐团在汤沐海指挥下的演奏强调了音乐的中的悲悯感,这是演奏真正卓尔不群之处。 

从时长来看,“对话”更具分量的一方是布里顿的歌剧《路克雷奇亚受辱记》。由罗纳德·邓肯根据法国剧作家安德烈·奥贝同名戏剧改编的这部歌剧,在很多人眼里是少有人问津的“生僻之作”,在我国尚未有机会搬上舞台。两晚的演出证明,在高水准且清晰生动的演绎下,通过对古代题材的重新阐释,当代歌剧亦能自然而充分地呈现出古代题材,且达到新的高度、深度。来自维也纳国家歌剧院的导演尼夫·霍夫曼构思了一个极简的舞台:舞台上只有小桌、亚麻布、屏风和床等屈指可数的道具,这种做法放弃了用舞美表现引领观众入戏的捷径,因而有其冒险性。但霍夫曼能够成功地将观众的注意力集中于台上人物的歌唱。《路克雷奇亚受辱记》在戏剧设计上有一个非常醒目的手法:安排了来自古希腊戏剧的男女“一人歌队”:他们负责开场和闭幕,大段叙事,点评剧情和人物,有时甚至流露出对局中人物行为的干涉倾向。这是一种非常有感染力的戏剧手法。剧本和唱词的中文特地将男女歌队翻译为“男叙述者”和“女叙述者”。饰演“男叙述者”的是来自苏格兰的男高音歌唱家奈杰尔·罗布森,虽年过七旬,但嗓音依然嘹亮,对这一角色的理解十分透彻。饰演“女叙述者”的是出生于新西兰、在伦敦学习的女高音歌唱家玛德莱娜·皮艾拉,她的“叙述”和表演非常引人入胜。路克雷奇亚的饰演者是有在拜罗伊特参演《尼伯龙根的指环》经历的新西兰女中音歌唱家莎拉·喀斯特勒,她对路克雷奇亚这一内心丰富但演唱不多的角色有 着极准确的理解和表现。饰演塔奎尼乌斯的男中音周正中、饰演朱尼乌斯的男中音李扬、饰演克拉提努斯的男低音宋沣润、饰演保姆的女中音石琳和饰演女仆露琪亚的女高音张玫瑰,都是富有才华的青年歌唱家,他们在歌唱之外,也都非常重视舞台表演。汤沐海指挥的由天津交响乐团18位演奏家组成的小乐队从头至尾敏锐、清晰,感染力强烈。 

                                          文 | 王纪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